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线上“亲”方式的消费体验

    亲就在我的面前

    亲延伸我的视线

    ——刘欢,歌曲《大爱》

    电商只会价格战了

    消费者的消费由“产品、服务、价格”三种因素决定。目前中国产品的品牌弱化,服务质量还没全面达到精耕细作,因此,价格是目前中国产品快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无论在国外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无论是在线上的电商企业,还是在线下的零售企业。价格战作为最简单和方便的粗暴手段,在2012年的电商之战中屡屡使用。

    2012年,B2C电商行业就不是很太平。6月18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因为京东商城掀起的优惠大战而变得不再平凡,电商价格混战就此拉开帷幕,电商行业也再一次进入到混沌之治。京东早早宣布准备让利10亿元,却引发天猫、苏宁易购、当当、国美库巴等纷纷抢滩,布下史上最大力度的围剿京东之局。

    8月15日,京东苏宁国美电商价格战再起,备受各界关注,网上出现神奇对联来调侃此事,根据一淘提供的第三方数据,在几大电商的大家电商品11.7万余件中,仅有5000多件商品价格有所下降,占比约4.2%。因此,网民对价格战并不认可。这次电商价格,引起了政府的关注,2012年8月17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回应京东、苏宁等电商价格战问题时表示,商务部近年来致力于推进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健康发展,正在加强相关标准的建设。同时,发改委价监局对“8.15”价格战展开调查,调查认为,在价格战中,有些电商的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

    11月11日,这个被戏称为“光棍节”的特殊日期,在电商的推动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购狂欢节”。2012年,在所谓“2012年最后一场价格战”的战旗下,已经聚集了天猫、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当当网、国美库巴等重量级电商巨头,一场价格大战拉开帷幕。天猫商城此次打出的旗号还是“全场五折”,并开展充值满送: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宝充值“满300赢150”;苏宁易购主打的是“三天三夜超级零元购计划”,线上线下结合,用空前的促销力度向各大电商宣战;国美库巴也推出长达11天的“库巴style”,全线商品整体降价达40%;而当当网的广告语:“反正就这几天,亏了赚了无所谓,就图个热闹。”玩笑话里火药味却十足。

    在经过国家发改委公开批评后,“双11”价格战相对“8·15”价格战来说会相对有所收敛,或者会优惠幅度更大但更低调。但是,活动促销不免会带来价格战,在电子商务集中度不断提高,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市场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下,电商间、平台间的合作更为频繁,竞争更为激烈。

    为什么中国电商价格战会被屡屡使用呢?行业专家认为原因如下:

    1)从目前的市场行业竞争格局来看,除天猫这样的平台以外,打价格战的大部分都是综合商场,也包含一些以3C家电为主的垂直B2C,这些购物网站上的产品相似程度较高且服务水平差异不大,可以理解为同质化程度较高;

    2)中国网购用户可选范围较大,且群体普遍偏好低价商品;

    3)网购本身透明性较大,尤其是标准化程度极高的3C家电类产品,有利于比价。

    对于电商价格战,业内人士在微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商价格战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流量,电商的发展依赖于:风险投资用钱烧流量,但电商领域投资已遇冷,以往经营所积累流量,不足于快速扩张,利用实惠吸引消费者,且卖家愿意一起分摊价格战成本,因此最有空间可压的就只有价格战。

    这些电商企业拿着资本大规模烧钱,喊着“电商初级阶段,目前还是圈地阶段”,宣称“价格战最得利的是个人消费者”。但除了价格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