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此,婚姻首先真正地把一个人的积极自由给予这个人,因为这一关系可以扩展到他的整个生命,既进入到那最微渺的地方也进入到那最宏大的地方。它将他从某种在自然事物中的不自然的窘迫中解脱出来,——自然的事物固然是很容易以许多种其他方式来获取,但却也很容易让“那善的”来付出代价;它使得他得免于陷滞于习惯,因为它维持着一种新鲜的涌流;它恰恰是通过将他与另一个人捆绑在一起而将他从众人中解放出来。我常常注意到,未婚的人们恰恰就像奴隶一样地劳作。首先,他们为他们的突发奇想而劳作;恰恰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敢放任自己一切,不欠任何人什么账;然而之后他们也变得有所依赖,甚至成为其他人的奴隶。一个仆人,一个管家,等等,通常所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是他们的主人的人格化了的突发念头和意愿倾向,被归简为钟点,他们知道主人什么时候起床,或者更正确地说,在事先多久要去叫他,或者更正确地说,在去叫他之前的多久要预先把他的工作室用暖炉弄热了;他们知道为他摆出洗净的衣物、卷好他的袜子,这样他就能够很轻松地穿上它们,在他用温水盥洗了之后准备好凉水,在他出门的时候打开窗,在他回家的时候为他摆上脱靴器和拖鞋,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仆役人员所知道的,尤其如果他们是机灵一点的话,很容易就能够熟悉这些。现在,尽管所有这些都是确切到位地发生了,这样的未婚者们常常并不满意。其实,他们是能够为自己购买对每一个愿望的满足。他们有时候火气很大并且使着性子,然后虚弱并且和善。当然,几元国家币使得一切都好起来。仆人们很快就知道利用这一点;于是,事情很简单,只需在适当的间隔里把事情稍稍搞糟,让主人家光火、对之绝望,并且因此而接受一点小费。然后主人家就被这样一个人品迷住,主人不知道自己更多的是该去赞美他的有条不紊,还是欣赏他在犯错之后所显示出的正直的懊悔。一个这样的仆人成为主人家所不可缺少的人,并且是完全的弄权者。
[2] [尽管大卫王……国王先生]指《撒母耳记下》中的一段故事(12:1—7)“耶和华差遣拿单去见大卫。拿单到了大卫那里,对他说,在一座城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富户,一个是穷人。富户有许多牛群羊群。穷人除了所买来养活的一只小母羊羔之外,别无所有。羊羔在他家里和他儿女一同长大,吃他所吃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怀中,在他看来如同女儿一样。有一客人来到这富户家里。富户舍不得从自己的牛群羊群中取一只预备给客人吃,却取了那穷人的羊羔,预备给客人吃。大卫就甚恼怒那人,对拿单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行这事的人该死。他必偿还羊羔四倍。因为他行这事,没有怜恤的心。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就是说,大卫借亚扪人的刀杀了乌利亚,并娶了乌利亚的妻子拔示巴。
[3] [作为一个公职官员]写信人是法庭的法官。
[4] [整张的纸]对开大小的整张纸;当时用这种整张纸来书写官方文书和法律文件是很普通的事情。
[5] [如果一个人辩护,其实这个人就是在指控]游戏于拉丁语的句子:Dum excusare credis,accusas,这句话被采纳于比利时文献学家嘎布利耶·牟利艾的Trésor des Scentences(1577)中,句子表述为:Qui s'excuse, s'accuse:如果一个人是为自己寻找辩护理由的人,这人是在指控自己。
[6] [一种宗教式爱心的畏惧和战栗]对照《腓力比书》(2:12)之中保罗向腓力比人们写道:“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这里所引《腓力比书》中的“恐惧”不是克尔凯郭尔所谈的概念“恐惧”,而是“畏惧”,指面对神时的敬畏战栗。
[7] [出拳打空气]见《歌林多前书》(9:26)保罗这样写关于他自己:“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
[8] [在烦琐之铁轨上]单调固定地活一辈子,就好像是坐在一列快车上旅行。铁路在克尔凯郭尔的时代是一个巨大业绩。从大约1830年起,各种铁道在英格兰得到发展,然后扩展到了欧洲大陆。最初的丹麦铁路修建于阿尔托纳到基尔的诸公国之间,启用于1844年。从哥本哈根到罗斯基勒的这一段从1847年开始启用。
[9] 原文为法语clairvoyance(神秘视能,超自然视能,可看到感官不能觉察的物体或事件的假想的力量)。
[10] [一个正醒来的意识]可能是回顾地指向《非此即彼》卷一中对《费加罗》中的侍从的谈论:“那感官性的”醒来,但却不是向着运动、而是向着静止,不是向着喜悦和欢乐、而是向着深深的忧郁(Melancholi)……
[11] 这里原文是“那偶然的(det Tilfældige)”。
[12] [银板照相]一种照相,以法国画家达盖尔(L.J.M.Daguerre,1787—1851)和法国物理学家尼普希(J.N.Niepche,1765—1833)发展出来的技术为基础,在转让给法国之后在1839年被正式公布出来。这一发明使得人们有可能在一块潮湿的金属板上摄取一幅正片图像,这发明很快地在欧洲和美国得到普及。在丹麦,第一幅银板照相是在1842年年初由奥地利肖像画家维宁格尔(Joseph Weninger)在布莱德街(Bredgade)的一家工作室摄取的;几个月后,一个丹麦人阿尔斯特若普(M.Alstrup)在王家花园的一座亭阁里开了一家工作室。
[13] [二分之一分钟]尼普希在1826年摄出第一张成功的图像使用了八小时,然后曝光时间就开始剧烈下降。1842年维宁格尔(Joseph Weninger)能够在十五到三十秒里摄取一张肖像银版照片。
[14] [守护神]守护神,特别守护那些创造能力,在罗马神话中常常被描述为带翅膀的少年或者小孩子。
[15] [一个小小的宙斯]指众所周知的宙斯在爱欲上的出轨,见荷马的《伊利亚特》的第十四,312—328。
[16] [向群盗之国付出了相应的贡品]在古代,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的黎波里诸国因为其臭名昭著的海盗活动而被称作是“群盗之国”。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船只不受海盗们袭击就付出一笔“相应的贡品”,就是说,过路钱。在这里这是一个比喻:作出了相应的考虑。
[17] 原文为拉丁语pro aris et focis(为祭坛和炉膛)。
[pro aris et focis]拉丁语,相应的表达语“pro aris et focis certamen”(为祭坛和炉膛而斗争,就是说,为家园、为最神圣宝贵的东西)。
[18] [同时是牧师和教民]同时是祈祷者和为之祈祷者。
[19] [他自己在男人女人间建立出的约定]也许是指向《马太福音》(19:4—6)中耶稣谈论婚姻时说的“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在1685年所出并通用于克尔凯郭尔的时代的(《丹麦挪威教堂仪式》)Danmarks og Norges Kirke-Ritual中有直接的表述说“神圣的婚姻状态”是由上帝确立的,也可参看婚礼仪式后的祈祷词:“啊,全能永恒的上帝,最慈爱的父!正如你自己作出了这样的指派——男人和女人应当有着同一个生命,并且以你的祝福确定了这同一结合!”
同样的解说也出现在路德的表述中:“最初的男人要了知这一状态(……),就是这个:每一个人都应当知道并且确定地明白:婚姻是由上帝确定和建立的。”
[20] [像那施勒密尔故事中的长人……把它拿出来]这里谈及的是阿德尔贝尔特·冯·查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原名Louis Charles Adelaide de Chamisso)的小说《皮特·施勒密尔奇遇记》(Peter Schlemihl's wundersame Geschichte, Nürnberg 1835 [1814], ktl.1630.)中的长寿老人。这个人让皮特·施勒密尔出卖自己的影子以换取一个取用不竭的幸福之袋。他得到了皮特·施勒密尔的影子后就将之卷起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收藏着,并且在他想要拿出来的时候把它拿出来。(从十九页起)
[21] [你的眼睛……辐射着]丹麦警察从1701年起使用一个显示着一只眼睛在手中的图标。这个“警觉和效率”的标志所指回溯到古希腊关于英雄阿尔戈斯的传说。传说中宙斯与河神埃纳丘斯的女儿爱莪相爱。赫拉为此采取防范措施,她让阿尔戈斯去看住爱莪;他把她变成了一只牛,把牛拴在一棵树上并一直看着。阿尔戈斯被称作是一个“Panoptes”(全视者),他身上有一百只眼睛,并且总是至少会有一只眼睛是醒着的。宙斯让赫尔玛斯以魔法草和笛声将阿尔戈斯哄睡着,然后杀了他。后来赫拉把自己的帮助者变成孔雀,并把那些眼睛放在了它的尾翎上。
[22] [你是那样地强性,以至于你创作着]你是如此地力量充沛,以至于你诗意地创造着新的奇想幻念。
[23] [像喀耳刻那样把他们变成猪]在《奥德赛》中,第十歌讲述了奥德修斯在从特洛伊回家的路上到魔女喀耳刻的埃埃亚岛上,他派出一些自己的手下去她的宫殿。她请人们入内,在她款待了他们并且给他们喝了魔毒之后,把他们变成了猪,但是她让这些人保留了自己的理智并将他们关进猪圈。奥德修斯从赫尔玛斯那里获得了一种能够去掉喀耳刻的毒的魔草;他急着赶到喀耳刻的宫殿,让她款待他却没有受到她魔毒的影响,并且劝说她使那些人重新变回成人。参看荷马的《奥德赛》。
[24] [拉德皋(Ladegaarden)]在哥本哈根拉德皋路(现今的河大道 åboulevard)上堤坝之后介于圣约尔根湖(St.Jørgens Sø)和皮布林格湖(Peblinge Sø)的一个机构。
那里的房子在十八世纪被用作医院、济贫院、惩罚所和精神病院。从1822年起被用作穷人的劳动所,从1833年起作为犯人和流浪者的强制劳动院。在1839年的火灾之后一部分颓旧的房子得到重新修建。
[25] [5 Rbd.]五个王国银行元(rigsbankdaler)。Rbd 是王国银行元(rigsbankdaler)的简称,国家银行币是丹麦在1813年国家银行破产后所发行的一种硬币。一国家银行币有六马克,一马克又有十六斯基令(skilling)。在1873年的硬币改革中,国家银行币被克朗取代(一国家银行币等于二克朗kroner,一斯基令等于二沃耳Øre)。在1840年,30块国家银行币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女仆膳食居住之外的一年工资。
[26] [堤坡带]Glacierne。在一个城筑的外在低土方上的外在斜坡。在这些斜坡上不能建房,因为人们要在那些城墙内的高堡垒上向外也就是向它们射击。哥本哈根的城墙在1857年起开始被拆除,在之前,西城墙和北城墙区域之外有着这样的堤坡带,作为向着圣约尔根湖(St.Jørgens Sø)和皮布林格湖(Peblinge Sø)开放的空地。
[27] [就像约伯的妻子劝告约伯……咒骂上帝]见《约伯记》(2:9):“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
[28] 原文为拉丁文in casu(在这件事情上)。
[29] 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你应当爱你的邻人”。这里的“最邻近者”是在这种意义上的用法。
[30] [人与我何干]也许可参照《约伯记》(35:6):“你若犯罪,能使神受何害呢。你的过犯加增,能使神受何损呢。”
[31] [他的爱超越了所有理智]参看《腓力比书》(4:7):“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32] [基督并不把“等同于上帝”……谦卑贬抑]参看《腓力比书》(2:6—8):“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33] [影像]“影像”这个词(在市民的夜晚聚会之后:通过向墙壁投映剪影来显示影像)在当时被用得很普遍;比如说,可参看安徒生的旅行描述《对于一次去哈尔茨山、萨克斯的瑞士等等的旅行的影像》(1831年)。
[34] 原文为拉丁文in abstracto (普遍一般地)。
[35] 原文为拉丁文in concreto(就具体事件而言地)。
[36] [直接性]有指黑格尔式的对立面:一方面是那直接给定的、自然的、简单的在;另一方面则是反省和思。
[37] [斯可里布的戏剧创作活动]见上卷的注释。
[38] [对斯可里布的《最初的爱》的小小评论]参看A对斯可里布的喜剧《最初的爱》的分析。见上卷的注释。
[39] [永远]斯可里布和瓦尔纳尔(Varner)的《永远!或者针对情欲之爱迷醉的解药!两幕喜剧》,由欧瓦斯寇翻译。(载《王家剧院剧目》第51号)。从1833年12月到1840年2月,该剧在王家剧院演了19次。
[40] [在极大的程度上令人回想起希腊城邦的瓦解……同时既是喜剧性的又是悲剧性的]古希腊诸城邦在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征服,失去了独立。虽然这些城邦在此之前仍然有着一种内在自治,它们在之前的这两百年其间一直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北方的邻国马其顿。在这里,这也许是指向黑格尔的解说:希腊城邦国是因其内在的对立矛盾而进入瓦解的,参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
[41] [substantielle Gehalt]本质性的价值。Gehalt这个词涉及性质,尤其是那纯粹的和质地性的,并且被用于描述钱币中稀有金属的内容。
[42] [胆汁分泌](黄)胆汁的流溢。希腊医生加利诺斯(129—199)发展出了关于身与心之间的关联的学说,这一学说直到1628年人们发现了血液循环为止一直被认定为是医术的基础。根据他的理论,相应于火水风土四元素有热湿冷干四种质地,——与体液的黄胆汁、黏液、血和黑胆汁相对应,并被呈现为四种性情状态:易怒、冷漠、乐天和忧郁。黄胆汁影响易怒的脾气,而那忧郁的心态则由黑胆汁决定。在此理论背后有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四种体液必须处于和谐的平衡,正因为如此,为了维持健康它们中的一种就必须得到流溢消泄。
[43] 原文为德文empfindsame(多愁善感的)。
[empfindsame]德语,敏感、多愁善感。在当时人们使用“多愁善感”这个词来标示一个敏感、易受感情影响的人。
[44] 原文为拉丁文harmonia præstabilita(先定的和谐)。
[harmonia præstabilita]拉丁语,先定的和谐。一个因德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的影响而出现的哲学名词。莱布尼茨在《神义论》[Theodicee (1710)]的§ 59 中Des Versuchs Von der Güte Gottes, von der Freyheit des Menschen, und vom Ursprunge des Bösen的第一部分里使用了die Lehre von der vorherbestimmten Harmonie(先定的和谐的理论)这一表述。
莱布尼茨在《单子论》[La monadologie (1714)]§ 80中用到了拉丁语l'Harmonie préétablie。
[45] 原文为德文Wahlverwandschaften(有择之亲和力)。
[46] [歌德……实现的那种东西]指歌德在《有择之亲和力。一部小说》[Die Wahlverwandschaften.Ein Roman (1809)]中通过举出化学中的例子来阐明一些人物的相互间繁复的关系,依据于此,他们试图实现这关系。
[47] 这里的一些“感官性的东西”,按照直译从哲学意义上阅读都应当是“那感官性的”。为了满足并非研学西方哲学的读者们的休闲阅读习惯,在哲学和神学意义并不很严格的地方,译者尽可能不使用“那……的”类的哲学或神学概念名词(形容词的名词化概念)。但是在一些对之进行纯粹概念性运用的地方仍保留“那……的”词式。
[48] [det Sædelige]可能这个概念是来自黑格尔。比如说,黑格尔把婚姻定性为sittliche Liebe,道德伦理上的爱。
[49] [得解放]获得解放,达到独立或者自主。“解放”这个概念后来渐渐地和“妇女解放运动”尤其发生了关联。
[50] [宣称“爱情是天堂、婚姻是地狱”的……拜伦]摘自英国诗人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Lord Byron ,1788—1824)的诗歌《致爱丽兹》(To Eliza(1807)),引文是根据E.Ortlepp的德语翻译An Elisa:Das Weib ist zwar Engel, doch Höll'ist die Eh'。
[51] [关于“什么是不幸的爱情”……“在一个人不再爱的时候被爱”]指向德·普里侯爵夫人(Marquise de Prie)的一句台词,引用黎歇留的公爵所说的话:“那在爱情中使人不幸的,不算是一个人在自己爱的时候不被爱,而更多是一个人在自己不爱的时候被爱”,出自大仲马五幕剧《美丽岛的加布丽埃尔》(Gabrielle de Belle-Isle)。该剧本由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er Dumas pére,1802—1870)在1839年出版。
[52] [使得婚姻成为一种公民设施安排]与那种被理解为是上帝所确立的并且要在教堂里当着他的面结成的婚姻不同。公民婚姻在1851年4月13日首次被立法制定出来。
[53] [难道沉郁不是这时代的毛病吗]在当时沉郁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倾向。那些词——spleen,ennui和Weltschmertz,在当时欧洲的“年轻”文学中,以及对于拜伦(Lord Byron)、夏杜布里扬(F.R.V.de Chateaubriand)和海涅(Heinrich Heine),都是具有标志性的。在丹麦文学中,这一浪漫主义并没有获得那么大的政治性关注,但是,它的Weltschmertz在诸如布里克(St.St.Blicher)、豪赫(Carsten Hauch)和帕鲁旦—缪勒(Fr.Paludan-Müller)他们那里很流行。
[54] [去发出命令的勇气、去听从的勇气]也许是在暗示罗马讽刺诗人裘维纳尔的著名诗句,在Satirae 6, 223中。Hoc volo, sic jubeo, sit pro ratione voluntas,“这是我想要的,我如此命令,我的意志要起到基石的作用”。
[55] [那些好心的哲学家们尽其所能来为现实给出剧烈度]那些好心的哲学家们寻求增强现实的能力或者力量。在这里以及在后面的句子中看来是遍布了很多暗示,指向海贝尔《新诗》中的《一颗死后的灵魂》中从黑格尔立场出发的对现实的讨论。
参看靡菲斯特对于灵魂的关于“他现在在怎样的程度上是在地狱里”的问题所说的台词:“只是人们不习惯于这样称呼/尘世间的这一肥胖冷漠的生命/在之中人们相信那实在的东西,/没有机会去哪怕窥探一下/那被人称作是理念的干瘦骨骼。/但这恰恰是最好的生活,/人们在之中骄傲地鄙视那干瘦的东西,/像一个寄居在实在之中肥胖寄居者/那样食饱餐足,直到肚子裂开。”(s.127)
这一肥胖的生命在无限之中成为死后的灵魂生命的框架。作者将之称为“坏的无限性”。
[56] [在云彩间变得神圣化]部分地指向耶稣的神圣化,就是说,在山上的变化:一片光明的云彩盖住了他和随同他的三个门徒[《马太福音》(17:1—8)]。一部分是指向保罗所描述的耶稣之重返:“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17)]。
[57] [斯特拉斯堡的鹅]这种鹅被强制填喂,然后,它们的异常大的肝被用来制作有名的斯特拉斯堡鹅肝酱(paté de foie gras)。
[58] 原文为拉丁文cui di dederunt formam, divitias artemque fruendi (得到诸神赋予了美丽、财富和享受之艺术的人)。
[cui di dederunt … fruendi]拉丁语。“诸神赋予了美丽、财富和‘去享受’之艺术的人”。暗引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65—公元8)的文字“诸神赋予了你美丽、财富和‘去享受’之艺术”。(Epistolarum 1, 4, 6)
[59] [《唐璜》中的终结……在音乐的声调中获得欣喜]见上卷的注释。
[60] [萨拉丁和基督徒们所确立的……十分钟的关系]指英格兰国王狮心理查在1192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和埃及苏丹萨拉丁(萨拉丁在1187年征服了耶路撒冷)所确立的停火协议;停火要持续三年、三个月、三周和三天。
[61] [每天都有其烦恼]参见《马太福音》(6:34)。
[62] 中和抵消(neutraliseres),也就是说,使某样东西中性化、使之变得中性。
[63] [坏的无限]参见黑格尔的《小逻辑》等。
在丹麦的关联上,其定义由海贝尔(J.L.Heiberg)在其文章《关于“那无限的”的几句话》(Et Par Ord om det Uendelige i Kjøbenhavns flyvende Post nr.100, 15.dec., Kbh.1828.)中表述出来。辩证法学家海贝尔想在这里把“那无限的”和“那有限的”间的对立转化为一种“理性的对立”,在之中两者都被领会为抽象,并且只是这样假设它们:它们“持存于它们的内在统一中,这样,不管是这一个还是那一个在某种方面看来就都是其自身的对立面。这样,只一个有限的形象如果不是作为在无限的空间中的一个限定的话就是无法想象的,而无限的空间如果不是作为所有有限限定的基础的话则也是无法想象的。”作为对于他的对“那无限的”的讨论的结果,海贝尔提出:不去崇拜无数造化制作或者造化制作的无限广延而只是崇拜造物者,是不应当的,人们应当把“那无限的”理解为“某种无所不在地在场着的、贯通流穿一切事物(甚至那些最短暂的东西)的东西;否则,人们就沉溺进了那连续的系列,这种连续的系列只是令人困倦而无聊的,而绝不是使人振奋或者值得崇尚的,因此它也理所当然地被一些哲学家们称作:那坏的无限。人们越是习惯于那正确的观视,人们就越多地会理解:在所有那些人类关注但却又最被误解的问题中所谈论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比如说永恒的生命,我们不应当将之看作(在通常却恰恰会被人看作)是死后的生命,通常是在天上或者一个特定的星球,而是应当将之看作一种已经存在于地上的生命,并且我们已经在之中生活着”。——“坏的(Slet)”在这概念中表达了一种否定的评估(完全不令人满意的,糟糕的),但是这形容词的另一个主要意义“平坦而无变化”也有着作用。“那坏的无限(den slette Uendelighed /die schlechte Unendlichkeit)”在其哲学关联上意味了“对一种无法由某个特定对立面来定义并且因而也就无法进入一种辩证过程的‘有限’的无限继续”。
[64] 就是权宜婚姻,基于利害关系,因政治、经济或社会的利益的缘故而非出自个人爱慕进行的婚姻或结合。
[65] [理智结婚]也许这个概念是类似于“理性结婚”地被构建出来的。这指向了当时语言中理性和理智间的一般对立。“理性”被评估得更高;而“理智”附带有“冷漠的计算”和“对理想性的缺乏”等意义。
[66] 原文为拉丁文pium desiderium(虔诚的愿望)。
[67] [外在的目的论]外在的目的决定作用、意图。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在他的同一性哲学中对内在的目的论(那有着自身价值或者是其自身目的的)和外在的目的论(那有着作为达到其他结果的手段的价值的)作了区分。这一区分的根源来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
[68] [新近的一场戏剧]尚未查明。
[69] 原文为拉丁文Fata(灾祸逆境)。
[70] [Skilsmisse]丹麦语“离婚”是Skilsmisse。这个词又有“分开”的意思。在这里,这个词的两种意义都被考虑在内。
[71] [穆塞乌斯……不存在]指德国作家和讽刺童话家穆塞乌斯(Johann Karl August Musäus,1735—1787)的《爱之忠贞》(Liebestreue)中所写的一场婚姻。
之中说到,伯爵海因里希把自己看成是“月亮之下最幸福的丈夫,带着不可打破的忠诚爱着那善良的幽塔,就好像人类的父亲亚当在乐园的无邪世界里爱着所有生命的母亲,在那乐园里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与她相比”。
[72] [更高的、同心汇聚的直接性]指向黑格尔对于“从直接经过反思而进入一种新的更高的直接”三步过渡的观念,——“直接性”通过吸取反思而辩证地扬弃了自己。
[73] 如果是严格地按照哲学的意义翻译的话,这里的“det Ethiske”应当是译作“那伦理的”而后面的“det Intellectuelle”应当是译作“那智性的”,整句是:“我们在‘那伦理的(det Ethiske )’之中不应当像在‘那智性的(det Intellectuelle)’之中那样也招来一个介于信仰和知识间的类似深壑”。这里,因为有这个可能来避免拗口,因此译作“伦理的领域”和“智性的领域”。
[74] [对上帝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参看《路加福音》(1:37)。
[75] 这里的“同心汇聚”和“偏轴非同心”都是数学名词:正圆有一个唯一确定圆心,是同心汇聚于一点;而其他图形轨迹则没有唯一的确定圆心,比如说椭圆的轨迹,就是偏轴非同心的。
[76] 原文为拉丁文commune naufragium(集体沉船)。
[commune naufragium]拉丁语,集体沉船。相关的句子为:Commune naufragium dulce,集体沉船是甜蜜的。
[77] [在上帝面前]也许是暗指新婚典礼上牧师在抚头顶祝福礼过程中说:“由于你们原来已经相互间的同意和许诺要共同生活在神圣婚姻的国度,这同样的事实现在在上帝面前公开宣示……”——译自丹麦教堂仪式书。
[78] [是审美的共振波图]有着和谐的美。“那审美的”在那些对称的图形中并且以对称的图形来表达,这些图形在构建的是:如果把细沙撒在平面的玻璃或者金属板上,然后用小提琴弦在板的边上擦动,细沙受震动之后构成对称的图形。这现象在1787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齐拉德尼(E.F.F.Chladni)展示出来,后来奥斯特(H.C.Ørsted)等人对其进行了讨论。奥斯特在1808年因为他的论文《共振波图试验》(Forsøg over Klangfigurerne i Det Kongelige Danske Videnskabernes Selskabs Skrifter for Aar 1807 og 1808 bd.5, Kbh.1810, s.31—64.)获得丹麦皇家科学协会的银牌。
[79] 四分钱。原文中用的当然是丹麦的价值单位。原文中所用是“价值4ß的情欲之爱”。
[ 价值4ß]价值四个斯基令(ß是通用的对skilling的缩写);一种表达“某物是一文不值”的意义的说法。
[80] [把路途跑尽]参看《提摩太后书》(4:7):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81] 直译的话就是“那情欲之爱的”。
[82] “婚约”或者“订婚”,在丹麦语中是Forlovelse,这个词的本原意义是许诺,而对婚姻的许诺则是这个词在这一关联上扩展蕴涵。所以用在男人之间可以用来说是对一种关系的许诺。
[83] [比起这一歌唱大师……消耗着的疾病]也许是指《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第七场中巴希尔的咏叹调,其中他唱道:“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赶上幸福/像一只温顺的猫/你必须弯下你的脊背!/哪怕是最野的老虎/也不反对奉承!/把我的这段思语/写进你的钱包/那么你就聪明了!/一个人要去研究/人的糟糕性;/对时间和地点的谨慎/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如果一个人只用诡计,/那么一切到最后都会成功:/对这个我知道得很清楚!”
[84] [一个人赢得了整个世界……助益呢]参看《马太福音》(16:26)。
[85] [朱庇特……自己的恋人]联系到罗马朱庇特神话或者希腊宙斯神话中的两个故事。前一个故事是,朱庇特在雷电之中去找自己怀孕的情人塞默勒,结果塞默勒被雷电消灭了;他通过把六个月的胎儿放在自己的肚子里而使之得救,直到胎儿长成人走出来,这就是他的儿子巴库斯。
另一个故事是:宙斯化身为金色的虹来拜访自己的情人——被禁闭的达娜厄,这道虹沉入了达娜厄的肉中,她生出了儿子帕尔休斯。
[86] [像一个从一桩杀婴到另一桩杀婴的希律]指《马太福音》(2:16)所说的屠杀婴儿的事情:希律王让人杀了伯利恒及周围所有两岁及两岁以下的男孩以图杀死新生的耶稣。
[87] [我在学校里所得到的第一顿打]指丹麦诗人和文献学家威尔斯特(Chr.Wilster,1797—1840)在《诗作》(Digtninger)中所写的流行极广的诗歌《学生小曲》(Studentervise)中的最初的一句诗。“我在学校里所得到的第一顿打/那是为了verbum amare(动词‘爱’)”。Verbum,拉丁语“动词”;amare,拉丁语“爱”,在拉丁语语法中常常被用作初学者学习弱变化动词的转换形式的例子。
[88] [上帝成肉身只有一次……真正的化身]这是基督教中的基本思想,上帝一了百了地在耶稣的化身中成为人[参看《约翰福音》(1:14)和《希伯来书》(9:26)];在别的宗教之中则有这样的假想:神圣能够步入许多形态,所以有时甚至可以说是一整个神界。
[89] [铜版雕]铜版雕,尚未查出是什么作品。
[90] [该隐……亚当和夏娃]该隐和亚伯是亚当和夏娃最初的两个儿子。上帝接受亚伯的供物而不接受该隐的,该隐大怒,乃至杀了自己的兄弟,《创世记》(4:4—8)。
[91] 原文为拉丁语prima cædes, primi parentes, primus luctus(最初的杀害、最初的父母、最初的悲哀)。
[92] [亚当和夏娃的“罪的堕落”]所指是《创世记》(3:1—7)。之中说道,尽管上帝禁止人去吃知识之树上的果实,夏娃在蛇的引诱之下还是去吃了,然后又将这果实给亚当吃。
[93] 原文为拉丁文implicite(内蕴地)。
[94] 原文为希腊文(隐秘地)。
[95] [拜伦……一首小诗]所指是《最初的爱吻》(Der erste Liebesku——The first Kiss of Love,1807)之中写道:“暮年携带着冰凉的血,欲乐已经过去,/甚至鹰隼也无法像时间那样迅速地起飞;/然而却像最美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上路/最初的情欲爱吻是多大的极乐”。
——在之前的段落里,拜伦也吟及了亚当和夏娃:“噢,不要向我谈论堕落与罪恶,/自亚当起它们就带着痛楚追逐着人类,/在大地我们完全能够找到另一个伊甸,/但它只在最初的情欲爱吻中”。
[96] [厄洛斯……使得他坠入爱河]对照巴格森的《迷宫》[J.Baggesen:Labyrinthen (1792)]。在之中巴格森讲述,在图那湖他是怎样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孩突然从一棵树上跳下来并且扑棱棱地继续向前跑的,并且继续道:“埃莫想要这样,为了开一下我的玩笑,使得她在她的秘密出走的路上掉落了一只手套。”
在这背后有着这样传说,希腊爱神厄洛斯(拉丁语“埃莫”)借助于他的雪松箭能够在一个人身上唤起不同的感情;如果被他的有着金箭头的箭射中时,这就意味了幸福的爱情,如果被铅箭头的箭射中,意味了不幸的爱情。
[97] [莫扎特]就是说,莫扎特的歌剧,对此在《非此即彼》的上卷中有过分析。见上卷的注释。
[98] [在《费加罗》中的侍从……梦着而却仍然寻索着]见上卷的注释。
[99] 就是说,他在这之中所感觉到的就是:不管他自己是什么东西,这东西都是他所拥有的。
[100] [犹太教的上帝……抽象]在此以及接下来的文字(“尽管是精神”、“自由是没有的”)都是指向黑格尔对犹太教的理解。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101] [以撒……确信上帝……妻子]指《创世记》24中亚伯拉罕送仆人去他的故乡为儿子以撒找妻子的事情。在仆人离开之前,亚伯拉罕对他说:“耶和华天上的主……他必差遣使者在你面前,你就可以从那里为我儿子娶一个妻子。”仆人离开,并且在主的帮助下找到了年轻而美丽的利百家,亚伯拉罕的侄子的女儿;他回家时把她带着一起找到了以撒,以撒娶她为妻并且爱她。
[102] [农家女孩……谁的新娘]指一般平民们的迷信,说一个女孩会在梦中看见自己未来的丈夫,如果她在睡觉前向三位神圣国王发送出诗句:“我请求你们,你们神圣的三个国王!(……)我将成为谁的新娘!”出自《丹麦民间传说》。
[103] [如果不是所有的征兆都出错了的话]俗语:穷尽所有可能。在这一俗语的背后有着这样的习俗:在一根房梁上画或者刻下记号,作为从12月25日到1月6日这12天圣诞日的天气的记录,那可以作为年中12个月份的天气的预示征兆。
[104] [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体]参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的自律。先验理念的第三冲突”)以及黑格尔的《小逻辑》(“必然性的这一真相因而就是自由”)。
另外也参看海贝尔的《论人的自由》,其中写道:“既然自由和必然互为前提,作为原则及其后果,那么一个人就同时有权说必然性是自由的,和自由是必然的;同时必然是自由的产物(……)而自由也是必然的产物”(第64页)。另外还有,海贝尔的《在皇家军事高校的哲学之哲学或者思辨逻辑讲演大纲》,其中写道:“意志的自由在这里被定性为导致结果的自由,是从认识的必然性中走出来的”(s.121)。
[105] [“那普遍的”与“那特殊的”间的一种统一]又一次运用到黑格尔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参看黑格尔《逻辑学》[“现在在此所要考虑的这普遍的概念包容有三个环节:普遍性、特殊性和单个性(在学术界也有译成‘个体性’的)”]和《小逻辑》(“这概念就其本身包括普遍性……和特殊性……和单个性的环节”)。也参看海贝尔的《哲学之哲学讲演大纲》。
[106] [应当去战胜的斯芬克斯]指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可怕的狮身少女脸鹰翅的怪兽斯芬克斯。斯芬克斯蹂躏整个忒拜并吃了许多人。神谕说只有在有人解出了斯芬克斯的谜语时,这灾害才能被停止;这谜语是:“有一样有声音的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试图去解谜,但没有人回答正确,这些人就被斯芬克斯的狮爪抓死。但是俄狄浦斯来了,听了谜语并给出谜底:“这东西是人。在其生命的早晨以四肢爬行。然后直立起来用两只脚走路。到了晚年他使用拐杖作为第三只脚。”于是斯芬克斯从悬崖上跳下深渊。
[107] 原文是拉丁文in casu(在此事件上)。
[108] [一个勇敢的骑士……能够用来砍石头的剑]也许是指哈空的剑“噬石(Qværnbider)”,丹麦诗人欧伦施莱格尔曾写道:“一把能够咬石头的剑/咀嚼石头如同嚼肉”。
[109] 原文为德语Ansich(自在者)。
[Ansich]德语,自在。参看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10] [Concentricitet]见关于“同心集中性(Concentricitet)”与“离心偏轴性(Excentricitet)”的对立的注释。
[111] 原文为拉丁文petitio principii(以结果为前提的循环论证)。
[petitio principii]拉丁语。以需要论证的结果为论证前提的循环论证。这一渊源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概念(tó en árchē aiteín, 参看比如, Topica 8,13),估计最初是在中世纪、在亚里士多德被重新发现并在哲学和神学中起到意义重大的作用时出现的。
[112] [Excentriciteten]“同心集中性”(Concentricitet)与“离心偏轴性”(Excentricitet)的对立在那心理学的意义上也有着类似的关系:那围绕着规范为中心而运动的人,反过来是那种过度紧张或者难以驾驭的、围绕着另一个中心运动或者有着自己的中心的人。
[113] [一个异教的厄若斯]厄若斯在古希腊的发展是从首先作为一个概念,然后被解读为一个高贵的年轻人,然后又被解读为一个到处插一脚的淘气的、贪玩的男孩。最后的这种解读在罗马的文学(之中谈论小埃莫或者小丘比特)中蔓延开。
[114] [教众们……无法抵抗尘世间欲乐诱惑的生命物一样看着她]在克尔凯郭尔草稿中,他在这段文字外作了一个指向:“Rosenkrantz p.308 og 309”,就是说,德国哲学家罗森克兰茨(J.K.F.Rosenkranz)的《黑格尔体系批判注释》中的第308和309页,在第308页中罗森克兰茨写道,根据德国天主教科学家J.H.Pabst (1785—1838)的观点“对婚姻的领会是作为一种对上帝的冒犯而对我们是排斥性的”。接着,罗森克兰茨在第309页加上了自己的路德派的理解:“我们人不能抛弃性生活,婚姻将欲乐接纳进行生活,将这欲乐置于精神关系之下并且将自然的生活神圣化。”
[115] [在接受学校校规惩罚或者作公开忏悔]在教众聚集的当场站出来走到圣坛的门道中向牧师忏悔自己的罪。1685年的《丹麦和挪威教堂仪式》(Danmarks og Norges Kirke-Ritual)中有着一种公开忏悔的特别仪式。按照这仪式,牧师可以让一个行了特别严重的罪的人(尤其是犯罪和犯淫的一类),走到圣坛的门道中听一段训诫讲演并且跪下来在教众聚集的当场忏悔自己的罪,然后牧师才能宣布出罪的赦免。在1767年公开忏悔罪被减轻,这仪式不再被使用;1866年,这仪式正式被取消。
[116] [婚姻是一种让上帝满意的状态]指宣布结婚的仪式词,之中说:“这时你们的安慰就是:你们知道并且相信你们的国度(亦即,婚姻状态)是让上帝愉快的并且得到了他的祝福。”对此,路德说,上帝对结婚的人们是感到愉快的,因为他们根据他的创造秩序来生活和旅行。
[117] [在肉体和精神之间被设定出了分裂]指《加拉太书》(5:16—17),保罗给加拉太人的信中写道:“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
[118] [肉体……那自私的]指《罗马书》(8:7):“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也参看《罗马书》(7:18—20)和《以弗所书》(2:3):“我们……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
[119] [对“那肉体的”……神秘主义的极端行为中所了解到的那样]禁欲主义的苦修,比如说自我鞭打,是为了阻止上帝的怒气和抵制感官欲乐,许多神秘主义者进行这样的苦修,在基督教中也有,从那些最初的基督教隐士和僧侣到十三世纪意大利的自我鞭挞的苦修者。在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传播到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
[120] [那些麻风病人们……得以治愈]指耶稣对麻风病人们的治疗。见《路加福音》(17:11—19),也参看《马太福音》(8:1—4)。
[121] [为她作最后的膏油礼]为她做好死亡的准备;给予她最后的待遇,终结。在天主教的教会里临死之人得到圣油的涂抹,或者在忏悔或者圣餐礼之后抹油。
[122] [要用来描述她的话……是夏娃诱惑了亚当]指向结婚典礼的仪式,根据这仪式,牧师要读:“上帝对那男人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牧师所读的句子是出自《创世记》(3:17)]。在婚礼上所说的只是间接地提及是夏娃诱惑了亚当。
[123] [对她说的话……她将顺从她的丈夫]指向结婚典礼的仪式,根据这仪式,牧师要对女人读:“你们做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参看《以弗所书》(5:22—24)]并且继续对女人说:“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参看《创世记》(3:16)]
[124] [说:要生养众多]指向结婚典礼的仪式,根据这仪式,牧师要读:“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参看《创世记》(1:28)]
[125] [命令她对我忠贞]指向结婚典礼的仪式,根据这仪式,牧师要对女人说:“你愿与他共同生活,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在全能的上帝赋予你们的福中如一个婚姻中的妻子所应当做的,与自己的婚姻中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吗? ”
[126] [责定我对她忠贞]指向结婚典礼的仪式,根据这仪式,牧师要对男人说:“你愿与她共同生活,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在全能的上帝赋予你们的福中如一个善真丈夫所应当做的,与自己的婚姻中的妻子生活在一起吗? ”
[127] 原文为拉丁文procul o procul este profani(离开、离开,呵,不洁的东西们)。
[procul o procul este profani]拉丁语:“离开、离开,呵,不洁的东西们”,维吉尔《埃涅伊德》六,258。
[128] [一个得到了解放的女人]见前面的注释。
[129] [愿敕令天空里大地上的所有力量]指向关于巴尔德的死亡:奥丁的妻子弗丽嘉跑遍世界各地,请求万物发下誓言不可伤害自己的儿子巴德尔。但是她忘记了让槲寄生(mistletoe)也发誓。洛基看准了机会就把一支由这纤细的植物所做的箭交给盲眼的霍德尔,而使得他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巴德尔。这神话成为诸多解说的对象。从斯诺日的《艾达和巫女预言》(Snorres Edda og Vølvens spådom)经萨克索的《丹麦人事迹》[Saxos Gesta danorum (ca.1200)]和艾瓦尔德的歌剧《巴德尔之死》[Johs.Ewalds syngespil Balders Død (1773, 1775)]直到欧伦施莱格尔在《北欧诗歌》中的神话悲剧《善者巴德尔》(Adam Oehlenschlägers mytologiske sørgespil Baldur hin Gode i Nordiske Digte, Kbh.1807)。
[130] [这女罪人诸多的罪……获得赦免,因为她爱得极深]指《路加福音》中的故事(7:36—50),关于那生活在罪中而探访耶稣的女人,她的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她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并把香膏抹在上面。耶稣这样说她:“她的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爱得很多。”
[131] 原文为拉丁文in abstracto(抽象地,在一般的情形)。
[132] 原文为拉丁文in concreto(具体地,在具体的事件上)。
[133] [出拳打空气]见前面注释。
见《歌林多前书》(9:26)保罗这样写关于他自己:“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
[134] [敕令……所有力量]见前面注释。
弗丽嘉请求万物发下誓言不可伤害自己的儿子巴德尔。但是她忘记了让槲寄生(mistletoe)也发誓。洛基看准了机会就把一支由这纤细的植物所做的箭交给盲眼的霍德尔,而使得他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巴德尔。
[135] [在它的无限性中有着“那审美的”……无法被有限化]对于黑格尔,“那美的(Das Schöne)”本质(“那审美的”)就是在“那有限的”(“那感官性的”)之中被创造出的“那无限的”(那理念):理念的感性表象——das sinnliche Scheinen der Idee。参看黑格尔《美学讲演录》。
[136] [环绕束系]也可以考虑宗教的关联,见《诗篇》(18:32):“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的行为完全的,他是神。”
[137] [婚姻是被建立在天堂里的]也许是指向结婚典礼的仪式,根据这仪式,牧师要对新婚夫妇说:“……这样,我宣示你们为正式的婚配,既是在上帝面前也是在人面前,以圣父、圣子和圣灵之名!阿门。由全能的上帝所接系在一起的东西,任何人都不应去拆散。”
[138] [让唐璜保留那座凉亭]指歌剧《唐璜》第一幕第十三场和第十八场。在第十三场的舞台指导中说:“唐璜的院子的花园。带凉台的房子前。在一片带有凉亭式木房子的灌木林旁(……)。马塞托在前面心烦地绕走着;泽尔丽娜在后面跟着他。黄昏。”马塞托躲在灌木里。在第十八场,泽尔丽娜想去灌木丛躲开唐璜,但是他拉住她并唱道:“你愿意听我的请求吗:远在小树林里,马上消失,我把它托付给你!”然后唐璜把泽尔丽娜拖向灌木丛,但是,马塞托出现了,让唐璜吃了一惊。
[139] [让那骑士保留夜空和星辰]指歌剧《唐璜》的第二幕第十五场。司令官的石像出现,要报复,石像唱道:“在星辰之上,公正坐在它的权柄上!看它的复仇之剑,杀人犯!向你刺出了!”
[140] [在圣坛前向一个男人伸出手去]指向结婚典礼的仪式,根据这仪式,在新婚夫妇各自对牧师提出的三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之后,牧师要对新婚夫妇说:“于是相互给对方你们的手!”
[141] [心灵挂在他的最初的爱上]在斯可里布的喜剧《最初的爱》第八场中林维尔的终结台词。
[142] [不同球体发出的和谐共鸣]对应于“天体音乐”,由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提出。他断言,星体在自己的轨道里生发出一种声音,因为我们习惯于这声音,所以无法听见这声音。
[143] [教堂……怀疑地看着第二场婚姻]保罗不仅仅允许(参看比如说《罗马书》7:2),并且也推荐[《提摩太前书》(5:14)]第二场婚姻,如果配偶的一方死了的话。相反“旧教会的道德伦理学说,正如天主教的道德伦理学说,带着或多或少的严厉,不赞成第二场婚姻”,比如说,雅典那哥拉(Athenagoras)就将之视为奸淫。
路德追随保罗,并且弃绝对鳏寡者再婚的鄙视。在虔信派中有这样的一种倾向,把重点放在《提摩太前书》(5:5—6)。
[144] 这个先天性(Aprioritet)概念源自“先天(a priori)”概念。
[145] 这“放任”(Hengivelse)中包含的意思有“献出自己”(在宗教的意义上)、“听任……决定”(在与他者的关系上)、“奉献、献身”(爱情方面)、“放纵、放弃自我控制”等等,在这里主要是指放弃对自身的控制并投身于什么事物中。
[146] 这个“它”是指“那宗教的”。
[147] [内在的无限]作为“那坏的无限”的对立面,“那内在的无限”被设定出来。
[148] [运动法则]一种辩证发展的必然性。
[149] 其他Andet,德语是Anderssein。有时候我也将之译作“第二者”。在哲学上本来是译作“他者”,但因为在这里上下文的关系中可以更通俗一些,所以译作“其他”。
[150] [在另一次生命之中……对立面将被取消]也许是指向《马太福音》(22:30)中耶稣的话:“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
[151] [婚姻……其自身之中有着其目的论]关于婚姻的内在目的论,就是说,自在的目的或者意图自身,德国哲学家费希特(J.G.Fichte,1762—1814)在《自然法权基础》[Grundlage des Naturrechts (1796)]中这样写道:“婚姻是一种由对立性别的两个人以性驱动力为基础的完美结合,它有着其自身的目的”,然后继续写道:“婚姻在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它是其自身的目的。”
[152] [那个……歌唱师巴希尔]指巴希尔的一句台词:“既然结婚在所有严肃的事物之中是最可笑的,那么我想——”《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第七场。
[153] [向他们指定出来作为跳舞地点的罗得斯]指谚语“这里是罗得斯,就在这里跳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用拉丁文和希腊文作了引用——.Hic Rhodus,hic saltus。
在黑格尔自己用了这谚语之后,黑格尔把原先谚语中的说法改变掉,换上“跳舞”这个词:“这里是罗得斯,就在这里跳舞吧。”(Hier ist die Rose,hier tanze)
希腊语的说法是出自《伊索寓言》第33。讲一个人吹牛说自己曾在罗得斯跳出了不可思议的记录的五项全能运动员的故事,在这人吹牛后,一个听者对他说:“这里是罗德岛,你跳吧!”
[154] [《精灵们》中的校长……新的谎言吧]校长曼那格林的台词是:“于是我就得请求给我另一个谎言;因为这个不起作用。”
[155] 原文为德语aber(但是)。
[156] 原文为法语enfin(简言之)。
[157] 原文为德语Generalmarsch(全队整装进军)。
[158] [粘西比]苏格拉底的妻子,许多记载都将她写作一个泼辣暴躁的女人,常常将咒骂倾泻在苏格拉底身上。关于与她的共同生活,据说,苏格拉底曾说:如果他懂得了怎样与粘西比打交道,他也就能够去适应别人。
[159] 也可译作:
但是在一个人有意愿要这样做的时候他能够这样做;因为这“有意愿”就是那伟大的灵魂,而那“爱着”的人有意愿。
[160] [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4—7)。
[161] [主的使徒之一]保罗。
[162] [每天都有自身的烦恼,但也有自身的祝福]参看《马太福音》(6:34)。
[163] [一个人结婚——是为了有孩子]在《非此即彼》的一个版本中,克尔凯郭尔为这段文字作了这样的注脚:“芝诺说:智者结婚,并且把获得孩子作为婚姻的目的”,并加上出处,是出自腾挪曼的《哲学史》卷四。在“芝诺的哲学”这一章中,腾挪曼写道:Der Weise heirathet, und macht die Erzeugung der Kinder zum Zweck der Ehe.
[164] [国家……那些生了大多数男孩的人们]罗马帝国在奥古斯图皇帝的时期给所有有三个孩子的人们分发出一定的好处。
[165] [基督教在……与此的对立]来源无法确定。
[166] [我们的时代……没有孩子的婚姻]可能是指向海贝尔的《为一种审美的道德所写》。在之中海贝尔写道:“小孩子们和成人一同坐在桌前,以一种方式吃喝,就仿佛这些东西倒他们的胃口,并且通过他们的胡言乱语来参与对宁静和谈话的打扰。你最后从桌上站起来,带着一种空虚而迷惘的感受,就像是在一个捣磨坊或者铜匠反复的敲打声之后的感觉,仿佛灵魂聋掉了。不管怎么说这还是一种幸福,因为你至少满足了身体上的食欲。”
[167] [那些最优雅的国家里……被安置在寄宿学校等]也许是考虑到英国上层社会中的情形,在那里男孩子的寄宿学校很普遍,而女孩则被送到女子寄宿学校——尤其是在瑞士,如果要真正高级一点的话。针对“让孩子在家庭圈子外受教育”的贵族老传统,在启蒙时期,在一些贵族和平民的阶层里出现了一种反向运动,这运动一致于卢梭关于自然性的各种理念,比如说强调通过喂奶和其他肉体的接触来确立一种孩子和父母间的亲密的感情性的纽带,这种关系对于十九世纪的核心家庭是很典型的。
[168]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参看《创世记》(1:28)。
[169] [上帝建立婚姻,因为单独生活对人不好,所以给人一个伴侣]见《创世记》的第二叙述,上帝说:“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世记》(2:18)。
[170] [从一开始就“把男人扔进堕落”的伴侣]指在《创世记》3中的关于罪的堕落的叙述。
[171] [因为在女人做了……牢固起来]是指在《创世记》中,夏娃带着亚当去吃了上帝禁止他们吃的知识树的果实,由此他们两个都变得有辜,并且正因此男人要统治女人。《创世记》(3:6及12—13及16—19);参看《提摩太前书》(2:14)。
[172] [神赐福给他们]《创世记》(1:28)。
[173] [使徒保罗……保持宁静]参看《提摩太前书》(2:11—12),在之中保罗写道:“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他管辖男人,只要沉静。”也参看《哥林多前书》(14:34)。
[174] [她将因为生孩子而得救]参看《提摩太前书》(2:15),之中说:“她必在生产上得救。”
[175] [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提摩太前书》(2:15)。
[176] [theologisk Attestats]本来是证书考试凭证;神学并且考试(根据1707年的条令)。
[177] [塞涅卡……作为自己的医生]这一说法尚未能够在罗马作家塞涅卡(公元前4—65)这里找到。也许可以看塔西佗编年史(6:46),之中谈及台比留皇帝:“他习惯于嘲笑医生们的艺术,嘲笑那些在三十岁之后仍然需要别人的建议来认识‘什么对自己身体有益’和‘什么对自己身体有害’的差异。”
[178] [那些要在这样的场合被说出的神圣言辞]《创世记》(2:18.21—24); 《以弗所书》(5:25—31.22—24);《创世记》(3:16);《创世记》(3:17—19);《创世记》(1:27—28:31);《箴言》Ordsp (18:22)。
[179] [首要段落]见前文。
[180] [那个段落]在草稿中,克尔凯郭尔继续写道:“这一段落,我以为是在《以弗所书》或者《提摩太前书》中。”这是《以弗所书》(5:25—31.22—24)中,婚礼仪式中读出如此:“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
[181] 原文为法语impromptu(即兴地)。
[182] [这个意图是内在的(immanent)]见前文。
[183] [出离了其平衡]altereret,见前文。
[184] 在餐座上把孩子从一个人手上传给下一个人,一个人吻了孩子之后再让下一个人吻,就这样环绕着桌子把孩子传一圈,以便每个人都吻孩子。
[185] 原文为德语hell-dunkle(光明—黑暗的)。
[186] [霍尔堡的亨利克……义务]指霍尔堡的喜剧《新生婴儿间》(Barselstuen)(1724)第一幕第一场中仆人特若伊尔(而不是亨利克)说:“我尽我的义务每年会做50个这样的孩子,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奇迹了。”
[187] [圣诞树被公开亮出]挂有各种装饰物的圣诞树被展示出来。德国人的家庭把圣诞树的传统带进丹麦。在丹麦第一棵圣诞树在1811年被点亮。
[188] [在摇篮里放一件礼物]指这样的一个习俗,在孩子受洗后,父亲在教堂里把一件礼物放在孩子的胸前,或者把一件摇篮礼物放在孩子的摇篮里。这里说到“在天上的上帝不曾忘记……在摇篮里放一件礼物”,也许是指受洗仪式,根据这仪式牧师向上帝祈祷道:“……我向你呼唤,在你的这个侍者之上的你,他祈求你受洗的礼物……并且正如你所曾说:祈祷,你们就会得到,寻找,你们就会发现,敲门,门就会为你们打开:那么现在就给这个祈祷的人你的礼物,为这个敲门的人打开门,让他能够在这天堂的沐浴中得到永恒的祝福……”
[189] [精神的世界并不置身于虚妄之下]间接联系到《罗马书》(8:20):“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
[190] [宫廷与城市法庭]一般司法系统中的初审,这之中所处理的案子有诸如离婚和父亲资格等等的民事案。这名称在1916年被改为哥本哈根的城市法庭。
[191] [Assessor]本原是一个法庭中的旁坐观察员,法官助理,就是说一个由法官顾问委员会构成的法庭的成员。在1909年,这头衔被改为dommer(当今丹麦语的“法官”)。
[192] [四个座位的霍尔斯坦马车]开放的、有弹簧的、舒服的马车,有着四个松动的座位,带有靠背,挂在车厢边柜间的皮带上。
[193] [弗莱斯贝尔]弗莱德里克斯堡。弗莱斯贝尔是哥本哈根的发音。直到1852年人们因为拆除工事堡垒将划分线移到哥本哈根的诸湖内,之前的弗莱德里克斯堡一直是一个田园风格的乡村区域,住房很分散。在1840年居民人口是2304人。
[194] [维也纳马车]精致双座马车,带有车篷。
[195] [使得奥林匹斯山颤抖]参看荷马《伊里亚特》。其中对宙斯的描述为:“高大的奥林匹斯,他会使之颤抖。”
[196] [中国谚语……会知道你欠你父母的是什么]无法确定当时的来源。类似的中国谚语在后来被记录下来的有:
You must rear children yourself to understand your parents' love, W.Scarborough A Collection of Chinese Proverbs, revised and enlarged by C.W.Allan, Shanghai og London 1926 [1875], s.199.
[197] [我们洗净自己的双手]参看那关于彼拉多的叙述。他在对耶稣的审判过程中当着人众的面洗自己的手来表明:在耶稣之死上,他把自己看成是无辜的。《马太福音》(27:24)。
[198] [水獚狗]一种猎狗,作为衔回猎物的犬被用于探报鸭子和其他水中的猎物。
[199] 一个看护病人或者产妇的女人。
[200] [礼拜天式庄重的语气]庄严的高昂激扬或者修辞性的回避,与“日常平凡的”正相反。
[201] [那富人……在事先把他们的那一份用掉了]指富人和拉撒路的比较。拉撒路生前讨饭,死后被天使送进亚伯拉罕的怀抱,但富人死后在阴间受苦。他向亚伯拉罕求告,但亚伯拉罕说:“儿阿,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加福音》(16:25)
[202] 原文为拉丁文item(同样正如)。
[203] [那调子:告诉我,珍妮特]摘引自德·兰贝尔的《红帽子·三幕抒情魔术剧》第一幕第十场:“告诉我,珍妮特,为什么这么久,/我们在我们的地方想念你,/在我们间你会来什么别的地方/在笛声中跳一场舞?/现在你逃避开青春的喜悦/寻找那些孤独的地方:/告诉我,为什么?”
[204] [总是把笑声带到你的这一边]见上卷。
[205] 我吃不准这个“翻了三倍的哀伤团体”来自什么典故。也许我们就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这样一个哀伤团体,人数是一般的哀伤团体的三倍或者哀伤程度是一般哀伤团体的三倍。
[206] 中文文字取自天主教旧约《圣经》之《德训篇》。中文版《德训篇》(36:26—28)。
[耶稣·西拉……寻找居所的人]Jesu Sirach。丹麦文1740年版旧约中收有《德训篇》:Sir 36,24—26 (GT—1740)。
[207] [英格兰的女王有一个丈夫]指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她从1837年起直到她去世统治着大不列颠和爱尔兰。1840年她和她的表兄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子结婚,王子虽然是一个低调的角色,但仍然有着一定的政治影响,诸如在北美内战时。
[208] [女奴……她和孩子一同驱逐走]指夏甲,亚伯拉罕之妻撒莱的埃及女奴。因为撒莱无法生育,她把夏甲给亚伯拉罕为妾。夏甲生下以实玛利。在萨莱后来生下以撒之后,她请求亚伯拉罕赶走夏甲和以实玛利,因为她不想让以实玛利和以撒一同继承产业。亚伯拉罕按她的请求做了。《创世记》(16:1—4.15—16);(21:8—14)。
[209] 原文为法语Entrechats(芭蕾舞空中交叉跳跃)。
[210] [连睡觉都像尼希米那样武装着]参看《尼希米记》(4:17)。讲述了尼希米和他的人们在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时都手持兵器以防敌人进攻。
[211] [在男人的享受中……之环节]费希特也有同样的想法。见费希特的《自然法权基础》。
[212] [用一种古怪的语言来说话]一个对此的众所周知的例子是拉贝克(Kamma Rahbek,1775—1829)为许多到她家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们所起的名字。在她那里明斯特主教(biskop J.P.Mynster,1775—1854)被称作“约伯叔叔”。
[213] [无限地柔韧……盘绕着腰围]指丹麦诗人欧伦施莱格尔(A.Oehlenschlägers)在《弗伦杜尔神话》中对弗伦杜尔的剑的描述。诗中写道:这剑“如此柔韧,以至于他能够将之绕缠在自己的腰上,而如此锋利,以至于它砍山石如泥。”
[214] 原文直译应当是“陌生人和外国人”,但是为了与《希伯来书》的中文版相吻合,改译为“客旅和寄居者”。
[在这个世界是客旅和寄居者]《希伯来书》(11:13),也参看《以弗所书》(2:19)。
[215] [飞翔的荷兰人]死亡航行者,或者鬼船船长,他因为亵渎神明而遭天罚,令其在自己的鬼船“飞行的荷兰人”号上航行直至永远。
[216] 原文直译应当是“陌生人和外国人”,见前面的注脚。
[217] 原文直译应当是“陌生人和外国人”,见前面的注脚。
[218] [家神……放在前厅]那些家神(lares privati或者dii familiares)的石头、金属或者木头形象置于罗马人的家庭里的各个不同地方,有的是放在一个特别的殿里,有的是放在卧室,有的是放在前院的前厅(atrium,这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的壁炉旁。
[219] [更愿意在一个乞讨的僧侣……那里领圣餐]在中世纪,许多到处漫游的乞丐僧侣常常获得作为神父出场的特权;人们更愿意在一个偶然走过的僧侣那里忏悔——并且顺带也上圣坛(领圣餐),来取代他们自己的教区牧师。
[220] 原文为德语:
Mein Herz ist wie ein Taubenhaus
Die Eine fliegt herein, die Andre fliegt heraus
[Mein Herz … die Andre fliegt heraus]德语:我的心像一只鸽舍/这一只飞进来,那另一只飞出去。摘自《巴格森德语诗作》(Jens Baggesen's poetische Werke in deutscher Sprache)中“混合诗作(Vermischte Gedichte)”中的“磨刀人史诗(Scheerenschleifer-Epopee)”。
根据德语老歌谣有:Die eine fliegt hinein, und die andr' hinaus.
[221] [有福了,那些息了他们的作为的人]是对《启示录》(14:13)中“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工作的效果也随着他们。”和《希伯来书》(4:10)中“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的混合。
[222] [尽管它是无足轻重的]从苏格拉底开始起,在希腊思想中“适度节制”一直属于那些主要美德(正如道德洞见、公正、勇敢、敬神)之一。在奥古斯丁那里以及在基督教传统中,这些美德都被接受下来并且加上了信仰、希望和爱。
[223] 在这里因为用到的是丹麦语的动词at hvile 和名词hvile,所以我都用“静止”。因为这个词(不管作为名词还是作为动词)在丹麦语中都有“静止”和“休息”的意思。如果不考虑到前后是同一个词的上下关联,那么,这句就可翻译成:你肯定不是离开你的作为而去休息,静止对于你是一个诅咒……
[224] [一根得到了祝福……硕果累累]参看《约翰福音》(15:1—6)。耶稣把自己比喻成真正的葡萄树而信者们是枝条,并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
[225] 原文为法语au niveau(同水准于)。
[226] [它的仪式]婚礼仪式。
[227] [那基督徒……的信仰]参看《彼得前书》(3:15):“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228] 原文为拉丁语in casu(在这一事例中)。
[229] [一种对于人类之形成的概观]按照新婚仪式,牧师在结婚过程中朗读两段创世故事,第一段是来自《创世记》(2:18、21—24),后面是来自《创世记》(1:27—29、31)。
[230] 原文为德语es ist eine alte Geschichte(这是一个老故事了)。
[es ist eine alte Geschichte]德语:这是一个老故事了。引自“一个少年爱一个女孩”,是德国诗人海涅的诗集《歌之书》中《抒情插曲》的第40号:“这是一个老故事了,/然而却总依旧是新的”(Es ist eine alte Geschichte, / Doch bleibt sie immer neu)。
[231] [端庄……少女]“端庄的某某少女”。这一表述是指向十八世纪的丹麦语言。
[232] [前面所提及过的]见前文。
[233] [带回到那最初的父母那里]就是说,亚当和夏娃。参看《创世记》(1:27—29、31)。(在婚礼中要读出的),其中说:“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
[234] 原文为拉丁文in abstracto(一般意义上的)。
[235] [罪通过婚姻而进入世界]参看《创世记》(3:16—17)。(在婚礼中要读出的)关于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话而去吃知识树的果实。
[236] [教堂宣示罪之惩罚……服从自己的丈夫]这是在婚礼朗读中表述出来的,一部分是来自《创世记》(3:16):“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一部分是来自《以弗所书》(5:22—23):“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
[237] [一个孩子在罪中被生出来]参看受洗仪式的序,在此之中这一解读被如此表述:“这个孩子,在罪中入孕而在孽行中出生”。这一解读的来源可参见《诗篇》(51:5):“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238] [一切与人的生命有关的东西都归于罪的定性之下]参看受洗仪式的开始:“既然罪因为人而进入世界并且死亡因为罪而进入世界,并且死亡渗透向所有人因为他们都行了罪,因而现在这定罪因为一个人的堕落而覆盖到所有人。”
[239] 辜(Skyld):(英文相近的词为guilt),Skyld为“罪的责任”而在,字义中有着“亏欠”、“归罪于、归功于”的成分——因行罪而得辜。因为在中文没有相应的“原罪”文化背景,而同时我又不想让译文有曲解,斟酌了很久,最后决定使用“辜”。中文“辜”,本原有因罪而受刑的意义,并且有“亏欠”的延伸意义。而且对“辜”的使用导致出对“无辜的”、“无辜性”等的使用,非常和谐于丹麦文Skyld、uskyldig、uskyldighed,甚至比起英文的guilt、innocent、innocence更到位。
[240] [在圣经中如此表述:她有着更多的辜]也许是指《提摩太前书》(2:14):“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因而他们违背了上帝而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
[241] [并且,上帝说我会为亚当造个配偶]参看在婚礼中被朗读出的《创世记》(2:18):“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242] [男人要离开父母并且守护住自己的妻子]参看在婚礼中被朗读出的《创世记》(2: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243] [他要在汗流满面中吃他的面包]参看在婚礼中被朗读出的《创世记》(3:19):“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244] 蜜月。丹麦语“蜜月”直译是“小麦面包日”(Hvedebrøds-Dage)。
[小麦面包日]在1800年前后,这个表述方式在通常还被用作“节日”的意思,在节日里人们吃比较贵的小麦面包来代替平常吃的燕麦黑面包。
[245] [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婚礼仪式以三个问题开始,首先是向新郎提出,然后向新娘。
[246] [它问……咨询过你的朋友和相识吗]婚礼上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咨询过在天上的上帝吗,然后咨询过你自己的心吗,之后也曾咨询过你的亲戚和朋友吗,你是要娶这个站在你这里的诚实的女孩,张三,作你的婚妻吗?”
[247] 媒婆,在原文中是“婚刀基尔丝顿(Kirsten-Giftekniv)”。
指那种热衷于安排婚姻的人,尤其是女人的专门表达语。
在霍尔堡的喜剧《消失的新郎》[Den forvandlede Brudgom(1753)]中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名字叫Kirsten Gifteknivs,她是为她所做的事收费的。
[248] [在他们的感谢中无疑已经将他们的爱指派给了上帝]这样的一种感谢在婚礼仪式中并没有得到表达。
[249] [教堂获取一个许诺]指在婚礼仪式中的第二个问题,牧师问新郎:“你愿与她共同生活,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在全能的上帝赋予你们的福中如一个善真丈夫所应当做的,与自己的婚姻中的妻子生活在一起吗? ”相应的对于新娘的问题只是一些对象上改动——如“一个婚姻中的妻子所应当做的,与自己的婚姻中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吗?”对此要回答的是“是”。
[250] [运动法则]见前文。
[251] 原文为德语Ansich(自在者)。
[252] [直接性]见前文注释。
[253] [更年轻的人们]也许是指比黑格尔更年轻的丹麦的知识分子:马滕森(H.L.Martensen)在对海贝尔的《在皇家军事高校为1834年开始的逻辑课程所作的序言讲座(Indlednings-Foredrag til det i November 1834 begyndte logiske Cursus paa den Kongelige militaire Høiskole)》(Kbh.1835, i Maanedsskrift for Litteratur bd.16, Kbh.1836, s.518)的评论中写道“怀疑是智慧的开始”。教区牧师罗特(W.H.Rothe)则在《三一性和救赎的学说,一次思辨的尝试》(Læren om Treenighed og Forsoning Et speculativt Forsøg)(Kbh.1836, ktl.746, s.516—518)中强调:哲学体系应当建立在这样的老原理上——“敬神是智慧的开始”,而不是像新的哲学那样立足于选择语言“怀疑是智慧的开始”。海贝尔在自己的杂志《珀尔修斯,思辨理念杂志》(Perseus, Journal for den speculative Idee)(juni, Kbh.1837, ktl.569)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全面的关于哲学和神学间关系的文章《回顾罗特博士先生的三一性和救赎的学说》,在其中的第30页写道:“怀疑是(……)哲学体系的开始,在这样的意义上也是智慧的开始。”
[254] [法国革命中的恐怖人士们]革命党,雅各宾俱乐部在1789年成立于巴黎;渐渐地温和革命者们离开了俱乐部。在1794年处决了丹东(丹东曾发动人们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之后,罗伯斯庇尔(1758—1794)实行“恐怖统治”,不择手段地集中权力和镇压共和国的内部敌人。罗伯斯庇尔自己后来被捕并被处决。他是卢梭的“人民主权”和“理性神圣崇拜”思想的追随者。
[255] 原文是拉丁语de omnibus dubitandum(一个人要怀疑一切)。
[de omnibus dubitandum]拉丁语:一个人要怀疑一切。根据法国哲学家笛卡儿(1596—1650),工具性怀疑的基本原理是哲学的出发点。
克尔凯郭尔自己在1842—1843年写了一部未完成的《约翰纳斯·克利马库斯或者De omnibus dubitandum est》。但在这里可能是针对马滕森(H.L.Martensens)的论文De autonomia conscientiæ sui humanæ以及他在《文学月刊》上对海贝尔《为1834年开始的逻辑课程所作的序言讲座》的书评中说的“de omnibus dubitandum est,这一要求不是像它被说出来那么容易满足的,因为这里没有要求任何有限的怀疑,不是那对此对那的流行性怀疑,通过有限的怀疑人们总能够收藏一些什么不让它被置于怀疑之下。”
[256] [一种科学的怀疑]根据这一段落的草稿,这是针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科学的怀疑的推荐。
[257] [斯多噶主义]宣扬品格坚定,不以苦乐为意的淡泊。在古希腊由芝诺(约公元前340—前265)创立,在公元一世纪由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传入罗马。
[258] 原文是拉丁文divide et impera(分割并统治)。
[divide et impera]拉丁语:分割并统治。据说是马其顿霸权的奠基人菲律浦二世(公元前382—前336)的话。但是在后来,意大利的马基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也这样说;同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一(1423—1483)以法语Diviser pour régner(为统治而分割)形式表达出来。
[259] [相信自己有能力移山]参看耶稣对信徒所说的话。《马太福音》(17:20):“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他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
[260] [到处走动施展奇迹]也许是想到一种对使徒保罗的错误模仿。关于保罗,据说在他的传道之行中,上帝让奇迹发生在他身上。参看《使徒行传》(19:11—12)。
[261] [长串地背诵它的奇迹]也许是指耶稣关于伪先知的警告。参看《马太福音》(7:22—23):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262] “学用据有”,也翻译作“吸取”。
[263] [在忍耐之中获取自己]参看《路加福音》(21:19):“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
[264] [运动法则]见前文。
[265] 其他(Andet),德语是Anderssein。有时候我也将之译作“第二者”。在哲学上本来是译作“他者”,但因为在这里上下文的关系中可以更通俗一些,所以译作“其他”。
[266] [一切礼物都是好的,如果这礼物被带着感恩地接受]指《提摩太前书》(4:4):“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
[267] [像乌戈尔斯庇尔那样地]乌戈尔斯庇尔是一个轶事集《乌戈尔斯庇尔》的滑稽诙谐的主人公。可查的最早的版本是1515年印于斯特拉斯堡的版本。
克尔凯郭尔自己有从德文译成丹麦文的《关于梯尔·乌戈尔斯庇尔的怪异而离奇的故事》(Underlig og selsom Historie om, Tiile Ugelspegel)。
[268] [kryptogamiske]秘密婚姻的。植物学用语,是指表面上没有花的植物,通过孢子再生。比如说蕨类植物。
[269] [phanerogame]公开婚姻的。植物学用语,是指开花的植物,通过种子再生。
[270] [Posito我设定]也许是相对于那出自让·保罗(Jean Paul·Johann Paul Friedrich Richter的笔名)的表述Posito, geseßt。
[271] [马上……一切又消失了]指向欧伦施莱格尔(Adam Oehlenschläger)的《宝贝发掘者》(Skattegraveren)。出自《诗集》。
儿子问父亲是不是有那地下精灵给出来的宝贝。父亲回答:“是的儿子!在鸡叫的时候/那时就该去找它,/但如果你说一句话/它就又消失了!”
[272] Inderlighed,在这里我译作内在性,但是在一些地方我也将之译作真挚性。
[273] [在脖子上只有一颗头]指卡利古拉皇帝所说的:“难道罗马人民只有一个脖子吗!”就是说,它的头能够被一刀砍掉。
[274] [有一个疯子……窒息而死的危险中]指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的故事。在他执政的第一年,他每天好几个小时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只顾抓苍蝇,他把抓住的苍蝇串在锥子上。有一次有人问克里斯普斯,有没有人在里面和皇帝在一起,他诙谐地回答说:“不,一只苍蝇都没有。”
[275] [一个人要付钱给牧师……一个政府官员]按过去的做法,人们要向新娘所属的教区的教区牧师付一笔费用(一种献祭),当时有文件确定这一点。同样,人们也要向新娘所属的地区的教区执事付一笔钱,当时也有文件确定这一点。最后,哥本哈根人要给哥本哈根城库交婚礼费。根据1814年5月31日的法令,婚礼费的最高额是4个国家银行币——差不多相当于一部《非此即彼》在1843年的书价。
[276] 原文为法文Douceur(赏钱)。
[277] [吹上整个仪仗队的节目]从1661年到1848年,传令员和骑兵卫队所组成的仪仗队(在旧时是用来通报国王与国会间的会议)在3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都要在最高法院门前列队行进。
[278] [用钱来使自己得免于……身份]根据1824年4月30日的法令,人们能够通过皇家许可而达到的免在布道台上被公开宣示婚姻关系;这样的一个许可是要付钱得到的,而在1815年的法令文件中则写有不可以要求这方面的费用。
[279] 原文为拉丁文Clerus(神职人员之集体)。
[280] [在神职任命仪式上……将手置于神职候选人的头顶]指牧师就职仪式,根据1685年的《丹麦挪威教堂仪式》(Kirke-Ritual for Danmark og Norge),所有参与任命仪式的牧师在任命主教念主祷文并为新牧师及其职位进行祷告的时候都要把手放在就职候选人的头上。
[281] [教团之吻]见《帖撒罗尼迦前书》(5:26):“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和《彼得前书》(5:14):“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
[282] [将他们搞成一对夫妇是不是教堂的教令]指婚礼仪式。据此,牧师要对新郎和新娘说:“既然你们相互同意并且许诺了对方要共同生活在神圣婚姻的国度里,并且这同样的事实已经公开为上帝和这一教区集会所知,接下来你们相互向对方给出你们的手,于是我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既是在上帝也是在人的面前,宣告你们为真正的夫妇!”
[283] [一种平静的婚姻]不带庆祝的婚姻,平静中的婚礼。根据1683年3月13日的法令,人们可以申请在家里进行教堂婚礼的皇家许可。在哥本哈根,这是在1800年5月23日的法令中被确立的(§15),这一许可可由哥本哈根的市政机构发放,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交一笔手续费。
[284] [在上帝和这一教区集会面前]根据婚礼仪式,牧师说:“这同样的事实已经公开为上帝和这一教区集会所知。”
[285] 原文为德语Sprödigkeit(清高,超然,一本正经)。
[286] [布道坛公开预告……婚姻]根据1685年的《丹麦挪威教堂仪式》,牧师要连续在三个礼拜天在布道坛上公开预告:某某打算与某某结婚:“第一次为某某和某某作预告。/高高在上的上帝祝福这些人,他们的基督教的计划可以很好的开始,幸福地推进并且在恩典之中使他们终结于对于自己的良心的安宁和对于别人的好例子和榜样:/如果有人在此中有什么反对的话要说,他就该准时地说出来,否则就在从此后沉默。”第二和第三次预示也是与此类似。
对婚姻的预告是法定的义务,由1683年的《丹麦法律》所确立出来的,在1824年4月30日通过以法令确认。
[287] [布道内容为他们留下的印象就全被消灭了]婚姻预告是在布道之后进行的。
[288] [歌德的一句……提供材料]也许是指歌德的小说Die Wahlverwandtschaften。在之中的第八章谈论关于dem Publikum (…) das ohnehin in der Ueberzeugung steht, alles was geschieht, geschehe nur dazu, damit es etwas zu reden habe。
[289] [在所有天使面前承认]参看《马太福音》(10:32):“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以及《马可福音》(8:38):“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290] [让我们在爱中与那些脆弱的人们交往]也许可以参照《罗马书》(15:1):“我们坚固的人,应当担待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也可参看《罗马书》(14:1):“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
[291] Tilblivelse:(名词)是动词“at blive til(成为、进入存在)”的名词化。有时候我也将之译作“成为”,看上下文而定。这个词在克尔凯郭尔著作中是一个重要概念。
[292] 原文是拉丁文communio bonorum(对财产的共同拥有)。
[communio bonorum]拉丁语:对财产的共同拥有。在草稿中有着对这句话的加长:“在上帝因此通过夏娃而给予亚当伴侣时,看来那复杂冗长的婚姻性的社交是无法由此得到证明的;因为,夏娃没有随身带上一大群女友。”
[293] [留下一个十字]作为抵挡邪恶、抵挡事故和滥用、使得各种东西神圣化的保护物,作为对于特定事件的回忆。
[294] [为自己的身量购得一份小小的增值]见《马太福音》(6:27):“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95] [不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影射黑格尔式的哲学表述:在黑格尔的逻辑中从什么东西中走出来并且走回到什么东西中。
[296] [像一个狩猎羚羊的猎人那样从一个尖端跳向另一个尖端]也许是指向席勒的戏剧《威廉·泰尔》,其主人公是阿尔卑斯山的猎人;在第三幕第一场,威廉的妻子黑德维希说:她带着恐惧想着他怎样像羚羊一样从一座悬崖跳向另一座悬崖。
[297] [厅里的墙是镶在玻璃]也许是暗示德国作家施莱格尔(Fr.Schlegel)引起轰动的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小说《卢辛德》(1799)中丽赛德的小间,小间里面的所有各面上有着巨大而昂贵的镜子。
在《论概念反讽》中,克尔凯郭尔转述了这一描述。他用的是另一个版本的《卢辛德》。
[298] [那么一大堆文字]指丹麦教堂仪式书中的一长串文字,在此之中每个星期天和其他节日都附上一段福音书文字,这是牧师们每年要布道用的。
[299] 原文为拉丁文toral conjugale(婚姻卧室)。
[300] [想要让自己的身量有一肘之增值]见《马太福音》(6:27):“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301] [只有那失去了一切的人才是赢得一切的人]也许是指《路加福音》(17:33):“凡想保全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
[302] [使用费耐纶的话……它给予一切]费耐纶(François de Salignac de la Mothe-Fénelon,1651—1715)法国大主教和作家。克尔凯郭尔有德语版的费耐纶生平和智者格言(Herrn von Fenelons kurze Lebens-Beschreibungen und Lehr-Sätze der alten Welt-Weisen, Leipzig 1741, ktl.486),并且在1844年拥有了两个不同版本的费耐纶著作的德语版本。引文出处尚无法确定。
[303] [我们的主给予每一对夫妇一整个任他们为所欲为的世界]婚礼仪式中所朗读的《创世记》故事:“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304] [在瓦尔哈拉……死亡中恢复青春]在北欧的神话中,死去的武士们在瓦尔哈拉——死亡大厅为奥丁所接受,然后作为瓦尔哈拉的居民艾恩赫尔耶尔继续生活下去。他们每天都相互搏斗、死亡,然后再复活,到夜晚喝由澳定的婢女瓦尔基里们所斟的蜂蜜酒。
[305] 原文为法文bon-bon(夹心糖)。
[306] 原文是拉丁文Pretiosa(价值贵重物)。
[307] [应许了去与她同甘共苦]指新郎和新娘要回答“是”的问题。“你愿与她(他)共同生活,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在全能的上帝赋予你们的福中……”
[308] 原文为法文eh bien(那么,好啊)。
[309] [像波将金一样知道去把一整套内容用戏法变出来]王公波将金(Fyrst G.Potemkin,1739—1791)是沙皇卡特琳娜二世的情人。作为她在南俄地区的最高顾问,他领导俄军征服了克里米亚并且建立了黑海舰队。据俄国传统说法,在1787年女沙皇在一个地区旅行的时候,波将金以人工制造的布景式繁华景象来装点这地区一些城市来蒙骗女沙皇。
[310] [到此为止不能更远]参看《约伯记》(38:11):“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
[311] 原文为拉丁语Fatum(命运)。
[312] 那“我在人间生活中的最温柔的关联中与之共同生活的存在物”,就是说,婚姻的配偶。
[313] [在墙上……投影的图像]见前文。
[314] [哔齐、哔叽、鼻子,故事结束]我把“Snip, Snap”转成“哔齐、哔叽”。这是一种故事结束的形式,在英语和德语中也有如此形式。在《丹麦民间传说》中有这样的结束形式:“哔齐、哔叽、鼻子,我的童话结束了,嘀嗵、托嗵、大桶,另一个就要开始!”
[315] [磨坊的轮子克立克拉、克立克拉地转着]可能是指格林兄弟所收集的一个童话《桧树》(Van den Machandel-Boom)中的描述:它飞了很远很远才来到一座磨坊,磨子正在“轰隆隆!轰咚咚!轰隆隆!轰咚咚!”地转动着。磨坊里有二十个伙计正在劈着一块磨石,伙计们用力地“咔嚓!噼啪!咔嚓!噼啪!”地劈着,磨子的轰隆隆、轰咚咚与伙计们劈磨石的咔嚓、噼啪声交织在一起,难听极了。
[316] 德语:快活,喜悦的状态;晴朗。
[317] [这命令就是:在汗流满面中得以糊口]指《创世记》(3:19):“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这一段在婚礼中被朗读出来。
[318] 原文是法语Divertissement(戏剧幕间的短暂歌舞表演)。
[319] [在歌德的《有择之亲和力》(Wahlverwandschaften)中……而这则又是沉默造成的]指歌德的小说Wahlverwandschaften中的情节。
男爵埃德瓦尔德和他的妻子夏洛特邀请他的朋友奥托和她的侄女奥提丽娅来庄园里住。埃德瓦尔德和奥提丽娅相互爱上了对方,而夏洛特和奥托也相互爱上对方。埃德瓦尔德考虑不用对他的妻子坦白说这事,但她很快就留意到他对奥提丽娅的钟情。埃德瓦尔德和夏洛特都因为自己的新恋爱关系而想要离婚;但是,这对夫妻的小孩子由于奥提丽娅的不小心而被淹死,奥提丽娅觉得自己有辜责,她退出并且死去。稍后,埃德瓦尔德也死去。
[320] 这个“它们”就是指“婚姻性的爱情要去进行斗争、要去克服的那些麻烦”。
[321] 在丹麦语中,“诗意的”——digterisk——也包含了“虚构的”的意义。
[诗意许可]是指“licentia poetica”,拉丁语中的名词,用于随意地看待文学规则并且不按照各种实际关系来发挥的诗意自由。
[322] [贸易与航海的萧条]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哥本哈根在1807年被英国人轰炸,并且英国人也打掉了丹麦舰队,1813年,丹麦国家银行破产,并且在之后一年挪威脱离丹麦并入瑞典。丹麦在这一期间失去了世界上第二大的贸易船队和相当大部分过往贸易。在1828年之后,借助于对工业发展后的英国的不断增长的出口,丹麦的经济才恢复过来。
[323] 八毛钱。原文中用的当然是丹麦的价值单位。原文中所用是“一磅面包价值8ß”。
[一磅面包价值8ß]价值八个斯基令(ß是通用的对skilling的缩写)。
在1840年,一磅黑面包的价钱是2到4个斯基令。
[324] [在沃鲁夫·饥饿王……丹麦钱]沃鲁夫·饥饿(Oluf Hunger)丹麦国王(1052—1095),他的外号是因为在他统治时期丹麦的大饥荒。虽然饥荒也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在丹麦这一糟糕的物价极高的时期被看作是上帝对1086年人们在欧登斯杀死克努德国王的惩罚。
树皮面包:部分地或者全部地用树皮粉取代面粉的面包。
[325] [跑尽了当跑的路]参看《提摩太书》(4:7)。
[326] 原文为德语weinerlich(泪汪汪的)。
[327] [贯穿那不幸之洞窟进行一次这样的漫游]指德国作家斯比斯(Chr.H.Spie,1755—1799)的《我的贯穿不幸之洞窟和悲惨之宅的旅行》(德语版是1796年出版的。在丹麦由L.A.Hjort翻译为丹麦语, bd.1—4, Kbh.1802—1803)。斯比斯在丹麦为人所知是因为其感伤的强盗小说。
[328] 原文为拉丁文os rotundum(圆嘴)。
[os rotundum]拉丁语:圆嘴。就是说,以美丽构型的句子带着和谐的动听之声没有阻碍并且优雅地表述自己的能力。这一表述渊源于贺拉斯的《诗艺》(Ars poetica 323)。
该表述以os rotundum的形式被用在海贝尔(J.L.Heiberg)和欧伦施莱格尔(Adam Oehlenschlæger)间的争论中。
[329] [一条有力的手臂]也许是指保罗·马丁·缪勒(Poul Martin Møller)《为丹麦欣悦》(1823):“耕耘丹麦土地的穷人/从自己家的树上摇下苹果,/有一条有力的手臂、一个聪明的额头,/田野里的谷子、桶里的牛奶/小母牛半跪在草地上。”
[330] 丹麦语Helte同时意味了主人公和英雄们。
[331] [常常低着头]也许是指那关于该隐的故事。上帝只接受了亚伯的牺牲祭品而没有该隐的,为此该隐低头不乐,《创世记》(4:5)。
[332] [上帝按自身的形象创造出来]参看《创世记》(1:27)。
[333] 原文为法文larmoyante(泪汪汪)。
[334] [许多恩典礼物]指《歌多林前书》(12:4—11)中保罗列数出一系列恩典礼物,比如说,智慧的言语、医病的恩赐、能作先知、能辨别诸灵等等。
[335] 原文是拉丁语sub specie poeseos(在诗歌的视角下)。
[sub specie poeseos]拉丁语:在诗歌之视角下。影射斯宾诺莎的表述sub specie æternitatis在永恒之视角下。
[336] [路德……一个基督教的人死于饥饿]引文为:“人们至今还从来没有看见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基督徒死于饥饿。”源自路德在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天关于《马可福音》(8:1—9)的布道。
[337] [Transsubstantiation]本质变化,重造,从一种实体到另一种实体的变化。在天主教的神学中被用于(在领受圣餐时)面包和葡萄酒被变成耶稣的真正肉和血的变化。
[338] [诸神也不会不取任何代价地出售那伟大的东西]也许是指向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这一表述:“在那美德之前,由那些天上的永恒权力设定了/苦劳:一条险峻而漫长的小道,通向那美德。”
[339] 丹麦语的“婚姻(Ægteskab)”是由形容词“真正的(ægte)”将上后缀“……本身(skab)”构成的。丈夫(Ægtemand)这个词则由“真正的(ægte)”和“男人(mand)”合成的。
[340] 原文为德文Stilleben(绘画中的静物)。
[341] 原文为德文Einerlei(千篇一律,单调)。
[342] “自然”和“本性”是同一个词:natur。
[343] [第二自然]参看罗马演说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43)的说法consuetudo est altera natura(拉丁语:习惯是第二自然/本性),出自《论最高的善和恶》(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5, 25 (74)。
[344] [莱布尼茨……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一样的]见莱布尼茨《人类理解新论》。
[345] 这个“吸收(tilegner sig)”,我有时候译作“居有”或者“学用居有”。
[346] [处女腰带尚未解开]指口语说法“解开一个人的腰带”,和一个女人性交,尤其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夺取一个年轻女人的处女身份。参看荷马的《奥德赛》中对波塞冬的描述:“他狡猾地松解那腰带”并且把“自己的情欲之爱的动力”完全施展在提洛身上。
[347] [交互作用的范畴]指向《轮作·对一种社会睿智学说的尝试》。见上卷的注释。
“交互作用”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可参看在《逻辑学》的关于交互作用的章节。
[348] [再生产的瞬间]奇妙的处境在幻想中寻求被保存和被重复的各种瞬间。
[349] [被向聪明通达人隐藏起来的秘密]参看《马太福音》(11:25),在此之中耶稣赞美上帝,因为他“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
[350] “自然”、“本性”和“天性”是同一个词:natur。
[351] 就是说:伟大不是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的开发。
[352] [祈祷和禁食]也许是指《路加福音》(2:37),之中讲到年老的先知亚拿,她“禁食祈求,昼夜侍奉神”。
[353] 或者说“本性的人”或者“天性的人”。
[354] 在这前后文字中所用到的“艺术”这个词,常常是指视觉艺术。尤其是在“艺术”这个词与“诗歌”并列在一起的时候。
[355] 这里译者参考英文版译者Hong所作的注释而加注(H&H,EITHER/OR 第二卷,第480页,第152个注释):
比如说可以参看莱布尼茨的《关于形而上学的对话》。
[356] [那无限多的天体们……全部在那里]参看《创世记》(1:14—19)。上帝在第四天一下子创造出日月星辰,并将之置于苍穹之中。
[357] [那历史的道路就像是法庭打官司的路]参看巴格森的一个表述:“因为法庭打官司的路就是非常漫长。”
[358] [承担着全世界的罪]参看《约翰福音》(1:29):“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
[359] Moment这个词在描述时间的意义上是“刹那”、“片刻”的意思,而在思辨哲学中作为相对于整体发展的部分,这个词这时的意义就是“环节”。
[360] 丹麦语中Mod是勇气。但是勇气的这个mod作为后缀用,-mod就是心情状态。比如说,忍耐Taalmod就是“忍受、受得了”加上“心情状态/勇气”,长久耐心Langmod就是“长的”加上“心情状态/勇气”,忧伤Vemod就是“痛”加上“心情状态/勇气”,等等。
[361] [未发酵的面包只有牧师可以吃]以色列人在安息日在寺庙中摆出“在主的面前”的未发酵的面包,只有祭司们可以吃。见《利未记》(24:5—9)。也参看《马可福音》(2:26)。
[362] [“那审美意义上的美”的发展过程]艺术的发展过程。在这里以及后面的讨论中有许多地方是指向那相关于时间空间问题对艺术类型之发展所进行的讨论,一部分是在《那些直接的爱欲的阶段或者那音乐性的—爱欲的》中的《无谓的前言》中,一部分则是在《剪影·心理学消遣》中的《即兴致辞》中。
[363] [谢林早先在这方面所指出的]指德国哲学家谢林的《论绘画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艺术类型的历史性运动——从“在空间里扩展”(雕塑、绘画)发展到“在时间里作用”(音乐、诗歌)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黑格尔为“音乐优越于油画”所给出的依据是“从空间到时间的进步”。参看黑格尔《美学史》。
[364] Æsthetiken是名词形式。按理我可以将之翻译成“美学”,但是为了避免引起困惑,我翻译成“审美”。但是我有必要提醒读者,作为名词,“美学”和“审美”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翻译法。作为人身名词“美学家”和“审美者”或者“审美家”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翻译法。作为形容词,“美学意义上的”和“审美的”或者“审美意义上的”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翻译法。另外,“从美学的角度看”和“审美地看”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翻译法。但是,在这相关用词被译作“……审美……”时,主要是强调这是人生实践中的具体关联,而不是一种学科理论上的说法,因为用到后者,更好的翻译则是“……美学……”。
在克尔凯郭尔的著作中的“审美的人”和“审美的阶段”就不宜翻译成“美学的人”和“美学的阶段”,正如“伦理的人”和“伦理的阶段”不宜翻译成“伦理学的人”和“伦理学的阶段”。
[365] [由神圣创作出来的戏剧]指谢林的《先验唯心主义体系》。
[366] [在忍耐之中获取自身]见前文注释。
[367] [这样的一个理想的丈夫……却是高度审美地生活着]也许是指德国作家施莱格尔(Fr.Schlegel)的小说《卢辛德》中对那“诗意的”生活的讨论。
[368] 在丹麦语中,“消磨时间”就是at slaae Tiden ihjel,而这一惯用语的字面直译就是“杀死时间”。
[369] [听见客厅里的钟敲打着]指这样的一种观念:永恒是那总是在场的时间,而现世中的时间性则是不断地被给出并消失的时间环节或者时间之片刻的持续过程。
[370] [老故事中的处境……一个永恒]来源无法确定,但是在一本1836年的笔记本里,克尔凯郭尔写道:“挺奇怪的,我不知道是摘自什么地方的一个段落;但有着内在的印痕像是一种可以说是以整个民族的嘴巴说出来的表述。一个绝望的罪人在地狱里醒来并且大喊道:几点了;魔鬼回答,‘永恒’。”
[371] [在罗曼蒂克学派……想要去生活体验]指德国作家施莱格尔(Fr.Schlegel)的小说《卢辛德》中的尤利乌斯。
[372] [它是忠诚的……快乐的]可对比保罗在《哥多林前书》(13:4—7)中对爱的描述:“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373] [不是带着外在的标志到来]也许是指《路加福音》(17:20):“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
[374] [风声扑翅声的富裕鸟]在《丹麦民间传说》中有“富裕鸟带着风声到来/带着扑翅声到来/在山峰和山谷之上!/你看见吗,你这只贫穷鸟!/我的翅膀多么夸耀?”
在这里引文指向欧伦施莱格尔的诗歌《大黑鸦》:“富裕鸟带着风声到来/带着扑翅声到来/在山峰和山谷之上!/你看见吗,你这只贫穷鸟!/我的羽毛多么夸耀?”
[375] [宁静精神的不可侵犯的本质]参看《彼得前书》(3:4)。
[376] [那些耶稣会教徒……行使他们的婚姻义务]耶稣会。1534年由西班牙人,罗耀拉城的依纳提创立的团体,在十七世纪主要传教于亚洲、非洲和南美。在1610年在巴拉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一直持续到1768年。
[377] [那个西班牙骑士]堂·吉诃德。
[378] [Accedens]非本质事件。在亚里士多德派经院派的传统中accidentia是事物的一种非本质的或者偶然的性质,而对立面就是事物的essentia。
[379] 原文是拉丁语decies repetita placebunt(即使再重复十次也仍然令人愉快)。
[decies repetita placebunt]拉丁语:即使再重复十次也仍然令人愉快。引文出自贺拉斯的《诗艺》。
[380] [一类是那些大体地……生活在回忆中的人]针对A在《那最不幸的人》中对希望着的个体人格和回忆着的个体人格的描述。见上卷文字。
[381] [在瞬间的音符上打上一个叉]在音乐中,如果一个音符被打上一个叉,它的调子就升上半音阶。
[382] [黄金时代……黑铁时代]参看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第109—179页)。
[383] 原文为拉丁语Terminus(概念)。
[384] 丹麦风俗,三十岁仍然是单身的话,人们就会把胡椒瓶(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Pebersvend这个词渊本意是胡椒店员。过去从德国汉莎商业联盟城市中派出的胡椒调味品商,有着保持独身的义务。后来在丹麦就成了标示三十岁以上老单身汉的名词。
[385] 原文为法文Changements(变化、转换)。
[386] [欧伦施莱格尔]亚当·欧伦施莱格尔(Adam Oehlenschläger)(1779—1850)诗人,1809年,名誉教授,从1810年起任美学非常教授,他这一代的诗坛上的无可争议的领袖。
[387] [为了让情欲之爱……然后是无邪的清白]摘自欧伦施莱格尔的《北方的诸神·一首叙事诗》中的《弗莱亚在泉边的歌》。
[388] [主子埃里克]指Mester Erich,在霍尔堡的喜剧《山上的耶伯,或者被变化的农人》(Jeppe paa Bierget, eller Den forvandlede Bonde)(1723)中,那是一根妮勒用来鞭打她丈夫耶伯的藤条的名字。在第一幕第一场,妮勒讲述道:“他(耶伯)唯一害怕的东西就是主子埃里克(那我管它叫藤条)”,然后她喊道:“喂,耶伯!你这个笨狗怎么还没有穿好衣服?难道你还想再和主子埃里克交谈上一次吗?喂,耶伯!给我进来!”
[389] 原文为拉丁文volens(自愿地)。
[390] 原文为拉丁文nolens(不自愿地)。
[391] [爱驱逐畏惧]参看《约翰一书》(4:18)。
[392] 丹麦语中“应当(at skulle)”也常常被作为将来时的助动词来使用。
[393] 亦即,“对义务的贬低和对它所具的权威的剥夺”。
[394] [你所最喜爱的理论……对这两者你都会后悔]见上卷文字。
[395] 原文是拉丁文quantum satis(适量)。
[396] [他想要尽自己的整个灵魂……自己的所有能力]参看《申命记》(6:5)。
[397] [普罗特斯]普罗特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海神,知道一切,但是为了避免人家来问他不断地任意改变自己外形。
[398] [在那精神的世界里……和谐和智慧和连贯]也许是在暗示费希特《人的定性》中的类似表述方式:die Ordnung der geistigen Welt、die Harmonie des Ganzen和die Harmonie der Geister。
[399] 原文为法文eh bien(那么好吧)。
[400] [传道书]旧约中的这一篇常常(并非是完全合理地)被看成是一本悲观的书,刻画出了人类生存的一幅疑难而无告的图像。之所以这样,尤其是因为它的开首:“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1:2)而在快结尾的地方重复:“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12:8)而在第二章中所说:“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道,这也是虚空。我指嬉笑说,这是狂妄。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在内容和语气上都很像A的Διαψαλματα。
[401] 原文为拉丁文Collegium(权力部门)。
[Collegium]拉丁语:权力部门。在丹麦君主专制政府的下面,那中央的政务部门的以及部分的司法和执法的权力由各个“权力部门(Collegium)”代管,直到1849年的6月宪法被各个“部(ministeri)”代替。
[402] 原文为拉丁文divide et impera(分割并统治)。
[403] [天职义务]属于一种职业或者职位的义务。可参看诸如Balles Lærebog。在标题“论各具体阶层的义务”下:一般的义务是人们所必须注目的,只要他们是人;除了这些一般的义务之外,也有一些特别的义务是根据人们所在阶层而定的各种特殊性,以及上帝所赋予他们的天职,而指派给相关人们的。
[404] [荒野和沙漠]参看夏杜布里扬的格言“伟大的激情”。
[405] 原文为拉丁文impressa vestigia(足迹)。
[406] 原文为拉丁字母拼写的希腊词Heautontimoroumenos(自扰)。
[Heautontimoroumenos's]希腊语“自扰”,指向罗马作家非洲的特伦提乌斯(Publius Terentius Afer)的喜剧《庸人自扰》(Heauton timorumenos)。
[407] 原文为拉丁文Dixi et animam meam liberaui(我说了,并且卸下了我灵魂的担子)。
[Dixi …liberavi]拉丁语:我说了,并且卸下了我灵魂的担子;一种基督教的说法,从《以西结书》的拉丁语翻译中引发出来,常常被认作这样的形式:“Dixi et salvavi animam meam.”(我说了,并拯救了我的灵魂,就是说,拯救了我的良心。)
[408] [respiratio,这个词的意思是:那首先是涌流出的东西的一种返涌]拉丁语的构词re-和spiro,“再”和“吐或吸气”。在谢勒尔(J.J.G.Scheller)的《德语拉丁语词典》中解释为“回吐吸气,亦即,重新让气吐出或者排出”。
[409] [塞尔维亚人有一个民间故事……足够他们两个人吃的了]出自哈根(Fr.H.v.d.Hagen)所出版的《故事和童话》中《熊孩子·塞尔维亚民间童话》。在哈根出版了这书之后,克尔凯郭尔在一本手记(1836)中提及熊孩子的童话。
[410] 原文为拉丁文Dixi et animam meam liberaui(我说了,并且卸下了我灵魂的担子)。
[411] 原文为拉丁文instar omnium(来代替所有别的)。
[412] [在我的门外,我在我扫地的时候]游戏于两句成语的说法:“在自己的门前扫地”(纠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门前扫地,这是好事” (纠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而不是忙于去关心别人的毛病),反过来也有一种说法“在别人的门前扫地,结果忘记了自己的门前”(指责别人而忘记自己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