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度的场景连接
如果换成百度会怎么样?
相比于腾讯,百度在场景连接方面有着一定优势,因为百度在PC互联网时代最擅长的就是连接用户与信息(搜索的超链接本身就是一种连接)。在数据来源上,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有搜索、地图、视频、应用商店,各类数据五花八门,这一点要优于腾讯以社交为主的数据。
在社交平台上,人们的真实需求不一定会在聊天中透露(即使透露腾讯也不能使用)。试想一位用户和好友聊天时透露,最近要去天津出差,结果腾讯马上推送一批天津的酒店信息给用户,那么用户会不会觉得隐私被腾讯侵犯了?
但是如果是用户主动搜索,情况就有所区别了。搜索可以说是比社交更隐私的用户行为,它更好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发诉求。百度的需求数据更能让大数据的优势发挥出来,对用户进行智能推荐,可以实现有效的需求对接。
通过促成需求方和提供方的有效对接,未来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很有可能从收取推广费转变为收取销售提成。这种基于智能推荐的连接,也能让数据和反馈双向流动,可以促进商家产品和服务的迭代。
当然从现实情况来看,百度的支付布局较晚,账号体系也弱于腾讯和阿里,能否成为O2O大战的赢家还有待观察。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无论是从具体实践、用户反馈以及腾讯财报的情况来看,微信的O2O想象空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反而越来越像一个QQ的孪生兄弟,其未来可拓展的空间仍是腾讯的老本行:游戏和互联网增值业务;貌似不温不火的百度,前期发展出了14个用户过亿的App,在团购、地图、视频、音乐、文学等领域都构建了消费场景,随着技术的逐渐起效、支付短板的补齐,后发制胜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