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
1.苏格拉底与基督的相似之处恰恰在于其不相似之处。
2.色诺芬的苏格拉底拘囿于功用,从未超越经验,从未飞升到理念。
3.把色诺芬与柏拉图作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到前者把苏格拉底压得太低,而后者又把他抬得太高,两者都没有抓住真理。
4.柏拉图所利用的质问的形式相当于黑格尔所说的否定性。
5.柏拉图所复述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要么纯属虚构,要么需要从头到尾都反讽地来理解。
6.苏格拉底不仅仅利用反讽;他如此沉湎于反讽,以致成了它的牺牲品。
7.阿里斯托芬在其对苏格拉底的描述中最接近真理。
8.作为无限、绝对的否定性,反讽是主体性最飘忽不定、最虚弱无力的显示。
9.苏格拉底把世人从一切实质性中驱逐出去,就像把遇难乘客赤条条地赶出沉船一般;他推翻实在性,在远处窥见理想性,触及它却未能占据它。
10.首倡、引进反讽的是苏格拉底。
11.现代的反讽首先归属伦理学。
12.黑格尔在其对反讽的论述中仅仅着眼于现代,而未以同样的方式论及古代。
13.反讽本身并非冷眼旁观、不动声色,毫无喜怒爱憎;毋宁说它是一种由于别人也想占有自己所欲求的东西而感到的不快。
14.佐尔格讲避世绝俗,并非因为他心灵虔诚,而是由于在既无力思考消极的东西又无力借助思考而征服它之时,深自怨艾,以至神迷意惑,大讲脱世。
15.恰如哲学起始于疑问,一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的生活起始于反讽。[1]
[1] 所有论题原文均为拉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