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经济与政治的上保守
19世纪80年代,财政部开始全面推进工业发展,俄国本土的企业界再次表现出对政府激励政策的冷漠。此时的情景非常像17世纪那一次,由国家发起,再加上外国资本与管理。这是俄国工业飞速发展的第二阶段,涉及的行业包括:钢铁、煤炭、石油、化工与电力。然而俄国的中产阶级对参与这次发展既毫无准备又不甚情愿。俄罗斯此前已经错过了有可能在制造业和私人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的机会,而在股份制公司和银行主导的机械化工业时代,这一切更加为时已晚。俄罗斯中产阶级在形式较为简单的资本主义金融和生产方面尚无经验,就更没有能力参与形式较为复杂的经济活动了。
只需对19世纪晚期俄罗斯创建的重工业的几个主要分支进行概览,就足以看出外国人在俄国工业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位于乌克兰境内的顿涅茨克和克里沃罗格的俄国现代煤炭和钢铁工业,是由英国人建立,并由英国、法国和比利时资本共同赞助的;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是由英国人和瑞典人共同开发建设的;德国人和比利时人则开启了俄国的电力与化学工业。实际上,只有位于中部地区的、由农奴企业主建立的纺织企业,才是唯一真正起源于俄国本土的现代工业。 ㊟ 【在俄国铁路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俄罗斯本土资本发挥了主导作用。但这不是由政府的高级官员和将领推动的,而主要归功于犹太人和归化的德国人。——原文注】 19世纪90年代俄国掀起了一股工业生产的浪潮,其发展速度可谓空前绝后,但这并非俄国自身内部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由于移植了西方的资本和技术,尤其是管理经验。 ㊟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国工业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本土资源总是被证明无法适应向先进生产方式的转变。17世纪,俄罗斯人在学会有熟练劳动力参与的制造业和采矿业的基本技术后,使用了两个世纪。其工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即从重工业进入蒸汽动力和电力的阶段,仍然是西方人在19世纪80—90年代开启的。这也成为苏联经济的基础,直到现在,苏联仍然在不断发展第一代机械化工业,而二战后的西方经济已经进入自动化生产时代,苏联仍未显示出跨入自动化生产时代的能力。在20世纪60—70年代,俄国政府再次被迫依靠外国的资金与技术,就像其历史上一样,用原料作为交换。这就是革命半个世纪后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现实。革命的目的之一是将俄罗斯从对“殖民地”经济的依赖中解放出来,而如今的苏联政府则再次邀请外国人投资,并对外国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原文注】 俄国的资本家,如大地主和富商等,对现代社会的投资技巧知之甚少,以至于无法开展企业所需的金融业务;无论如何,他们都更愿意将自己的钱拿去买帝国政府的债券(因为它们无限信任其安全性),而不愿冒风险进行工业投资。只有在外国人承担了主要风险冲击之后,本土资本才会进入重工业。因此,在革命前夕,俄罗斯工业投资的1/3及其主要银行一半的银行资本都是源于外国的。 ㊟ 【Bertrand Gille, Histoire economique et sociale de la Russie (Paris, 1949), p. 187, and П. А. Хромо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 в XIX–XX веках (1800–1917), [М], 1950, стр. 386.】
对于这些靠自身白手起家的人,影响他们政治观点的因素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事实——高关税。刚刚起步的俄国工业,如果不是靠着关税政策的庇护,根本不可能在英国人或德国人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生存下来,到19世纪末时,关税措施变得越来越严厉了。
因此,俄国富商阶层在经济活动中胆怯和保守的特征也被复制到了其政治活动中。他们的内心具有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但是又不愿表露出来。19世纪中期,当俄国的知识分子与政府开始发生激烈冲突时,他们则在一边冷眼旁观。1905年,一部分俄国企业界的显要人物曾经尝试建立自己的政党,但只是纸上谈兵,没能付诸实施,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加入了保守的十月党。在俄国第一届国家杜马(1906年)中,议员中有2名企业家和24名商人,占议员总数的5.8%。对于一个本应在俄国体现出“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机构中,资产阶级代表所占的份额着实少得可怜。这种政治上的无能首先应归咎于一个建立在数个世纪经验之上的信条:在俄国,通往财富之路不是与政权对抗,而是与其合作。与之相伴的另一个信条是:在竞争者为了政治权力而相互争斗之时,静观其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因此,在1917年,当自己的命运凶吉难卜的时候,企业家和商人们依旧无所作为是毫不奇怪的。他们既不支持沙皇政权,又不支持临时政府,亦不支持反共的白卫运动。那些有钱的,打点行装逃到了国外;那些没钱的,则一边旁观着革命派知识分子与民族主义军官之间的对决,一边静候着那从未有过的更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