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帝国时代

    成吉思汗对于蒙古之外的地理是逐渐认识的。

    在他统一蒙古时期,只知道在东南方向有一个大国:金国。塔塔儿人就是金国的附庸。

    金国为了防范蒙古人,曾经修筑了一条长达数千里的长城,从黑龙江直达山西大同之外。蒙古人和金国的边界以大兴安岭、苏克斜鲁山(大兴安岭南段)、阴山为界,金国在这条界线上修建了一连串的长城和堡垒,防止游牧民族侵入。

    除了金国,成吉思汗认识的第二个国家是西夏。在击败乃蛮人的过程中,乃蛮人曾谋求与西夏合作对抗蒙古。虽然西夏没有出兵,却被成吉思汗当作劲敌。蒙古人与西夏边界在阴山、贺兰山区。

    再向西,则是畏兀儿人和西辽(喀拉契丹)的地界。成吉思汗击败塔阳汗时,塔阳汗的儿子屈出律先是逃往了畏兀儿人处,由于畏兀儿人投靠蒙古,屈出律继续逃窜,到了西辽,被西辽国王耶律直鲁古收留。屈出律取代了耶律直鲁古,篡夺了西辽。这次篡权使得西辽进入了蒙古人的视野。

    在西辽更远方,则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大国花剌子模(Khwarezmid)。花剌子模除了是一个国家名字之外,更常见的是作为一个地区的名字。花剌子模地区位于中亚咸海南岸、里海东岸,花剌子模国最早是这个地区的一个小国家,以此为基地进行对外扩张,最大扩张时期囊括了整个中亚。

    巧合的是,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花剌子模也恰好处于扩张时期,刚刚统一了中亚。

    关于花剌子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塞尔柱突厥(Seljuqs)统治中亚的时代。在塞尔柱之前,从阿拉伯半岛到波斯、中亚的广大领土都属于阿拉伯人建立的哈里发帝国。随着哈里发国家的衰落,从中亚出发的塞尔柱突厥人攫取了帝国的守卫权,他们表面上仍然尊奉哈里发,实际上哈里发却只是傀儡,塞尔柱人以苏丹(这个称号是低于哈里发的)的名义统治着伊斯兰世界。

    塞尔柱苏丹时期,一位官员的奴隶由于勤奋和精明,在朝廷中担任了官职。塞尔柱朝的官职与封地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官职对应着一片封地,官员靠封地的出产来供养自己。这位名叫讷失的斤(Anush Tigin Gharchai)的人封地在咸海南岸的一个叫作花剌子模的地方。后来,这个地方就成了王朝的名字。

    他的儿子获得了花剌子模沙(Khwarezm-Shah)的封号。他的孙子阿即思(Atsiz)已经强大到可以和塞尔柱苏丹对抗。

    随后的几代经历了混乱,直到一位叫帖乞失(Tekish)的人在喀喇契丹(西辽)的帮助下登上了花剌子模沙的位置。帖乞失先是和弟弟苏丹沙(Sultan-Shah)缠斗多年,之后开始南征北战的征服历程,他的铁骑到达过中亚的每一寸土地,将大部分的城池划入了花剌子模的势力范围。

    公元1200年,苏丹帖乞失死去时,花剌子模已经有了帝国的架构。接替苏丹帖乞失的就是他的儿子苏丹摩诃末(Muhammad II)。摩诃末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归并了伊朗和阿富汗大大小小的政权,从山区的古尔王朝,到里海南部诸国,都统一在苏丹的手中。

    在弱小时,花剌子模曾经是契丹人建立的喀喇契丹(西辽)的附庸。摩诃末强大后,决定对西辽作战。西辽当时占领了中亚最富裕的河中地区(Sogdiana),那儿有历史名城撒马尔罕(Samarkand)和布哈拉(Bukhara)。借着和乃蛮残部屈出律的联盟,两家共同瓜分了西辽。

    在当时人看来,花剌子模是比蒙古还强大的国家,也是西部首屈一指的大国。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并不了解,也不够自信,最初的野心只是针对西辽、西夏和金。

    他首先选择了进攻西夏王朝。西夏位于金国和西域中间,从军事角度讲最为重要,是包抄金国的很好进攻点。公元1205年到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迫使西夏国王求和。

    保证了西夏的归顺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对金国用兵。公元1211年开始,成吉思汗挥兵南下金国,从山西、河北、辽宁三方面用兵进入金国的领地。蒙古兵虽然取得了无数胜仗,却始终无法攻入重兵把守的北京城(金中都)。

    几年后,金国求和,金国皇帝在取得和平后,主动将宫廷撤出中都,重新定都开封。这给了成吉思汗机会,他再次挥兵南下,从已经丧胆的守将手中夺取了中都。这里注定成为蒙古人未来的政治中心。

    但就在蒙古人要灭亡金国时,突然从西方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由于蒙古人靠掠夺和贸易来获得军需,他们对商人特别友好。公元1218年,当一群蒙古商人(四百五十人)到达讹答剌城(Otrar,位于现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Chimkent附近)的时候,该城的主帅得到了花剌子模沙的默许,将蒙古商人尽数杀死。只有一个人逃离了灾难,把悲惨的消息带给了成吉思汗。

    这件事就成了两大强权之间对决的起点,也是蒙古人西征的开始。

    在战争起步时,人们更看好花剌子模,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蒙古人却一直隐藏在历史阴影之中,鲜为人知。但双方的战术却又迥然不同。

    花剌子模继承的是中亚和波斯人的战法,即:战争中的军队以联军为主,兵力从各个附庸国抽调,指挥形式相对松散。在打仗的同时,主要运用政治手段同时打击敌人,利用合纵连横之法引诱敌人的盟友背叛。

    成吉思汗却创建了一套崭新的军事架构。这个架构依靠对他的绝对忠贞来进行指挥。每一个将领对大汗本人都绝对服从,而二级将领又完全服从于一级将领。在兵员上也采取了全民皆兵的方式,蒙古社会完全按照出兵的数量进行划分,设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进行统治。

    大汗一旦下命令出兵,蒙古虽然看上去是松散的游牧人群,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社会上压榨出最多的兵卒,并保持对于君王的绝对忠诚。他们会尽自己的全力去争取胜利,不会背叛,更不会逃避。

    另外,蒙古人在进攻西夏、金的时候,摸索出了一套心理震撼战略。进攻城市时,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进攻,而是制造恐怖。将抵抗的城市夷为平地,将人口全部灭绝,对不抵抗的城市给予优待。最温顺的城市几乎不会受任何影响,蒙古人只派一个人去担任象征性的最高长官,真正负责行政管理的政治架构都不改变。

    西征首先解决了盘踞在新疆一带的乃蛮人残部,也就是屈出律取代西辽后的政权。在蒙古大将哲别的打击下,屈出律未及交锋就落荒而逃,被捉住后送给蒙古人处死。

    解决了屈出律,蒙古大军兵分四路向中亚扑去。在蒙古本部与中亚之间,是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盆地的东侧靠近蒙古,隔着著名的阿尔泰山,而在盆地西侧,经过天山余脉和伊犁河谷,与中亚著名的两河流域(河中地区)相连。这两条河流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冰川之中,汇入中亚地区咸海内陆湖,东边的河流叫作锡尔河(Syr Darya),西边的叫作阿姆河(Amu Darya,在成吉思汗时期,阿姆河可能汇入咸海西面的里海)。

    锡尔河和阿姆河所在的河中地区,与伊拉克两河地区,中国的长江、黄河地区一样,依靠两条河流,在河流中间地带形成了繁荣的文明。文明的中心有三个,分别是:东南方的首都撒马尔罕,在撒马尔罕西侧、靠近阿姆河的布哈拉,以及在阿姆河下游的玉龙杰赤(Kunya-Urgench,在土库曼斯坦境内)。其中玉龙杰赤是花剌子模的发源地,撒马尔罕、布哈拉一直是中亚最著名的两座城市。

    成吉思汗的目标是:兵分数路越过东面的锡尔河,向撒马尔罕进军,灭亡花剌子模。为了达到目标,他首先派出哲别向南从疏勒(现新疆喀什)进攻两河的上游浩罕(Kokand),让花剌子模以为蒙古人要从这里进军。但实际上他派出大军从更北方的伊犁向西进入锡尔河谷。在这里,他再将大军一分为四:

    由二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率领一支部队进攻战争的挑起城市讹答剌,就是这座城市杀害蒙古商人导致了战争。

    长子术赤率领另一支大军顺锡尔河向下,一路厮杀,目的地是下游城市毡的。

    另外一支部队向锡尔河上游进军,进攻费尔干纳、浩罕等地。

    成吉思汗则亲率大军越过锡尔河,向布哈拉进军,从后方包围撒马尔罕。

    与成吉思汗亲征相比,摩诃末却在后方指挥,依靠着各地的将军们各自为战。

    蒙古大军摧枯拉朽般扫到了锡尔河沿岸。在讹答剌,守城的哈尔只(也是杀害蒙古商人的守将)坚持了五个月。这座城市分成外城和内城,外城由他的部下守卫,最后,部下乘夜间逃走了,蒙古人占领了外城。哈尔只在内城又坚持了一个月,拼到只剩下他和另外两个人才被俘。

    在费尔干纳首府苦盏(Khujand),守将帖木儿蔑里在河中沙洲上建立了堡垒,蒙古人的攻城器械和投石器伤害不到这里。而他却时常派出船只去骚扰蒙古人。当守军的人数终因消耗过大而越来越少的时候,帖木儿蔑里意识到除了逃走没有别的办法。他把辎重、财务搬上了七十艘船,自己率人登上一艘大艇,燃起火把,如同闪电一般顺流而下。

    蒙古人先是在岸上跟随着他的船队,被他用弓矢打退了。当船队顺着河流到达下一个城市费纳客忒时,这座城市已经被蒙古人占领了。为了拦住他们,蒙古人拦江拉起了铁链。但帖木儿蔑里将铁链斩断,继续前进。

    下游的两座城市毡的和巴耳赤刊都已经被术赤占领。术赤在毡的拉了一排船,在船上架好了火炮,专门等待这些逃亡者前来。帖木儿蔑里上岸奔逃,一度只剩三支箭,他被三个蒙古人追上。用一支钝箭射瞎一个蒙古人的眼睛,又对另外两个蒙古人说:“我还剩两支箭,舍不得用,却刚够你们二位消受。你们最好退回去,保全你们的性命。”蒙古人退走了。帖木儿蔑里抵达花剌子模,重新准备战斗。

    但不管花剌子模的将军们如何英勇,蒙古人荡平了锡尔河岸之后,中亚名城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也相继被攻克。苏丹摩诃末逃往了南方的呼罗珊地区(Khorasan伊朗、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交界地带)。

    成吉思汗再次分兵,让他的儿子术赤、窝阔台、察合台向北进攻花剌子模的老巢玉龙杰赤,他本人率兵南下,去进攻花剌子模的阿富汗领地,他的小儿子拖雷向西南前进,征服呼罗珊,而两位大将速不台和哲别则率兵向更西方前进,追击逃窜的苏丹摩诃末。

    蒙古人在路上杀人无数,荡平了大量的城市,让中亚变成了一片血海。这次西征彻底击溃了花剌子模,占领了花剌子模在中亚、伊朗、阿富汗等地的领地,直达印度(现在的巴基斯坦境内)。

    在消灭对手的同时,成吉思汗又打听到了更远处的消息。

    原来,哲别和速不台追击敌人时,竟然来到了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山(Caucasus Mountains)一带。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也是世界上最难穿越的山脉之一。

    哲别和速不台通过了高耸的高加索山,绕过了里海,向北进入了现在的俄罗斯境内。他们打败了当地的土著钦察人(Kipchaks),并击败了一次俄罗斯联军。

    大胜之后,因为作战距离太长,哲别和速不台撤回。但他们带来的消息就构成了蒙古人第二次西征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西征后,成吉思汗回军继续处理西夏和金国的问题。拥有了攻城经验的蒙古人首先灭亡了西夏。在进攻西夏时,成吉思汗去世。

    西夏灭亡后,蒙古人采取了本章引言叙述的战略,借道南宋,迂回进攻金国。灭金战争中,南宋决定与蒙古人合作进攻金国。两国的军队合力攻克了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现河南省汝南)。

    由于南宋急于在灭亡金国后抢夺失地,与蒙古发生冲突,随之而来的是南宋与蒙古的战争。

    但在叙述宋蒙之战前,先看看蒙古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

    由于哲别和速不台在第一次西征越过了高加索山到达了欧洲,加上成吉思汗把他的大儿子术赤(以及术赤的儿子拔都)封在了靠近欧洲的金帐汗国,蒙古人决定对欧洲境内发动一次新的远征。

    这次远征并非由大汗窝阔台亲征,而是交给了四大支系的长子们,所以称为长子西征。辅佐长子们的是老将速不台,利用他第一次西征经历和战争经验来保证西征的胜利。

    这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从里海、黑海以北向现在的俄罗斯地区进攻,再向西南方,越过喀尔巴迁山进入欧洲的其他地区,特别是罗马尼亚、匈牙利地区。根据俄罗斯人自己的史书《诺夫哥罗德编年史》 (1) 记载,公元1223年哲别和速不台第一次远征时,一群语言未知、名称未知、种族未知、信仰未知的人突然从东面的黑暗中冲出来,打败了俄罗斯人的邻居钦察人。俄罗斯人组织了庞大的援军与蒙古人作战,他们懒洋洋趾高气扬地上马,以为是去解决个小问题就回家。但俄罗斯援军被蒙古人彻底击溃,满脸酒气的基辅公爵没有回家,反而被抓住折磨死了。

    就在俄罗斯人战战兢兢等待蒙古人继续进攻时,哲别和速不台却撤退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俄罗斯人在忐忑中等了近二十年,几乎忘掉了蒙古人,突然间,第二次打击到来了。蒙古人的到来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实行的,他们派来了一个巫婆和两个随从到俄罗斯的梁赞公爵那儿,要求俄罗斯人向蒙古人进贡。公爵回答:“只有当我们一个不剩的时候,那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们的。”(Only when none of us remain then all will be yours.)

    蒙古人采纳了公爵的提议,俄罗斯草原几乎经历了一次恐怖的毁灭,蒙古人攻陷了一座座城池,把城里的居民全部杀光。这是一次系统的灭绝行为。

    上演了多次屠杀之后,蒙古人稍微休息了两年,再次开始了进攻,他们攻克了俄罗斯人的政治、文化中心基辅(Kiev)。基辅遭到了毁灭。接着,蒙古人从俄罗斯人的土地上经过,进入了东欧,他们在波兰打败了波兰人和日耳曼人的联军,进入了摩拉维亚和匈牙利、奥地利,甚至到达了达尔马提亚,前行到地中海附近。

    就在这时,窝阔台大汗逝世,由于蒙古人没有很好地解决继承问题,各个长子要回去争夺大汗之位,第二次西征结束。在蒙古人回军时,他们最远到达的达尔马提亚与西欧世界的中心罗马只有一海之隔,直线距离不到五百公里。

    第二次西征使得术赤的儿子拔都成为俄罗斯草原的主人,金帐汗国的领土到达了顶峰。

    在进攻了欧洲后,蒙古人第三次西征再次回到了波斯和西亚。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之后,随着蒙古军队的撤出,花剌子模的后代扎兰丁又夺取了波斯的部分地区。蒙古派出了搠儿马罕去重新收复波斯,扎兰丁在搠儿马罕的紧逼下节节败退,最后死亡。搠儿马罕得到了波斯和阿塞拜疆,他的继任者拜住则迫使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地区臣服。

    搠儿马罕和拜住的征服为第三次西征创造了条件。当蒙哥进攻南宋时,他同时派出了弟弟旭烈兀进行西征。

    第三次西征的地域中,有两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处是一个叫作阿拉木特(Alamut)的堡垒,这座堡垒在里海的南岸,属于一个奇怪的小教派哈撒辛派(Assassins),这个教派是什叶派下的伊斯马仪派的一个小分支,在历史上以刺客闻名。

    旭烈兀第二个打击目标是巴格达的哈里发。蒙古人之前,阿拔斯朝的哈里发统治世界已经五百年了,即便哈里发早就失去了真正的权力,如同明治维新之前的天皇一样成了政治的摆设,可是没有人敢于废黜他们。不管突厥人还是波斯人,他们最多敢称为苏丹,却不敢僭越哈里发的称谓。

    在蒙古人的打击下,巴格达的哈里发王朝正式结束。蒙古人一直打到了如今的叙利亚境内,继续向南扩张时,才被埃及的马木留克(Mamluk)王朝击溃。这也是蒙古人扩张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