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影票务预订取消保险
网上买了电影票,因各种原因无法观影而取消订单,导致的损失现在也能得到赔付。根据O2O战略设计,格瓦拉和平安产险实现强强合作,消费者在格瓦拉生活网进行在线选座购票的同时可以投保平安产险电影票务预订取消保险,每个网络订单购票限量为5张,每个订单的保费=该订单购票数量×人民币2元,赔偿金额为该订单实际支付金额的80%,限额为该订单影票数量×人民币200元。每个订单限购1份保险。这个保险的特点在于主动赔付,即因自身原因不想观影也可以得到赔偿。
从只做排片,到进行电影消费,当中有过纠结的心理过程。原来的格瓦拉可能觉得做电影票交易,跟黄牛没什么差别,到后来想法一转,格瓦拉认为不能因为心底排斥电影票交易就不涉足。从用户需求角度考虑,用户看完排片后就想购票。如果自己不做,别人也会抄格瓦拉后路。格瓦拉慢慢发现,其实卖电影票准入门槛挺高,完全是个技术活。格瓦拉要实现在线选座,必须对接影院的后台售票系统。首先需要找电影院谈合作,只是在当时,接入影院系统并非易事,原来,国家为了方便制片方、发行方、院线、影院四方分账,对电影院的售票系统进行管制,有牌照、经过许可的公司才有资格开发售票软件。长久以来,这块市场被火凤凰、满天星等少数几家系统商垄断。按照惯例,软件开发商将售票系统卖给影院后,就算大功告成。没必要再增加一项额外工作——把端口开放给第三方。所以,谈判遭遇闭门羹成为家常便饭。甚至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格瓦拉做电影票交易这事儿巨不靠谱。最简单的原因是:用户买票天生习惯排队,如同去餐厅排队道理一样。另外,数据给第三方是否安全?能不能带来销量?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系统方和电影院都存在各种疑虑。
面对系统方的不理解以及不安全感,格瓦拉没有泄气,一次又一次地带着诚心与诚意叩响影院与系统方的大门。终于格瓦拉成功了。2009年暑期,他们终于谈成第一家影院——上海永华。拿到几十张《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电影票。之后,他们还经常积极配合影院做一些营销活动。比如新片上映时,组织观影团,热心帮影院做无本营销。2009年底,格瓦拉开始逐步进入各家影院的数据库,“在线选座”使得影院与消费者真正实现“对接”。
从行业的角度上讲,比如演出行业相对电影仍然处于非常早期和原始的状态。传统的演出票务公司在出票时仍然多采用快递送票的形式,这意味着观众必须提早数日购票。格瓦拉的演出服务本质上是将传统的纸质票电子化,他们采取了与院线联盟同样的方法,支持观众使用自助取票机取票,并且观众在开场半小时之后仍然能够购买。
格瓦拉一直考虑如何通过O2O的模式,把服务做成体系、做到极致。比如从最早期开始,购票前通过线上的方式告诉用户为什么IMAX票价会高于普遍电影票;买票前提示用户电影院附近最便捷的停车场和公交路线;电影放映前,提醒消费者提前取票;放映结束后,再提醒用户去格瓦拉点评。格瓦拉后续努力借助O2O的一系列创新措施把精细化服务渗透到每个细节。
此外,在2013年下半年,格瓦拉已经开始联合各方做电影的整合营销,格瓦拉2013年合作的影片有200多部,通过自己的平台、合作伙伴(金融银行、新媒体联盟)去获取精准用户,并把电影的亮点推出去,2014年还会有相关的产品发布,新产品将提供关注度、预售数据、目标用户模型以及影片口碑和销售走势等数据服务。
截至目前,格瓦拉在基于官网、数据库之外,在落地的移动互动传播和与金融、快消、互联网等联合营销方面不断推出新玩法,如互动媒体联盟、手机创意屏保,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