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柏拉图的生平

柏拉图于公元前 428/427 年生于雅典,这是伯里克利去世的第二年,这一年苏格拉底大概 42 岁。雅典文化欣欣向荣,柏拉图的家庭也是雅典的名门望族,他幼时接受的教育包括雅典文化在艺术、政治和哲学各方面的丰富内容。他父亲把自己家族的世系追溯到雅典古代的君王们,并继续往上追溯到波塞冬神。他的母亲珀里克提俄涅是查米德斯的姐姐、克里提亚斯的表妹,这两个人都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随着雅典的衰落而出现的短暂的寡头统治时期的领导者。在柏拉图幼年时期,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改嫁给了皮里兰佩,此人曾是伯里克利的一个好朋友。尤其是在他母亲这一边的先辈中曾有一位是立法者梭伦的一个朋友,而她家族的另一个远亲则是公元前 644 年的执政官。

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柏拉图学到了很多有关社会政治生活的东西,并在早年就培养了一种为公共政治服务的责任感。但柏拉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阶段的亲身见闻影响了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看到这种民主制产生不了伟大的领导者,他也看到它如何对待雅典城邦最伟大的公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受审时柏拉图在场,并且愿意为苏格拉底的罚金作担保。雅典的衰败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这些很可能导致了他对民主制的绝望,转而开始构想新的政治统治概念,在这种概念中,权威和知识适当地结合在一起。柏拉图总结说,如同在一艘船上,领航员的职权是建基于他的航海知识上的,国家这艘船也应该由某个具备充分知识的人来领航。他在《理想国》中详细论述了这一主题。

公元前 387 年柏拉图大概 40 岁的时候,他在雅典建立了学园。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西欧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大学,柏拉图掌管学园前后凡 20 年。学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原创性的研究追求科学知识。虽然柏拉图尤其关注于对未来统治者的教育,不过他确信,他们的教育必须包括严格的理智活动——这里他是指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学园对科学的强调和柏拉图同时代的伊索克拉底3.1 柏拉图的生平 - 图1形成鲜明对照,后者采用了更加实用的方法来训练青年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科学在伊索克拉底那里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为他认为纯粹的研究没有丝毫的实际价值或人文意义。但是柏拉图将数学纳入课程安排的核心,他认为,为那些将掌握政治权力的人所做的最好的准备是对真理或科学知识超功利的追求。一群出色的学者加盟学园造成了超出以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知识的重大的进步,这也使得著名数学家欧多克索率领他的学派从西西索斯赶来与柏拉图在雅典的学园合并。

苏格拉底被处死使柏拉图对政治的幻想从内心深处破灭了,也使他个人从积极的公共活动中退身出来。不过柏拉图继续教导说,严格的知识必须被用来对统治者进行正确的训练。他由于这一观点而声名远播,他受邀至少去了叙拉古三次以教导年轻的僭主狄奥尼索斯二世。他的努力没能获得成功,因为他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开始得太晚了,而此人性格也太过软弱。柏拉图此后继续从事著述,直到公元前 80 岁去世时,他依然活跃在学园。

柏拉图在学园授课时不用任何笔记。因为他的讲授从来没有讲稿,它们也就从来没有出版,虽然他学生们的笔记被人们广为传阅。例如,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 367 年在他 18 岁进入学院时,就对柏拉图的讲授做了笔记。不过柏拉图创作了 20 多部哲学对话,最长的一部有 200 多页。学者们对这些对话创作的先后年代争论不休,但是现在一般都把它们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早期作品,由于它们对伦理问题的关注而通常被称为苏格拉底对话。这其中包括《申辩篇》《克里托篇》《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欧绪弗洛篇》《欧绪德谟篇》《克拉底鲁篇》《普罗泰戈拉篇》和《高尔吉亚篇》。第二组包括《美诺篇》《会饮篇》《斐多篇》《理想国》以及《斐德若篇》,在这些作品中,理念论和形而上学理论得到了详细的说明。柏拉图在其晚年创作了一些方法上更成熟的对话,它们时常展示出一种不断加深的宗教信念;这些对话包括《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莱布篇》《蒂迈欧篇》和《法律篇》。我们找不到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为我们提供柏拉图思想的图解式的布局。不同的对话处理着不同的问题,而他的许多处理方式由于时间前后不同而是有变化的。但不管怎样,主导性的主题在每篇对话中均有出现,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