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洗牌加速

    线下零售行业如此,那么线上零售的电商行业是不是前景一片大好呢?

    2012年,说起电商的关键词,恐怕非“价格战”和“倒闭”莫属。比如,平台级B2C带动垂直电商进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另一边则是维棉、品聚、乐酷天、后玛特、耀点100等电商网站倒闭。

    那么中国电商到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艾瑞首席分析师兼研究院院长曹军波指出,据艾瑞数据监测,60%~70%的电商网站流量下滑,电商红利期已基本过去。艾瑞数据显示,今年中国B2C网站大概有1000家,但收入能够达到上千万元的仅有数百家而已,而这些网站中60%~70%流量是在下滑,真正流量上涨的只有20%~30%。根据新浪科技在Alexa查询的数据显示,以垂直类电商举例,鞋类B2C好乐买2011年到2012年的排名跌了2000多位,排名仅在第6965位左右;而转型原创品牌的乐淘,则在一年之内,流量由最高的3000多名,跌至现在的2万名左右;而京东商城、天猫、苏宁易购等则因各种促销活动保持了流量排名的稳定性。曹军波认为,流量的变化意味着电商洗牌速度加快,竞争格局也在加速形成。

    当然,这其中也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电商在中国已经发展10年以上,2012年整个中国网购交易规模将近1.2万亿元,但在未来4年内,整个网购交易的增速,预计将由以前的70%~80%逐步降低到30%左右,也就是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成熟的增长趋势。

    虽然整个交易规模的增速降低,但中国电商的组织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由前几年的以C2C为主转向以B2C为主。艾瑞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网购比例由以前的C2C占80%~90%,变成了现在的60%,而B2C比例则向40%逼近,未来肯定会抢占C2C市场。

    曹军波引用艾瑞数据称,目前淘宝天猫在B2C份额里占50%,京东商城占20%,随后是QQ网购占5%及苏宁易购占4%。“这个格局经过一年演进后,可能会形成五二一格局,预计明年电商基本会定下大局。”“如果我们要总结电商的话,现在红利时期已经基本过去,中小企业已经没有太好的机会。”曹军波说。他对“电商红利”进一步做出了解释:以前电商增长主要靠两个因素,一是网络用户快速增长,二是网购AURP(用户平均消费额)值,两个因素的同时增长带动规模增长。

    但目前网民增幅已经开始下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的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但1.6%的增幅也创近年来新低。另一方面,由于各大电商主要价格战场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一线网购渗透率已经成熟。上述CNNIC报告同样显示,目前网购用户规模达到2.1亿,但从2011年开始网络购物的用户增长明显放缓。“同时现在流量成本提高,意味着电商企业获得新用户、维持老用户的成本提高,电商靠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曹军波说,而事实上已经有许多电商开始向O2O方向转型。

    随着毕胜喊出“电商是骗局”后,电商一度成为投资圈内惧怕的话题,各电商企业也在今年陷入资金困境,但投资方依然保持着对电商行业的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电商的一些垂直、服务和品牌打造领域会有较大发展前景,包括毕胜自己要开始去做垂直性电商品牌了。

    虽然电商未来几年经济形式不如以前,但总量依然增长,困难时期大家潜心运营反而可以提高效率。通过洗牌和潜心运营,电商行业还是很值得期待的行业,可是2013年,还是会在洗牌中度过。

    当然,也有知名电商分析人士指出,2013年的B2C电商属于淘汰年而非洗牌年,他们认为京东、天猫强化其市场地位;苏宁易购、腾讯电商和1号店(沃尔玛)声音渐大;国美、凡客、当当、新蛋、麦考林和那些风光过的垂直电商将成过去。

    他们预测2013电商将有以下趋势:

    1)第一梯队收购部分垂直电商。

    2)超过20万家传统企业入驻天猫,流量价格翻倍。

    3)传统渠道商收购垂直B2C,变烧钱冲量为渠道补充。

    4)品牌商集中上线Web 2.0品牌官网。

    5)服务商洗牌,仓储资源及第三方工具被整合。

    6)4A[1]、咨询、培训等行业全面启动电商服务板块。

    无论是加速洗牌还是进入寒冬,未来几年,线上电商和线下零售在网络零售上的交锋一定会愈演愈烈。他们的交战趋势如何呢?个人还是坚持认为,交战一开始先是线上电商占巨大优势,随着O2O模式的成熟,线下传统零售在精细化方面运作成熟,以及个人消费者线下线上无边界消费习惯的养成。随后线下零售对线上电商全面反击,最后形成线下零售和线上电商在网络零售的新三八线。但是,2013年,在网络零售上,还是线下零售雌伏的一年。我们从2012年天猫的“双11”活动来探究,马云说的打败传统零售的趋势究竟是什么?

    [1]美国广告代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该协会是20世纪初由美国各大著名广告公司所协商成立的组织,成员包括:Ogilvy&Mather(奥美)、J.Walter Thompson(智威汤逊,JWT)、McCann(麦肯)、Leo Burnett(李奥贝纳)、BBDO(天联)等著名广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