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面临的困境: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
星巴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成立于1971年。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星巴克的单店销售额十几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同时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到2008年1月时,星巴克的股价已经下跌超过50%,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创始人Schultz重新出山担任公司CEO。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Schultz的回归并没有带来反转,5月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星巴克在第二季度的利润缩水28%,将可能面临自2000年以来第一次全年利润下降的危险。截止到2007年7月星巴克公司股价已经下滑到2006年最高峰的1/3,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
而到了2008年到2009年间,星巴克的利润危机继续加大。因为美国市场的不景气,作为大本营的星巴克美国的业务下滑得非常厉害,2009年第一季度的全年利润下降了69%。在业绩增速放缓阵痛后,2010年星巴克营业额回升13.8%,并且达到了40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此时美国咖啡市场的增长幅度只有8%,因此整体的咖啡消费速度在放缓。
股价一路疲软的同时,同业竞争者却虎视眈眈。2013年年初,英国咖啡连锁品牌COSTA中国区运营总监邱子豹公开表示“未来3年,公司将在中国内地新开250家门店”。对于星巴克而言,竞争对手除了定位高端咖啡市场的COSTA,还有定位价廉物美的麦当劳“麦咖啡”。由此可见,对于星巴克而言,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其发展之路并不那么好走,存在曲折与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