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竑与孙策:一代霸主的江东战略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年轻人拜访了正在江都(现江苏扬州)家中赋闲的一代名士张竑,向他请教未来的选择。张竑的回答将江东这一片土地从中原的附庸变成了与中原对抗的堡垒。这位年轻人,就是东吴江山的实际开拓者——讨逆将军孙策。
东汉末年群雄起兵对抗董卓时,大部分都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只有两人拼尽全力与董卓对战,一个是曹操,另一个是孙坚,也就是孙策的父亲。
孙坚是三国时期最被低估的人之一,曾封破虏将军,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他在袁术麾下担任豫州刺史,率军进攻董卓九死一生,攻克了洛阳。董卓被迫撤出了洛阳,向关中退却。在《三国演义》中,人们津津乐道“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但实际上华雄是孙坚在讨伐董卓时斩杀的。
就在孙坚准备向关中进发时,讨董军队内部出现了裂痕,袁绍派军袭击了孙坚所在的豫州,断绝了他的粮道。孙坚仰天长叹,被迫退兵。他的撤退给董卓留下了空当,董卓从容不迫地撤入了关中,再分兵把守险要。勤王军队失败。
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孙坚一直是袁术得力的战将。当北方的曹操和袁绍扩充实力时,南方的袁术(豫州)和刘表(荆州)也打得不亦乐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接受袁术的命令,征讨荆州的刘表,在襄阳一带大战。孙坚被暗箭射杀,功亏一篑,死时只有三十七岁。
孙坚死后,他的军队被袁术收编。长子孙策居住在江都,拜访了生活在这里的张竑,向他请教,张竑推脱再三,最终被他感动,提出了建议:投靠丹杨(现江苏省丹阳市)的舅舅吴景,再以此为基地将江东的土地一一占领,接着顺长江而上,攻占荆州,为父亲报仇。占领荆州之后,孙策就可以倚靠长江,向北方进攻,匡复汉室。 (4)
张竑的话就成了孙策日后进军江东的战略路线图,这也是长江第一次成为影响中国命运的战略天险。张竑提出的构想实际上早于诸葛亮,可以视为《隆中对》的先声。
在秦汉时期,一旦统一战争打到了长江,就进入了尾声阶段。由于长江以南的经济繁荣程度远低于中原,中国人大都将这里视为蛮夷之地,只有在统一了中原之后,再顺便来收拾一下江南。但张竑却意识到,随着东汉经济的发展,江南特别是江东地区已经足够发达,可以支撑得起一个割据政权,甚至可以用来作为反攻中原的基地。张竑作为最早意识到江东价值的人,成就了孙氏数代的霸业。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江西九江开始,长江转而向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安庆、芜湖、马鞍山、南京,到达镇江。这一段长江将土地分成了东南和西北两块,而处于东南的一块也被称为江东。
江东的战略中心,也是最突出部,在南京一带。而为了守卫南京,两个战略要道分别位于东侧的镇江和西南侧的马鞍山。镇江和马鞍山也分别对应着两条江淮之间最重要的古代道路。
第一条道路是从寿春(现安徽寿县),沿着巢湖和淝水形成的水道,直达长江,入江口恰好在马鞍山附近的采石矶一带。从这里,可以沿水路或者陆路抵达南京。
第二条道路是从淮河进入春秋时期开凿的一条古运河——邗沟(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到达扬州,再过长江到达镇江,因此,镇江成了进入南京的门户之一。
孙策的战略目标是:扎根于南京一带,并向南略地,占领当年吴越的土地,也就是现在的苏州、杭州一带。利用这一带的资源,形成割据局面。再从南京沿长江向上游进发,进攻柴桑(现江西省九江),获得柴桑后,再沿赣江南下占据豫章(现江西省南昌),江西的地貌是一个类似于簸箕的结构,南、东、西三面都是山,北面簸箕口朝向长江,中间是赣江冲刷的平地。这里只要开发出来,也是不错的鱼米之乡。
获得了江西的赣江平原后,再继续向长江上游前进,征服荆州,获得两湖盆地。
如果孙氏能同时获得江东、赣江盆地、两湖盆地,就占据了三大粮食基地,足以养活数量庞大的军队,与曹操的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大小不相上下。而双方争夺的区域将是四川盆地和淮河平原。孙氏退可以成为一代霸主,进可以统一全国。
更幸运的是,张竑遇到了一位行动力很强的人来执行他的战略。
为了实现目标,孙策试图向袁术借兵,他得到的帮助却极其有限。孙策大失所望,认识到袁术无法成就大事。他率领父亲的老部下周瑜、黄盖、程普等,从当涂(在现马鞍山附近)渡江后,依靠舅舅吴景的帮助,展开了统一江东的战争。
他首先击溃了盘踞在曲阿(现属于江苏省丹阳市)的扬州刺史刘繇,再长途奔袭,袭击了吴郡(现江苏苏州)和会稽(现浙江绍兴)之间的固陵(现浙江萧山区)。固陵的地理位置恰好将吴郡和会稽分开,而吴郡和会稽分别由吴郡太守许贡和会稽太守王朗占据,对孙策持敌对态度。拿到了固陵,就切断了两地的联系,随后,两地被孙策各个击破。
占据了长江下游,孙策开始顺江而上,向豫章(现江西南昌)、夏口(现湖北武汉)方向前进,经过苦战,占领了豫章。在向长江中游进军的过程中,孙策的将军们对长江的地理位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是他们在赤壁之战中能够精确卡位,战胜曹操的关键因素之一。
孙策与父亲一样,除了骁勇善战之外,还时刻不忘恢复汉室。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恰逢中原地区曹操与袁绍大决战之时,曹操为了拉拢孙策,避免两线作战,将弟弟的女儿嫁给了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自己的儿子曹章娶了孙氏的女儿。经过一系列的拉拢,曹操以为孙策暂时不构成威胁了。
他不知道的是,孙策一面与曹操虚与委蛇,一面又暗自厉兵秣马,他的目标很明确:进攻许昌,迎接汉献帝。
但就在孙策做军事准备的时候,一个刺客杀死了他。 (5) 他进军中原的梦想也随之东流,江东的江山留给了弟弟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