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O2O运用到企业管理上
在深入调研了富士康、海尔、华为等大型企业之后,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员工离职往往不是因为工资,有人离职后甚至工资比之前还低。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是没有存在感,不光离职的员工,在职职工消极怠工、顶撞领导等原因也是因为缺乏存在感。不光是几千几万人的大企业,几个人的小企业也一样。在信息异常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随着微博的强势引导,员工对于存在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员工,他长相平凡,性格软弱,爱吐槽,全身上下最大的存在感来自于所佩戴的一副框架眼镜,或者嘴边的一根烟,却还经常被人只记住眼镜而忽略本体。你要管理好员工、理解员工、了解员工,首先要从他们想要的存在感开始。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存在感,最重要的含义还是一种认同感和参与度。认同包含了来自于别人和自我的认同,至于参与度,说穿了就是要Iamin,这可能是他的朋友圈,或是某次聚会,也可能是他在公司,他的整个职场,甚至他的人生。
人生这回事,其实对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David Brooks认为,总的来说,有两种思考人生的方式:精心策划的人生和被召唤的人生。前者便是那种存在感超强的主动,相比之下,后者则弱了很多。
充满存在感的人总是处于各种中心位置,哪怕是被八卦;而缺乏存在感的人却多半都是默默无闻地飘过,有点儿类似我们俗称的路人。不过也不能忘记另外一个词:低调。而这些人的内心却往往像烈火一样炙热,对于存在感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当受到比自己有存在感的人刺激,每当这个时候,强烈的灼烧感让他很难受。
至于那些总是感觉自己缺乏存在感的人,由于缺乏肯定和被认同,时间一久就会堕落,就变成了你最不想看到的员工,或者离职的员工。因为员工离职之后再就业时今天面试,明天发工装,过不了几日组长找谈话等,存在感十足。
就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些企业在线上搞一些活动,比如答题活动,所有人都可以出题,而且只要出的题和企业有一点关系就可以被选入,选入之后,全公司、全集团所有人来回答,而这个出题的人瞬间成为公司的明星。这时我们看到了,有的员工为了答题都会自己掏钱拍写真附在题目旁边,存在感倍儿足。
而答题的人看到“某车间、某生产线、某小组的某某出题:我们企业成立于哪一年”,心理不服感非常强,而且一看这个题目,太简单了,这么简单都可以发上了,我也可以啊,他就会主动学习企业的一些文化知识和生产知识。而当你出题之后我会告诉你,你的题目被企业收录了,将会在明年6月第二周发布,那么,你就不会在6月前辞职。而且害怕我把你辞退,你还主动学习了企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企业的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而大家为什么答题呢?就要和线下结合起来,如何设置规则,按规则回答问题的员工有奖金。总之要非常公平、非常容易才可以。
出题的容易、答题的容易,线下线上联动,用O2O的形式就解决了企业员工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