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6 鄭家世代圖

論族譜

和本書導論中顏觀田的故事一樣,鄭家的故事來自族譜對如何因應世代兵役之責的內部記述。要面對這項挑戰的遠不止他們一家。根據一條被廣泛引用卻很可能誇大其詞的明初史料,軍戶占當時所有戶數的百分之二十。到了晚明之前,登記在冊的士兵有四百萬之多,而他們背後則是四百萬個軍戶。03管治這一龐大系統的辦法載於明代的各種條例法規中。這些律例究竟對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哪些實際影響?唯有參考百姓自撰的文書(許多仍保存在後人手中)我們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族譜表明,對鄭家而言,編為軍戶的影響遠遠超出服役本身,它形塑了家族的財產繼承方式和產權關係、家庭內部結構甚至祭祀活動。

從包含的文字數量與書寫的人物數量來看,卷帙浩繁的族譜是明清史領域現存最龐大的史料。「族譜」一詞包羅萬象,可以指印刷精美、裝訂講究的多卷書冊,也可以指由一代代識字不多的族人所撰、唯有祖先姓名的手抄紙片。今天,「族譜」還包括宗族成員在研究型圖書館找到的較早族譜的重印本,用來代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的個人持有的版本,乃至只存在於網路世界的虛擬譜牒。一部典型的中國族譜,內容以該家族始祖以降的男性後代的世系圖譜與人物傳記為主,有時亦包括妻子和女兒。對家族的大多數後代子孫來說,這是祭祀祖先時最有用的資訊。典型的族譜條目只有祖先的生卒年月和墳塋方位。但很多族譜載有更為豐富的內容,如產權契據與合同,說明宗族成員財產狀況;名人所書之序言,反映宗族成員的社交圈子;各種主題的文章,記錄家族起源、宗祠鼎建,甚至錢糧差役。顏魁槐家族的故事即取自這類文本,漳浦鄭家亦是。04

不是每個明代的家族都有族譜,也沒有哪一部族譜是由所有家族成員共同編纂而成的。事實上,族譜是由某些家庭的某些成員帶著各自的利益完成的作品。這意味著,和對待其他史料一樣,我們必須十分謹慎地、批判性地閱讀族譜。如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指出的,族譜是「一份對血統與關係的宣示、一部憲章、一幅反映家族開枝散葉的地圖、一個適用於各類社會組織的框架、一張行動藍圖。它是一篇政治宣言」。05每部族譜都由具體歷史情境下的具體人群編纂,受具體歷史關懷的驅動。族譜是烙印著實際和潛在之權力關係的文本。族譜並非單單被用來表達政治訴求,這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但它往往服務於此目的。因為族譜是軍戶成員自己持有的文本,其中的政治訴求便展現出從他們的角度軍戶和國家之間的互動,以及這種互動對他們的意義。06

我們無須將這類文本在字面上呈現的內容視為真實的記載。我們更應該將之視為澤蒙.戴維斯(Zemon Davis)所謂的「虛構性文本」(fictions):它們不是假的文本,而是有意形構成敘述的文本。07一段本族如何應對兵役的記載,可能不是單純的事實描述,而是事後的建構或論述。這類史料反映出百姓用以解決問題的組織性資源和手段。策略出現在族譜裡,說明百姓至少認定策略背後的邏輯是合理的。我們能從中看到在文化和政治上可接受的解決辦法。同樣的策略也出現在法律文書裡,由此,我們知道有人真的使用過它們,且認為其邏輯合理且令人信服。明代推官的判例判牘中出現的有些做法,跟族譜記載的一模一樣。對我們來說,某個家族是否真的使用過某類策略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每個家族都會使用某種敘事解釋他們的處境。我們要分析的核心問題是,他們為什麼採用特定的敘事,而沒有選擇另一些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