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掐指一算,离开北京开始游学生涯已经七年,本书的筹备也已经有七年了。
2010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我还是一名经济类报纸的记者,对环境做出判断:第一,未来在国内,是一个新闻报道空间逐渐被压缩的时代,如果继续做下去,可能只会消耗个人生命;第二,未来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热心于工作本身的人逐渐被善于变现的人所取代,而如果只关注于变现,又会分散精力无法潜心做研究。
正是有感于这两点判断,我辞去在报社的工作,决心过一种游学式的生活,不依赖于任何单位和组织,行走在路上,用自己的眼睛去客观地观察,系统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七年后,通过这种游学的方式,我已经出版了七部作品,加上这部《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还有几部创作完成,但未能出版的作品。但不管是哪一部,读者都不会看到任何陈词滥调,全都是我用眼睛去做客观的观察,试图向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图景。
总结起来,我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维度。所谓一个中心,就是我的最终目标是研究中国现代问题,我真正关心的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以及中国未来的走向。但是,要研究中国现代问题,必须有一个宽广的视角,必须了解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定位,以及现代中国在历史上的定位。所谓两个维度,就是一个横向的世界维度和一个纵向的历史维度。当对两个维度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会回过头来,集中研究最艰难的领域:现代中国问题。
针对这两个维度,我的非虚构作品分成了两个系列:
第一个系列是文化游记。我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前往世界的每一个地区,了解它们的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并关注它们和中国的联系。目前这个系列已经出版了印度、东南亚、蒙古和中东这几个地区,我的目标是,不泛泛而谈,而是希望读者读完一部书,就对一个地区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对于中国人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历史,只能根据宣传的木偶化的影像去对世界做不靠谱的猜测。市面上也缺乏既好看又客观、及时,有深度的、合格的书籍,这就是我试图去做的事情。
第二个系列是历史研究。如果要了解现代,必须了解历史。但自古及今,中国历史已经被污染太久,淹没在层层迷雾之中,而市场上流行的说书人式的历史书中,又只会写王侯将相钩心斗角,却对于背后推动历史的真实力量一无所知。这种无知恰好给我留下了足够的研究空间。
根据规划,历史系列会包括三本书,分别从财政、军事和统治哲学三个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关于中国历史上最深层的脉动,我也认为可以分成这三个方面,即和平时期看财政,战乱时期看军事,维稳必须靠思想控制。
在和平时代,对历史演化影响最大的是财政和经济。一个朝代建立后,最深层的需求是建立官僚体系来维持社会稳定,并建立财政体系来维持官僚制度,而金融垄断、国有企业、土地公有制必然是政权所有者首先想到的几大手段。只有了解政权所有者的财政冲动,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走向。财政就是本书所选择的主题。
到了战乱时期,对于历史演化影响最大的是军事,而对排兵布阵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因素,所以,本系列第二本书《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会对军事地理进行全面考察。为此我已经数次跑遍了全国所有的军事战略要地,去了解它们为什么重要。在考察这些地方时,我曾经亲眼见到了秦赵长平之战、宋夏好水川之战、东西魏玉壁大战的将士枯骨,借此寻找当年战斗的蛛丝马迹。当然,最终,我是想看看中华文明如何在一次次暴力战争中渡尽劫波、浴血重生,每一次战争劫难的逻辑何在,胜利者胜在何种战略,失败者败在何种战略。
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乱,树立一种稳定的统治哲学是制度维稳的必要条件。而“维稳”这个词,是中国两千多年集权社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要想做好维稳,不能仅仅靠安检和武装,而必须把人从思想上进行格式化。所以,我的第三本书《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会对这个主题做出解读,让人们看到一个统治哲学如何建立,又如何通过政权的力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之中,让每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政权的附庸,建立起稳固统治。同时,这个哲学又如何变质、退化,并被取代的全过程。
由于这个系列牵扯到大量的史料,我在写作时也是慎之又慎。关于《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一书,已经拖了七年。每次回到北京见到我的好友洪波和张蕊,他们都会问:你关于中国古代财政经济的书什么时候能出来?我只能支吾着回答“还需要时间”。
2013年底,我认为自己的积累已经够了,开始撰写本书的第一稿。但完成后随即意识到还不成熟,将稿件彻底废掉。
2014年下半年,我从中东和非洲回来后,好友文学锋让我到广州常住一段时间,生活较为稳定。利用这个空当,除了撰写中东报告之外,我开始写作本书的二稿。
2015年,二稿成型后,在好友秦旭东、黄一琨等人的帮助下,交给了相关人员审阅,他们又提出了很专业的修改意见,于是我进行第三稿的修订,最后形成了本稿。
在这本书上花的力气,达到以前诸本书的两三倍。但写完后回顾一下,却发现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因为这本书记录了非常长的时段(两千年),试图利用现代财经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找到驱动中国集权社会政策变化的真实原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有意把书稿截至清代。即便是清代,也比写唐宋时期更简化。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研究清代问题的书籍已经很多,而由于这个时代资料很多,哪怕稍微展开一点,都足以写一本书,为此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清代之前的中国历史,将清代、民国和现代中国问题留待以后进行系统研究。另外,由于尺度问题,我不想把民国和现代放在书中。但相信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自然会对后续时代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书的第一稿完成于大理游心楼,二稿完成于广州锋子居。
本书的部分章节曾经在微信公号“剑客会”,以及王小明教授的公号“江湖烟雨夜读书”上连载,因此我要感谢公号的所有者和运营人张赋宇、王小明、王力、姚文辉。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之外,我还要感谢屈波、贝为任、董曦阳,在你们的帮助下,本书的出版才成为可能。感谢周杭君、文学锋、谷重庆,我的整个写作生涯都离不开你们的鼓励和帮助。
最后,感谢梦舞君,这本书在你的鼓励和陪伴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