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失衡的关中与高昂的军费

    代宗死后,唐朝又迎来了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唐德宗李适。童年时在玄宗宫廷成长的德宗试图恢复唐朝的开元盛世。为了实现目标,必须首先把不听话的藩镇干掉,让中央政府能够控制藩镇的辖地。对中央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权力是税收权,只有能够从全国征税,中央政府才能建立更加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在唐朝,首都关中地区不再是经济中心,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转移到了华北和江淮。不幸的是,经济中心却掌握在各个藩镇的手中,藩镇又控制了征税权,让皇帝无法从这些发达地区获得足够的收益。

    全国的藩镇中,最危险的有六个,分别是位于河北地区的河北四镇,以及位于襄阳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和位于许州(许昌)的淮西节度使。

    为了让安史之乱尽早结束,仆固怀恩建议唐朝接纳了几个史思明的大将,让他们留任河北地区的节度使。这些降将虽然名义上服从中央,但由于担心遭到仆固怀恩、来瑱的命运,他们不理会中央政府的征召,拒绝离开驻地,又通过婚姻、联保等各种方法,达成了互相支援的协议,一家受攻击,另外几家都要出兵帮助。

    这些藩镇号称河北四镇,分别是: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他的儿子李纳继任),他是河北四镇中规模最大的,最初下辖淄、青、齐、海、登、莱、沂、密、棣九个州。在代宗时期发生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叛乱,李正己帮助皇帝镇压叛乱时又获得了德州。后来在汴宋节度留后(代理节度使)李灵曜的叛乱中,获得了曹、濮、徐、兖、郓五个州。这时,李正己一共统治了十五个州。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他的儿子田悦继任),下辖魏、博、相、卫、洺、贝、澶七个州。田承嗣曾经在代宗时期反叛,皇帝无法通过军事解决他,只好达成了和解。这次和解也让河北地区的藩镇看到了皇帝的虚弱。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下辖恒、易、赵、定、深、冀、沧七个州。

    幽州节度使朱滔,下辖幽、蓟、妫、檀、莫五个州。

    河北四镇控制了最繁华的华北地区,让中央政府几乎无法从华北收税,也就无力镇压他们。更糟糕的是,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另两个节度使地处交通要道,分别是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他们的辖区分别位于淮河地区和汉江地区,唐代税收的转运主要依靠淮河、运河与黄河,从扬州一带转运到长安,必须通过淮西节度使的辖区,一旦淮西节度使把运河封锁,长安就会出现饥荒。

    如果不走运河,从扬州一带向长安转运粮食,还有一条备用路:从武汉走汉江到襄阳,继续沿汉江到达汉中,再转运长安。山南东道节度使的辖区恰好封锁了这条备用路。

    一旦淮西节度使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同时反叛朝廷,江南的税收就无法进入长安。如果六个藩镇一同反对长安,那么江南与华北两大粮仓的粮食就都被截断了。

    六镇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对皇帝充满了戒心,也不肯轻易服从中央。当胸怀大志的唐德宗开始削藩,试图增加中央政府权威时,首先面对的就是失衡的地理,以及孱弱的中央。长安的地理弱点,也让唐朝成了最后一个定都于此的全国性政权。唐朝之后,看清了长安劣势的开国皇帝们纷纷避开了这里,选择距离经济中心更近的华北地区定都了。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按照传统请求接任。但这次,唐德宗试图打破世袭的规矩,拒绝了。李惟岳随即与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发动叛乱。

    在这次叛乱中,幽州节度使朱滔和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最初选择支持皇帝,派兵协助镇压叛乱。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地盘,不是为了帮助皇帝。特别是李希烈,从一开始就对准了山南东道,试图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长江流域。

    在皇帝的指挥下,各路大军纷纷赶来参与了对四个叛乱军阀的战争。然而,这场战争的代价也是高昂的,按照规矩,中央政府征调藩镇的军队,必须支付开支。在皇帝与藩镇间,军费的分配如下:如果藩镇只是在自己的统治区里调动军队,那么军费由藩镇负担;如果藩镇的军队接受了皇帝的命令,离开了他的统治区,那么从离开的那一天起,皇帝必须支付给藩镇一笔丰厚的军事补贴,叫出界粮,每个士兵的花费相当于平常的三倍。 (1)

    许多藩镇为了拿补贴,故意把军队派出境外,却作壁上观,不打仗专门拿津贴。中央政府的任何军事行动都花费高昂,却效果有限。

    以李希烈为例。当他进攻山南东道时,皇帝必须支付给他三倍的军粮,而一旦攻克了襄阳,李希烈本人却想占据襄阳不走,把山南东道也纳入他的藩镇之中。皇帝负责开支,利益却归藩镇,显然这是一笔合算的买卖。幽州节度使帮助皇帝打仗,也是为了从成德、魏博的手中获得足够的利益。

    这场战争起先规模并不大,几个月后,李希烈已经打败了梁崇义,占据了襄阳。一年后,在幽州朱滔的帮助下,三个叛乱的河北藩镇也岌岌可危,眼看就要失败。

    但就在这时,事情却发生了变化。李希烈原本想占据襄阳,皇帝却并没有给他。朱滔指望获得更大的利益,皇帝也不能满足他。于是,李希烈和朱滔转身加入了叛乱者一方,形势瞬间急转直下。

    在河北地区,由于马燧、李抱真等名将的参与,中央逐渐控制了局势,将朱滔赶回了幽州。但在淮西地区,事情却越来越麻烦,直到彻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