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前言

2007年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共7次印刷,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也有读者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和增补内容的建议。2010年6月,MINITABR16软件面世,虽然与R15相比变化并不大,但修补了R15软件中的错误及不足之处,增补了一些功能,如广义回归等。编著者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为了使广大读者对第二版有个了解,现将一些重大的增补和修改说明如下。

(1)修改了第一版中叙述不严谨之处,并将MINITAB操作界面全部换成R16的形式,但这些更改并不影响只有MINITAB的R15中文版或其他版本软件读者的使用。

(2)有些章节增补了例题及综合练习,例如第6章列联表分析部分增加了高维列联表的处理分析方法;第9章回归分析部分增加了对残差诊断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增加了对于共线性程度度量的方差膨胀因子的概念介绍;增补了对于Logistic回归的介绍;第11章测量系统分析部分增加了编著者对于ndc(可区分组数)的解释及它与Gage R&R关系的介绍;第12章控制图部分增加了综合练习的例题,过程能力指数部分增补叙述了偏离指数的概念;第13章试验设计部分增加了常用的多种设计类型的介绍,例如无中心点的设计、含离散因子的设计、响应变量残差非齐性或有失拟情况需要进行Box-Cox变换的设计,含区组的试验设计,响应变量为离散型值需要进行Logistic变换的设计;增补了由因子设计过渡到响应曲面设计所需要的最速上升法的细致解释;增补了多响应曲面设计的分析方法,增加一个用响应曲面设计方法解决望目问题的实例,等等。

(3)由于六西格玛设计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其威力,编著者对第14章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补。在容差设计中标准差计算这个关键环节,增补了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宏指令,并给出较为完整的两个例题来说明其使用方法。这些内容是其他参考资料上未曾有的新方法,它将对于推广六西格玛设计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本书第一版出版后不久,金海木先生就承担起编写各印次的编辑勘误表的工作,他在本次修订第二版的工作中又承担了细致的修改计算机界面、校验勘误表等大量的琐碎任务,没有他的这些工作,修订第二版任务不可能这样顺利地完成。徐凌博士细心地指出了第一版中的缺点和错误,而且她的研究论文(参见书末参考文献[29])则是第14章六西格玛设计宏指令编制成功的关键环节。另外,在第二版的修改初稿完成征求意见过程中,很多朋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对完成第二版修改稿起了重要的补充和审核的作用。编著者对上述帮助和支持深表谢意。我们的目标是将本书打造为精品,在修订过程中,编著者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然难免会有缺点或疏漏及需要改进之处,恳请读者和专家学者不吝批评指正。编著者的联系电子信箱如第一版前言中所述,也欢迎各有关网站刊登评论,对本书的进一步改进发表意见。编著者对于所有的读者和帮助者衷心致谢!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