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明代初年沿海防禦系統剛建立的時候,數以萬計的家庭被重新安置在新設立的衛所中。為了給衛所提供補給而創辦軍屯,意味著進一步將大量軍戶轉移到周圍的腹地。和中國其他邊疆不同,東南沿海的屯軍不單純是開墾空地。他們被分派到的是充公或廢棄之地,零散地分布在民戶的私田中間。他們必須與新環境打交道,努力安家立業。他們所面對的挑戰,他們與附近的居民群體之間的關係,完全是朝廷製造出來的問題。這個問題透過日常政治得到解決。無論是原居民還是外來者,無論是民戶還是軍戶,都利用管理制度的重疊和漏洞,在地方經濟中占盡便宜。
制度套利就是利用差異謀取好處,或是自身的真實處境和自己在管理制度中被認為的處境之間的差異,或是多種管理制度之間的差異。在本章中,我們為上述兩種套利類型提供好幾個案例。薛良言是軍屯士兵之後,嘗試索回其祖先荒廢的土地,祁彪佳對該案的判決顯示,他自己很清楚薛良言的所作所為屬於制度套利。起先,薛良言置身於軍屯的監管制度之外,因為這麼做對他有好處。如今,他又發現身在軍屯制度之中有利可圖,因此要求回歸。祁彪佳擔心,如果將屯田歸還薛良言,他日後可能還會出爾反爾,再次嘗試退出體制。如果忽略張三的權益,似乎也不合情理,畢竟他承擔了開墾土地的費用,並一直上繳餘糧。祁彪佳的判決,意在防止原告利用制度套利,既享受軍籍帶來的好處,又規避其負擔;同時,他又承認薛良言身為軍戶所有的特殊權利,甚至以量化的方式讓他收回部分土地。
許多官員,包括祁彪佳以及批准胥元照請求的管屯官吏在內,意識到軍屯田地愈來愈趨同於私有土地。但他們依然堅持兩者並非全然相同,而是分屬不同的監管制度。他們承認軍戶有索回這些土地的特權。他們試圖對抗軍田「民田化」的趨勢,然而恰恰正是他們的所作所為,使制度套利成為可能。軍戶十分清楚這一情況,並試圖以之牟利。我們屢次在文書中讀到,一旦發現有利可圖,軍戶便會要求行使特權。祁彪佳對此類要求心存疑慮,有時亦會斷然拒絕。但是,軍戶要求索回屯田的事實表明,他們將制度套利視為一種可行的、合法的策略並廣泛使用。
明朝覆滅後,顧炎武撰寫了一部體大思精的歷史地理著作,表達對明朝滅亡的無限惋惜。他總結了明朝後期福建軍屯制的種種弊端,寫道:「或有田無軍,或有軍無田。」顧炎武之意,顯然不是說真的沒有田地或士兵。他以士大夫的語言,指出現實情況與監管位置之間的差別。簡單來說,「監管位置」指的是監管人員眼中的情況。顧炎武發現,監管人員眼中的現實與日常的現實之間存在差異。他繼續寫道:「或一軍三四屯、一屯而二三軍共者有之。」44無論明代經濟經歷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動,開國之時建立的監管制度一直左右著經濟的運作,直至王朝滅亡。
在特殊的土地登記制度下,屯田無論怎樣私有化,都始終有別於一般的私有土地。軍戶經常試圖利用自己可以索還屯田的特權渾水摸魚。他們把屯田當作私有土地賣給民戶,然後憑藉自己的軍籍身分,不用掏任何費用就能討回土地。有時,他們會等地價上漲後,再以最初的售價贖回土地。有時,他們則將土地的收入和稅負分開來算,從中漁利。有一種更普遍的模式是將土地有條件地典賣,而在土地價值上漲後,賣家要求額外的「找貼」,而軍戶的諸多努力就是這種模式的一部分。但有所不同的是,他們在進行套利,他們從監管現實中「所有屯田的販售都是有條件的」這一點中獲利。這些策略的共同特色是善用明代在規制管理土地的擁有與使用權時,不同制度重疊處所創造出來的落差與漏洞。軍戶的策略顯示,在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社會環境中,制度套利行為層出不窮。
雖然很多人選擇當逃兵,但是還有不少人選擇留在體制內,為何如此?這些策略有助於解釋個中緣由。根據太平李氏族譜記載,李家祖籍在邊遠的四川,始祖是一名「從征」,他的哥哥是太祖朱元璋的支持者,戰功赫赫。哥哥去世後,他繼承下級軍官的軍銜,最初被派駐福州衛。十五世紀初軍屯重組期間被調至永春縣。在那裡,他擔任軍屯系統下的下級軍官,耕作自家的屯田。他的兒子、孫子和曾孫都「繼總屯事」。曾孫那一代,李家變得十分富裕。李家始祖的曾孫積累了龐大的地產,達五千畝之多。地產收入為李家提供鉅額經費,用以為祖先祭祀、供子侄讀書。再過幾代,家族中開始有人考中科舉。45
經濟史專家業已證明,中國人善於利用土地所有權維持並提高自身地位。農村居民發展出各種策略,以類似於當代金融工具的手段「金融化」自己的土地使用權。擁有屯田的軍戶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46他們不僅利用自己的土地使用權,還利用特定土地和特定戶籍所享有之權利的模糊性,盡可能地為己謀利。民田和屯田的管理制度,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重疊,為他們創造了套利空間。
儘管享有特權,軍戶成員面臨的挑戰仍不容小覷。他們必須解決很多大問題:如何融入周圍的本土社群?如何在一個全新的、時而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他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有時,他們會滲入並接管如寺廟等已有的社區組織,從而在社會中發展並維持獨立的社群認同;有時,則以個人和家庭為單位,融入當地社會,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