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袭政权剖析

    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是“霍洛普”,即是他们王公的奴隶。

    ——西吉斯蒙德·赫伯斯坦16世纪赴俄的德国旅行家 ㊟ 【S. Herberstein, Rerum Moscoviticarum Commentarii (Basle, 1571), p. 49.】

    莫斯科如此非凡的扩张是如何实现的?只有从莫斯科国家的内部结构中,尤其是在其君主与其“土地”之间的联系纽带中,方求得最佳解答。在全民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沉重代价后,沙皇终于得以成功将俄罗斯变成了一个巨型的皇家领地。曾经施行于沙皇私人财产的管理体制,如今发生了政治化并逐渐强加于国家的其他地区,直至渗透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无疆的王国中,沙皇是领主,人民是他的奴仆,土地和所有能够产出利润的东西都是他的财产。这种安排并非没有严重缺陷。但是,它确实给予了莫斯科的统治者一种调动人力和物力的机制,而这对于欧洲或亚洲的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无法复制的。

    俄罗斯转变为统治者世袭财产的过程经历了两个世纪,开始于15世纪中叶,完成于17世纪中叶。在这期间,曾经有过一段即使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内乱时代,当时国家与社会陷入了无休止的冲突中,前者力图施加其意志,后者则竭尽全力躲避它。

    封地王公的领地,代表了一种利用奴隶劳动力进行经济剥削的安排,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民众被委以任务,他们不是为自己劳动,而是为王公或者主人劳动。此时的民众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从事低微劳动的奴隶和从事管理或其他受托职位的奴隶。在王公的领地之外,社会结构则大大不同。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为自由民:波雅尔与平民可以自由迁徙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条件、处女地或有利可图的副业。实际上,他们对王公的义务仅限于缴税。

    为了按照分封领地的模式塑造其帝国,即把整个罗斯变成不仅是名义上更是事实上的自己的领地,沙皇们都需要完成若干任务。他们必须废除自由民可随意流动的传统权力:所有的地主被迫向莫斯科的统治者效力,这意味着要把他们的领地变成封地;所有平民必须被束缚在他们的劳动地点,即沦为奴隶。这样一来,民众就必须被分为职业型群体或功能型群体,且各自都有明确的义务。必须建立起一个以封地宫廷为蓝本的、扩大的行政管理机构,以确保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过事实证明这些义务非常难以执行,它们与国家的习惯和传统格格不入。在这个曾经拥有无限行动自由和一定程度社会流动性的地方,现在这两项权利都消失了。无论是通过继承获得的,还是通过垦荒获得的,一切对土地的全权所有都要让位于皇室支持下的有条件占有。一个几乎未被统治过的国家,将要被置于官僚体制的监控之下,并向整个国家大规模推广领地秩序,无异于一场自上而下强加的社会革命。遇到的反抗也是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