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的黄昏
清朝对后世最有影响的是对中华帝国外围地区的控制,这些地区人口稀少,却拥有着巨大的地理价值。在孱弱的朝代,它们独立成为一个个小国,即便在强大的朝代面前,它们虽然称臣,却保持着一定的独立行政权。
清朝不仅控制了这些地区,还通过改土归流将许多地方变成了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在其余的地区也派去了驻军,使得它们再也无法从中央帝国分离出去。
在所有的地区中,最早被清朝人征服的是如今的内蒙古地区。
满洲时期,蒙古人已经分化成了所谓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个部族。明朝时蒙元王室后裔回到漠北,传承了数代,被卫拉特人脱欢和也先所取代。但也先强盛过后,蒙古黄金家族再度复兴,成吉思汗的后代达延汗成了蒙古人的首领。达延汗死后,蒙古本部被划分成了漠南和漠北两部分。漠南继承了大部分的人马,由达延的长子统治,而漠北则留给了小儿子。这就是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的来历。
卫拉特人衰落后,向西方逃窜,进入了如今的新疆北部地区和青海省,构成了漠西厄鲁特蒙古。
这三个蒙古再继续划分,在漠南蒙古又分为察哈尔部、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察哈尔部就是达延汗的后代,是漠南蒙古的主体。科尔沁部靠近东北地区,是比达延汗更早的移民。喀尔喀部则是元代大臣的后裔,位于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之间。在距离满洲人较近的地方,还有满洲人(杂有蒙古人血统)的扈伦诸部,包括叶赫、哈达、辉发、乌拉等部族。
漠北喀尔喀蒙古分成了三个部分,从东到西分别是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清招降漠北喀尔喀蒙古时,又增加了一部叫作三音诺颜部,构成了漠北喀尔喀蒙古四部。
在漠西厄鲁特蒙古,卫拉特人也分成了四部,分别是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和硕特部占据了新疆乌鲁木齐一带,随着准噶尔部的崛起,又被排挤到了青海地区。土尔扈特最初在新疆塔城一带,后来被准噶尔人排挤,迁往了欧亚边界的伏尔加河地区。杜尔伯特部在北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准噶尔部最初在新疆伊犁河流域,后来扩张征服了杜尔伯特部,赶走了土尔扈特部,将和硕特部逼往青海,并征服了南疆的维吾尔人,成了新疆地区的霸主。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除了进攻明朝、降服朝鲜之外,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这些蒙古部族上。最先被收复的是同属于满洲人的扈伦诸部,其次轮到了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
科尔沁部与满洲人关系密切。虽然两者曾发生过战争,可是,当从正统的察哈尔部诞生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林丹汗时,情况出现了变化。科尔沁人发现,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与其接受林丹汗的统治,不如与满洲人结盟对抗林丹汗。这样,蒙古科尔沁部就成了满洲人最早和最忠实的盟友,在历次作战时都能看到科尔沁人的身影。
收服了科尔沁部之后,满洲人要对付的是漠南蒙古的喀尔喀部。后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在努尔哈赤与明发生战争时,喀尔喀部的首领参与了纷争,被努尔哈赤擒获。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喀尔喀部完全臣服,它不时发动叛乱。但这部分蒙古人夹在几大势力之中,一面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一面是满洲与科尔沁联合体,另一面则是南方的明王朝,在三方势力的压迫下,喀尔喀部最终投向了努尔哈赤。
到这时,蒙古境内只有强大的林丹汗能够与努尔哈赤对抗了。林丹汗的统治中心在元代的上都、忽必烈当年所建的开平。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率领科尔沁、喀尔喀联军向林丹汗进军。林丹汗的暴虐导致了内部的叛乱,更削弱了他的力量。他被赶出了蒙古故地,向青海境内逃窜,死在路上。
清朝之所以能够把漠南蒙古牢牢控制,是因为它在蒙古建立了一套牢固的政治制度。在历代对付蛮族人时,总是无法将中央集权制度推行到蛮族,只能满足于对方的臣服权,但行政权仍然保留给了对方。一旦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对方立刻反叛。
清政府却在漠南蒙古推行了一套与满洲类似的旗人制度,将蒙古人分成了八旗二十四部,这些旗部互相合作,又互相监督。就这样,漠南蒙古的游牧民族就被中央集权化了,无力再挣脱中央政府的控制。
但这套制度在漠北喀尔喀蒙古实行得却并不彻底。清朝在征服了漠南蒙古之后,漠北喀尔喀蒙古也顺势归顺。但清朝对漠北喀尔喀蒙古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招抚上。漠北喀尔喀蒙古的三大部表面上归顺于清政府,行政权却相对独立,清政府的控制并不牢靠。
直到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被打败之后,漠北喀尔喀蒙古才彻底归顺,但是独立性仍然大于漠南蒙古,融合的时间又不够长。清朝灭亡时,漠北喀尔喀蒙古也分离了出去。
清朝取代了明王朝,又征服了漠南蒙古,臣服了漠北喀尔喀蒙古之后,有一个人却突然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人自认为是又一个成吉思汗,拥有着建立新帝国的野心,与清政府对抗了一辈子。但他的努力最终付诸东流。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正是他帮助清朝获得了新疆、青海、西藏,并迫使漠北喀尔喀蒙古彻底投靠了清朝。
这个人就是准噶尔人噶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