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第二战场

    当我身临其境地站在滔滔金沙江边时,心中想的却是一位叫作郭宝玉的元代将领。

    郭宝玉,字玉臣,自称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的后代。他曾经在金朝为官,后投降了蒙古。当时,蒙古人还没有灭金,成吉思汗向他询问如何才能夺取中原,郭宝玉提出了大胆的主张:开辟第二战场。

    他认为,不管是金国还是宋国,对于中原的山川地理都很熟悉,要想奇袭,非常困难,只要对方不犯错,蒙古人就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赢得胜利。

    蒙古人最大的优势是机动性,因此,必须开辟新的进攻路线,出其不意,才能更快速地灭亡金国,乃至灭亡南方的大宋。

    郭宝玉看上的进攻区域在西南。在宋、金的西南方,是位于现在西藏的吐蕃和位于现在云南的大理。西面是中原的上水方向,一旦蒙古人将吐蕃、大理收入囊中,再顺流直下,夺取中原,会方便得多。 (3)

    郭宝玉提出建议时,蒙古还没有灭亡金国,因此他主要针对的是金国。当时蒙古人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是金国灭亡之后,蒙古人在对宋作战的三条战线上都碰了钉子,才终于想起了当年郭宝玉的提议。于是,在提出四十多年后,进攻西南的战略终于上了台面,大理进入了蒙古人的视野。

    蒙古人决定首先拿下大理,再以此为跳板合围南宋。

    但是,云南大理怎么会成为蒙古人攻打南宋的新跳板呢?大理与杭州的距离在两千五百公里以上,甚至比从达拉沟到杭州还要遥远。更何况,在宋代,云南并不属于宋朝版图,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用玉斧在地图上划界,将云南划在了界外,宣布宋朝不谋求并吞云南。即便蒙古人能够打下云南,又怎么千里跃进去打击南宋呢?

    这就要从蒙古的另一个战略与云南的地理位置谈起。

    在人类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是最会机动作战的军队。与其他游牧民族不同,为了获得机动性,蒙古人还是最会打迂回战的民族。

    所谓迂回,包括战术与战略两个方面。两者的区别是规模的大小。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正面进攻,派遣骑兵绕到敌后夹击,这是战术方面。许多军事家也都擅长战术迂回。但在战略上能够做到迂回的统帅就不多了。战略迂回要求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开辟另一条行军路线,迂回数百数千里,以求达到奇兵的效果。

    比如,在攻打金国时,蒙古人为了包抄金国(主要位于现在的河南)后路,就从现在的陕西转战汉中,顺着汉江绕到湖北境内,出现在金国的后方(南方),与北面的军队配合,形成包围圈,最终消灭了金国。这次迂回的直线距离达到了数百里。

    在宋蒙战争时代,当从北方进攻南宋的三条路线都演化成了持久战之后,蒙古人想到的也是在南方开辟一条新的战线,与北方形成包夹,快速将宋军击败。

    可是,与迂回金国相比,迂回南宋的难度要大得多。迂回金国只不过是数百里,要想迂回南宋,却必须达到数千里才有可能。

    南宋的南方疆域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和四川南部。广东的南面是大海,无法进行迂回。但广西的南面却是一个叫作安南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安南是南宋的属国,实际上却保持着独立性。南宋面向安南的重镇是老苍关(昆仑关附近,现广西南宁附近),如果能够从南路攻破老苍关,就可以继续北上桂林。

    在桂林附近有一条古代著名的通道,向南流的漓江和向北流的湘江都发源于此。两条江的源头近在咫尺,秦代开辟了一条人工运河叫灵渠,将两个源头连在了一起,这里就成了古代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首选。人们从湖北进入湖南,沿着湘江向南,到达源头附近,再通过灵渠进入漓江水系,也就进入了两广地区。

    蒙古人可以反其道而行,从漓江北上湘江,顺湘江而下,经过潭州(现湖南长沙)直达鄂州(现湖北武汉),在鄂州附近与北路军南北夹攻,将两湖地区(湖南和湖北)收入囊中。一旦获得了两湖地区,南宋也就失去了半壁江山,距离灭亡不远了。

    安南比南宋更加弱小,容易攻取,因此,只要蒙古人先拿到了安南,就可以借助安南进攻南宋。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安南距离蒙古人控制区域达数千里之遥,更何况它们中间隔着南宋,蒙古人又从哪条路去攻克安南呢?

    除了南宋可以通往安南之外,第二个可以通往安南的地区叫大理国(现云南省境内)。如今的云南省河口县,仍然是中越两国最繁荣的边境城市之一。一条叫作红河的河流经过小城静静流淌,顺着红河而下,就可以到达一片叫作红河三角洲的平原,这里就是安南的中心(现越南首都河内)。

    如果蒙古人能够拿下大理国,就可以顺红河而下前往安南。

    云南的战略重要性不止于做通往安南的中间站。实际上,大理国除了绕道安南之外,还有着其他数条孔道可以共同压迫汉境。

    在宋代,通往云南的道路,在四川境内与现在的成昆铁路基本吻合,从成都出发,经过雅安、凉山,再经过攀枝花之后进入云南。但进入云南后,并没有沿现在的铁路向东拐向昆明,由于当时云南的政治中心在大理,道路直接向楚雄方向延伸,经过大姚、姚安,最终到达大理。

    也就是说,如果蒙古人可以得到大理,就可以反向走这条路进入四川盆地和成都地区,对四川形成压力。

    不过,蒙古人最感兴趣的还不是利用云南压迫成都,而是想突破长江三峡和两湖地区。从云南出发还有另外几条路,除了通向安南和四川成都之外,在云南东部,另一条古代经常使用的道路,是从云南的昆明和曲靖,经过贵州的六盘水、毕节,到达四川宜宾(南宋时称叙州)和泸州的道路。到泸州后,可以顺长江继续去往重庆府。

    在南宋末年,重庆以及北面的合州钓鱼城已经成了余玠防卫体系中最坚固的堡垒,蒙古人从北方进攻合州,一直无法攻克。如果能从云南出发,截断钓鱼城的后方,再南北合击,那么重庆地区就可能落入蒙古人手中。有了重庆,就可以继续顺江而下进攻三峡。

    从云南还有两条路也非常重要:一是从云南曲靖,横穿贵州,到达湖南怀化,进入两湖(湖南、湖北)盆地;另一条是从云南直接进入广西,与从安南进入广西的道路相会合,再顺着漓江、湘江进入两湖。这两条路绕过了三峡,直接出现在了两湖盆地中,威胁性更大。

    不管是进攻重庆,还是借道广西、贵州进攻两湖,都给了蒙古人最大的选择性,提供了充分的机动性以包抄和夹击。一旦获得了两湖和重庆,蒙古人就可以从东西两面夹击宜昌和长江三峡一带,将荆州、襄阳地区收入囊中。

    总结起来,如果蒙古人能够拿下大理,进而拿下云南甚至安南,就可以获得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并至少为蒙古开辟两条新的进攻线路,第一条是经过宜宾、泸州,从重庆南部打击重庆。第二条是经过贵州、安南或者广西,进入湖南,从南方夹击湖南、湖北地区。

    由于两条进攻线路都是在南方,将牵制南宋一半的兵力,使得原本已经捉襟见肘的宋朝军事力量更加分散,也利于蒙古人的快速打击。这样做,比一味地从北方三线进攻层次要丰富得多,也更符合蒙古人的性格。

    在蒙古人的战略中,云南已经提上了日程。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出现了:云南与蒙古人控制的陕西、甘肃之间,仍然隔着一个巨大的四川地区,南宋在四川的守卫力量并不弱。那么他们到底怎样越过四川,去打击云南呢?

    这难不倒被称为战争之王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