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皮尔士
皮尔士的生平
查理·皮尔士 1839 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镇。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一位著名的数学教授。在他的父亲的指导下,他先是在家接受了数学、科学、哲学的教育。在 16 岁到 20 岁期间,又在哈佛大学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在他拿到数学和化学的硕士学位后,他在哈佛的天文台工作了 3 年,并于 1878 年发表了他的有关光度学的研究成果。从 1891 年三十年间,他都在为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协会工作。他也曾在很短的时间内在霍普金斯大学任逻辑学讲师。但是,他从未得到过大学里的全职教席,这大概是因为他性格怪僻,掩盖了他的杰出才能。由于没有一个正式的学术身份,他的著作遭到出版商的拒绝和冷落。所以他生前仅仅有很少一部分作品面世。而且,他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凭他的才能所应得的名声。在他逝世几十年后,他的著作才被搜集、整理成数卷。这些作品是创造性思想的杰出成就。晚年,皮尔士经济拈据、身体恶化,又不见容于社会。在这些艰难的年头里,他的忠实朋友威廉·詹姆斯不仅帮助他,而且成了使得皮尔士关于实用主义的创造性思想进入到全世界整整一代人的思想的一个渠道。
意义理论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的核心在于它对词如何获得意义给予了新的解释。他由希腊词 pragma (意思是“行动”或“行事”)创造了 pragmatism(实用主义)一词,意在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词是从某种行为里得到意义的。只有当我们能把我们的观念翻译成某种操作行为时,这些观念才是清楚明白的。例如,“硬”和“重”这两个形容词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我们能够设想出某些与这些词相联系的具体效果。因此,“硬”是指不能被很多东西划破,而“重”是指如果我们松开它的话它就会下落。皮尔士强调效果在词的意义上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他认为,只要一个硬的东西和一个软的东西没有被实验证明有什么不同,那它们就完全没有什么区别。皮尔士就从这些简单例子中概括出了意义和知识的特性。他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观念就是我们对于它们的可感效果的观念”。也就是,如果词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能够应用一个操作性的公式,即“如果 A 那么 B”。这公式的意思是,当特定对象出现时,我们可以期望特定效果会随之而来。因此,如果一个词指向一个没有可以设想的实际效果的对象,这个词就没有意义。
皮尔士很大程度上是受科学语言的影响,因为科学语言尤其能够满足这种对于意义的实用主义检验。他反对理性主义的理论,因为后者主张有效性仅仅是依据于概念之间的一致性,与外界事物无关。早期的经验主义试图证明理性主义的缺陷。但是,皮尔士发现理性主义的那些假设依然还在逍遥法外。例如,笛卡尔认为,理智上的确定性在于“清楚明白”的观念,而对于这些观念我们用直觉来把握。这样一来,我们的心灵就是能够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进行成功运作的纯粹的理论工具。皮尔士反对所有这些假设,他认为,思考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生,而不是与背景隔绝开来的。我们得出意义,不是通过直觉,而是依靠经验或实验。因而,意义不是个人性或私人性的,而是社会性、公共性的。再说一遍,如果不能够通过概念的效果或公共性的结果来对之加以检验,这些概念就是无意义的。他相信,这对于区分有意义的论点和无意义的论点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当我们在互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
信念的地位
皮尔士认为,信念介于思想和行动之间。信念指引我们的欲望,也决定我们的行动。但是,信念会为怀疑所“动摇”。思想的事业正是开始于“怀疑的刺激”引起我们为获得信念而奋斗的时候。我们试图通过思想来坚定我们的信念,这样我们的行动就有了指导。在皮尔士看来,坚定信念的方法可以有几种。首先是固执的方法,人们可以靠这种方法死抱着信念不放,拒不加以怀疑,拒不考虑那些支持旁的观点的论证或证据。另外一个方法是拿出权威,当拥有权威的人以施加惩罚相威胁来要求人们接受一定的观念的时候,情形就是如此。还有一种方法,即柏拉图、笛卡尔、黑格尔那样的形而上学家或哲学家所用的方法。在皮尔士看来,这些哲学家对信念问题的解决是看概念是否“合乎‘理性’”。皮尔士觉得所有这些方法他自己都不同意,其原因正在于:这些方法不能够达成它们的目的,即坚定或确定信念。它们不具有某种与经验和行为的联系。
因此,皮尔士提出了第四种方法,即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就是它有现实的经验基础。上面所说的固执的方法、权威的方法以及理性的方法都依赖于我们内心所拥有的那些纯粹是我们思维的结果的东西。相反,科学的方法建立在这样一个设定之上,即有真实的事物,这些事物完全不依赖于我们对它们的看法。而且,由于这些真实的事物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们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观察者。因此,建立在真实事物上的信念是可以被证实的,而且,坚定这些信念是公共性的而不是私人性的行为。事实上,我们既不可能同意也不可能反对依靠上面前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因为那三种方法是不指向任何其结果或真实存在可以被检验的事物的。固执的方法很明显是不理性的。权威的方法是排除争论的。先验推理的方法,由于它与事实相隔绝,所以可以允许对事物的几种不同的解释都加以肯定。大陆理性主义所产生的那些互不相同但各自都说得通的形而上学体系就是例子。
方法的要素
皮尔士认为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作为解决不同信念间的矛盾的手段,他觉得这种方法可以战胜个人的偏见。第一,科学的方法要求我们不仅说出我们所相信的真理,而且要说出我们是如何达到它的。达到真理的过程应该能够被那些感兴趣的人重复,以检验是不是会出现同样的结果。皮尔士不断地强调科学的方法的公共性或团体性特点。第二,科学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自我批判性。它把自己的结论置于严格的检验之下,而且,它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表明,一种理论的结论是根据新的证据和新的思维而调整的。皮尔士说,这也应该是我们对于一切信念所抱有的态度。第三,皮尔士认为,科学需要科学团体的所有成员的高度合作。这种合作防止了任何个人或组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改变真理。因而,科学的结论必须是所有科学家都能得出的结论。同样,在信念和真理的问题上,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这种经验研究的方法意味着任何合法的观念都必须有某种实践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