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7 蒲媽奴在衛選簿中的紀錄

從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到明王朝覆滅的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成千上萬的官員和書吏負責維護貯存這些文書的大型國家冊籍庫,完成文書的接收、抄寫、更新、歸檔、轉發工作。朝廷運用各種技術保證資料的安全和完整。針對文書的保護措施,除了選取安全的貯藏地,還有製作充足的備份。戶籍資料被抄寫多份,以不同的形式存於多個地點包括軍戶最初入籍之地的縣衙以及正軍戍守的衛所,並定期更新,以確保各版本的錯誤能夠及時得到糾正。10同任何歷史文書一樣,一份人事檔案是一種物質性存在,檔案如何產生的故事包括它的流傳、校勘與抄寫,以及它的保存與傳遞,可以作為一種不同類別的歷史的史料。一份人事檔案同時也是一種策略性存在。檔案如何被利用、篡改、假造乃至蓄意銷毀,訴說著另一種歷史。本書可以有另一種寫法,即講述這些檔案的歷史,即它們被創造、保存、毀棄及在各地流傳的故事。

蒲茂:試百戶

外黃查有:

蒲英,晉江縣人。高祖蒲媽奴。洪武十六年,充泉州衛軍。二十一年,調福州右衛後所。永樂四年,功升小旗。十二年,功升試百戶。洪熙元年,老。曾祖蒲清,未襲,故。祖蒲榮,係嫡長男。宣德十年,故。伯父蒲福,係嫡長男。年幼優給。景泰六年,故,無嗣。父蒲壽,係親弟。年幼優給。七年,遇例實授。天順三年,出幼,襲。正德二年,老。英,係嫡長男。替本衛所百戶。

一輩:蒲媽奴

已載前黃。

二輩:蒲榮

舊選簿查有:

宣德九年十月,蒲榮年十七歲,係福州右衛後所試百戶蒲媽奴嫡長孫。祖原係總旗,因下西洋公幹,回還陞除前職,欽准本人仍替試百戶。

三輩:蒲壽

舊選簿查有:

天順三年九月,蒲壽年十五歲,晉江縣人,福州右衛後所試百戶蒲榮嫡次男,曾祖蒲媽奴,原係總旗,因下西洋公幹,升試百戶,老疾。父替前職,病故。已與兄蒲福,優給,亦故。本人具告轉名,照例,已與,實授百戶俸,優給,今出幼該襲實授百戶。

四輩:蒲英

舊選簿查有:

正德二年十二月,蒲英,晉江縣人,係福州右衛後所年老百戶蒲壽嫡長男,欽與世襲。

五輩:蒲敏成

舊選簿查有:

嘉靖十九年二月,蒲敏成,晉江縣人,係福州右衛後所年老試百戶蒲英嫡次男。

六輩:蒲茂

舊選簿查有:

嘉靖二十七年十月,蒲茂,年八歲,晉江縣人,係福州右衛後所,故世襲百戶蒲敏成嫡次男。伊父蒲敏成,原以試百戶。嘉靖二十四年,遇例實授,所據遇例職級,例不准襲,……至嘉靖三十一年,終,住支。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蒲茂,年十五歲,係福州右衛後所故實授百戶蒲敏成嫡次男……今出幼,襲試百戶。

七輩:蒲國柱

年九歲,係福州右衛後所故世試百戶蒲茂嫡長男。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大選過全俸,優給。三十年,終住支。萬曆三十三年八月,大選過福州右衛後所試百戶一員,蒲國柱,年十七歲,係故試百戶蒲茂嫡長男,比中二等……

被編入國家冊籍,有著現實的政治後果。這意味著當事人必須履行國家特定的義務。受編為軍戶,則須承擔一項永久性的、世代相承的義務:為軍隊提供軍士,戍守指定的駐地。生長於晉江縣的蒲媽奴於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被徵入伍,駐守在家鄉附近的泉州,這是鄭家的原居地,也是顏家軍丁在朝廷實行自首政策期間短暫服役之地。11洪武二十一年(一三八八),蒲媽奴被北調到福州沿岸的衛所。十五世紀初,他服役於海軍,跟隨鄭和遠航至東南亞(本書第三章將進一步講述鄭和下西洋之事)。蒲媽奴的傑出表現讓他被擢升為百戶。百戶的軍銜可由後代世襲。只要滿足某些條件,該軍戶每個服兵役的成員都將居任百戶之職。

洪熙元年(一四二五),蒲媽奴退役。此時他的長子早已去世,長孫蒲榮頂替祖父參軍。衛選簿還記載了此後蒲家五代人的資料。蒲榮死後,蒲媽奴的曾孫蒲壽補伍,服役近五十年,而後依次由其兒子和孫子接替,一直到第七代的蒲國柱於萬曆三十三年(一六○五)入伍。每次補伍,福州衙門會通知朝廷,朝廷掌管文書的書吏便更新相關資料。直到蒲國柱入伍之後,衛選簿才停止更新,此時已是明朝季年,整個王朝搖搖欲墜。12這類人事檔案和族譜頗有相似之處,皆將世系追溯到遠祖,並指明各代成員間的關係。它是一種特殊的、為明代國家服務的族譜。

入籍的兩層意義,包括具體層面的意義,即自己的姓名或祖先的姓名被記錄在特定檔案的特定簿冊中,以及由此帶來的服役的義務,有其社會影響。當時的百姓都明白軍戶家庭擁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因此,「入籍」還有著第三層意義,即描述出一戶人家所屬的類別或階層。這種類別,當時就存在,並非史家在事後的發明。「軍戶」和「軍籍」是最常被用來描述這一類別的術語,明代百姓十分清楚這兩個詞的含義。第三層意義上的「入籍」,一方面是社會性的,因為它影響著軍戶之間、軍戶和其他類別的人群之間的社會關係;另一方面則是文化性的,因為百姓對具有這種身分的人群類別有共同的看法。

在本章和下一章,我將探索家庭如何回應軍籍帶來的多方面影響,以及入籍的各層意義的社會影響如何隨時間轉變。軍戶們謀劃著如何與軍籍制度打交道。本章將討論他們如何利用手頭上的組織資源和文化資源制訂策略,以及他們的行動如何又反過來影響著自己所掌握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