方舟子和罗永浩O2O式的论战

    让网民直呼过瘾的互联网口水战莫过于方舟子和罗永浩之战,比“机霸和网霸之战”更加一波三折的连续剧式的论战,据网民统计有上百回合之多。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如同一部反目成仇的反转剧,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且愈演愈烈,乃至掀起“打雁不成反被啄了眼”的高潮。这边高喊流氓,那边回击精神病;这厢要算总账,那厢忙着举报。

    这场论战先从博客开始,2006年,方舟子在博客中批评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引起罗永浩的不满,罗永浩“冲冠一怒为红颜”把方舟子踢出了牛博网。在方舟子看来,罗永浩欺骗了自己,而那顿“不超过1千元”的饭也成为罗永浩嘲笑自己吃饭从不付钱的理由。由此,两人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拉开序幕。

    原先两个人从博客到微博都在线上论战,线下论战也就是平面媒体报道一下,电视媒体让专家分析一下,粉丝们在街头巷尾讨论一下。到2012年3月,从砸西门子冰箱砸出线上线下互动经验的罗永浩特地在深灰色外套里穿上红色T恤,在很多记者簇拥之下,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的大门,举报方舟子及其律师彭剑“诈捐”。论战由此进入线上线下互动的O2O方式。随后,罗永浩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地税局举报方舟子和彭剑偷税漏税。最后,他又前往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举报方舟子涉嫌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发动声称具有公益性质的资金募集。

    一天之内,罗永浩连跑3个部门,并在微博中全程直播了自己的举报过程。当天下午,他在微博上总结了自己的举报成果:“这事儿不归民政部门管,税务和公安部门已经受理,后续进展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到网上。”

    3月28日下午,罗永浩在其微博上公布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罗永浩在某电视台门口拦截方舟子及律师彭剑,当面质问何时公布打假基金账目。方舟子微博回应“最大的轻蔑是无言,甚至连眼珠都不转过去”,并称“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公布监督人名单。要注意,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流氓”。

    我不评价这两位的私人恩怨,以上仅仅描述两位论战的过程,这两位都是我曾经喜欢而且现在还算不讨厌的“公知”、“精英”的代表,他们的论战从博客到微博,再到线下某电视台门口,充分把社会化营销在线上线下互动演绎到极致。用网民“无话不说”的话说是“一场口水大战,无遮无掩地暴露了所谓的名人精英其实和市井平民没什么两样”,回顾这场口水大战,方舟子和罗永浩至少践行了各自对粉丝、大众的告诫——不要迷信权威、精英、人生导师!

    这就是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普通大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或者错,不再由“统一的声音”、权威、精英、人生导师等来告诉人们。

    碎片化式信息发布方式和信息互动的自媒体,将带领企业进入新的社会化营销领域,利用线上网络、线下终端,流量和内容在企业自媒体渠道体系快速融合,形成O2O的社会化营销新模式,那么企业在自媒体体系下的营销渠道是如何定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