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本质:人性

    无论是点对面的传统营销,还是点对点的社会化营销,营销理论从经典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即对应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后来发展到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即对应客户、成本、便利、沟通),后来还又发展到了4R、4S等。伴随着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和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营销的战略核心并没有变过(称为“道”),变化的只是理论和手段(称为“术”)。

    战略层面考虑的是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定位?卖给谁?多少钱?怎么卖?

    战术层面考虑的是,讲什么故事?用广告还是用公关?用代言人还是用意见领袖?用传统媒体还是用社交媒体精准找到潜在用户?用稿件发布还是用微博发布?植入哪个APP?搜索引擎优化的关键字是什么?是不是要搞一部时髦花哨的微电影?……

    营销战略的框架和逻辑并没有什么传统与新颖之分。新颖是环境变化带来的思维、渠道、手段和工具。所以,要说传统营销已死不确切,准确说应该是“传统营销思维”或者“传统营销手段”已死。

    营销的方式、手段、技巧等因素是营销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但不管用任何营销手段,其实营销都是针对人的,只要是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爱吃、占便宜、懒惰、情感、傲慢、嫉妒、愤怒、好奇、八卦、善良、健康、励志等。

    我们来看看目前社会上的很多营销是如何基于人性展开的:

    1)基于“爱吃”的营销:某餐厅发布“免费试吃”,某网站搞“晒美食文化”频道,某电视台搞“厨艺”节目,某美体公司搞“瘦身诱惑”等。

    2)基于“占便宜”的营销:团购业务、秒杀业务、有奖转发业务、抽奖业务、营销送实物业务等。

    3)基于“懒惰”的营销:网购、定时提醒APP、快捷支付功能、二维码识别功能等。

    4)基于“情感”的营销:交友社区、美女相册网站等。

    5)基于“傲慢”的营销:VIP服务、特供商品、号码抢占等。

    6)基于“嫉妒”的营销:郭美美的晒富专题、有些网民的装酷专题等。

    7)基于“愤怒”的营销:对食品安全的吐槽、对某事件的起哄、直接在微博上开骂等。

    8)基于“好奇”的营销:标题党营销、诱惑留言、星座测试、流行时尚等。

    9)基于“八卦”的营销:明星爆料、自我炒作、时事点评等。

    10)基于善良的营销:结婚求祝福、慈善募捐、你转发我捐款等。

    11)基于健康的营销:营养话题、心里话题、疾病话题、美容话题等。

    12)基于励志的营销:励志话题、某现象的深度话题等。

    人性是社会的属性,营销是市场的产物。在面对人的因素进行市场调剂的时候,感情就掺杂着进入了市场行为中;而营销作为满足消费需求的最大因素,它不仅仅是和消费者沟通、交换,还包括对人性的塑造和赞美。作为弱者,其实和市场无关,市场需要的是强者,这与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有关;一个高层次的消费者,可能不屑于低端制造;一个低价格的产品,可能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高层次需求。产品是满足消费需求的载体,品牌是满足消费心灵感应的语言和符号;不能送达消费者手上的产品不是商品,不能让消费者看到的品牌不是品牌。

    O2O的社会化营销,本质还是营销,只是环境变化带来的思维、渠道、手段和工具。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使线上和线下的营销变得无边界,营销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营销更将注重基于消费者人性特点的行为。

    过去的10年,是中国传统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10年;过去的10年,也是中国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10年。在过去10年内,零售行为在线上和线下是如此泾渭分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是未来几年内,随着全球经济将继续减速、制造业疲软、消费萎缩等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已经从2011年开始步入寒冬,而2012年线上电商大战频起,未来几年内的电商洗牌已经开始。经济危机必定促进技术革命,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走近大众的未来几年内,各自相安无事的线上传统电商行业和线下传统零售行业必定利用O2O社会化营销手段进行持续商战。这场大战在2012年8月已经展开,无论是线下传统零售还是线上传统电商,要在这场线上线下大战中胜出,培养和储备懂人性的O2O社会化营销策划人才是突围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中国,因为在中国互联网中草根创业但凡搞大的,纯产品类成功的案例非常少,成功的都是产品+营销的运营模式成功,移动互联网领域更是如此。

    于是,第5章重点分析一下线下零售行业和线上电商行业如何利用O2O社会化营销,展开这场轰轰烈烈的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