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财政陷阱
在世界上,规模巨大的战争往往不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而是看谁经得起战争对财政和经济的蚕食。
到最后,必定有一方被消耗战拖垮,或者没有了可以上战场的年轻人,或者出不起战争的费用,引起了社会的总坍塌而告负。
汉匈战争到最后也变成了漫长的消耗战,对战争的双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4) 对匈奴而言,最大的资源是人,当部族被一次次劫掠,年轻人遭到屠杀时,人口稀少的匈奴人已经无法守住如此广阔的地盘,它开始收缩了。单于从漠南退到了漠北,整个民族开始向西方移动,左贤王退出了东部的北京、辽西一带,来到了云中郡北方,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和陕西一带。而右贤王失去了河西走廊,进入了新疆北部。
除了人力之外,匈奴还失去了大量的牛羊和粮食储备,没有了后勤支援,战争就无法进行。
但对于汉帝国而言,这些战争同样是得不偿失的。人不是问题,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人员损失比例都高达百分之三十,但汉帝国仍然可以找到源源不断的士兵去送死。出乎意料的是,汉朝最先被消耗光的资源竟然是马。在卫青、霍去病发动的最后一场攻势中,汉军一共使用马十四万匹,活着回来的不满三万匹。巨大的马匹消耗让武帝凑不够足够的马匹发动下一次战役。
除了马匹之外,汉武帝的国库也变得空空如也。作为汉代最喜欢打仗的皇帝,除了征战匈奴之外,他还发动了针对朝鲜、南越(以广州为中心,涵盖了广东大部,广西、越南的一部分)、西南夷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
由于前几位皇帝都采取了和平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继位初年,政府的财政状况异常宽裕,仓库内堆满了粮食和钱币,串钱的绳子断了,钱滚得到处都是,无法详细统计。社会上马匹充足,人们羞于骑母马赴宴。
但这样巨大的财富竟然禁不起几场战争的消耗。
实际上,汉代的财政在卫青元朔六年之战后,就发生了巨大的困难。原本丰盈的国库到这时已经消耗殆尽,大司农拿不出钱来应付皇帝打仗。
这两场战役造成了汉军兵马十余万的损失,而为了安抚活着的士兵,汉政府又拿出了二十余万斤黄金进行赏赐,约合二十亿钱,仅仅战争的赏赐就达到了中央官吏俸禄的几十倍。被俘的数万名匈奴人也受到了优待,吃饭穿衣都由汉政府供给。还有正常的战争物资、粮食消耗。
为了应付这巨大的开支,除了拿光积蓄之外,武帝只好下诏卖爵,因为卖爵可以获得三十余万斤黄金的收入。买爵的人可以免除一定的人头税,还可以当公务员(吏),甚至当官。这就破坏了汉代官僚系统。
霍去病的两场战争更是消耗巨大,元狩二年之战中,汉政府的财政消耗是上百亿。这个数字甚至超出了前几次战争的总和,是中央政府一年正常财政收入的数倍。
元狩四年之战中,战死的马匹又高达十多万匹,而为了奖赏出生入死的战士,皇帝拿出的赏赐高达黄金五十万斤(折合五十亿钱),超过了政府一年的正规财政收入。
到这时,汉武帝已经无力再应付下一场战争了,于是汉匈战争如同虎头蛇尾一样,突然间进入了低潮期。但它的后遗症却一直保留下来,汉武帝为了应付财政问题,不得不建立一系列的国有垄断机构,从自然资源、金融等各个方面敲诈民间,来获得收入。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造成了汉代经济鼎盛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