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中世纪的结束
对于中世纪的大多数哲学家来说,天宇低垂,暗示着天国和人世的密切结合,也就是哲学与神学的结合。在这个时期,哲学实际上是神学的婢女,它为神学的各种教条提供了一种由推理得出的说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前曾关注过人的日常事务何以能够且应当与实在的永恒不变的结构以及神发生联系的问题。但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融合是一种不牢固的融合。一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的非一神论哲学和基督教对人格化的上帝的信仰之间的相容性上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此外,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在这段时期是通过穆斯林的思想家才为人所知,而这些思想家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方式很难为基督徒所接受。阿奎那试图重新解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使之基督教化,以克服这种不相容性。然而,哲学现在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它正在做着一件它起初并不打算做的事,那就是为启示的宗教提供一种理智的和形而上学的根据。哲学以前也没有受到过一个像中世纪教会那样的机构的压制。当然,就算是那些最早的哲学家,在他们的学说威胁到现状时,也曾身陷道德上的风险之中。毕竟,苏格拉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处以死刑的,而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也就是为了不让他的同胞们“第二次对哲学犯罪”。但不管怎么说,古代哲学还是或多或少自由地向真理的追求引导它去的任何地方推进。由于仅仅把自己限于进行人的推理活动,哲学就可以仔细研究人的本性、伦理、宇宙、上帝以及政治权威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之下,中世纪哲学精神突出的不同点则在于:它的出发点牢牢地固定在基督教神学教义上,而且整个文化氛围都受到教会统治的影响。
中世纪末期,宗教与哲学之间的中世纪的联姻变得紧张起来,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二者之间出现了决定性的分裂。文艺复兴——字面上的意思是“再生”——是指发生在 15 世纪和 16 世纪的古希腊学术的复兴。许多古代哲学家和别的伟大著作家的著作再一次成为人们能够得到的东西。中世纪的学者往往只是间接地熟知像柏拉图这样的古希腊的思想家,他们是在普罗提诺和奥古斯丁的著作中读到有关这些希腊思想家的内容的。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希腊文原稿从雅典被带到了意大利,于是这些文本现在可以直接接触到了。例如,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建立了一个学园,柏拉图的哲学在那里成了主要的研究科目。这种学术的影响力,被那不勒斯和罗马的类似的学园所增强,进一步削弱了亚里士多德思想和经院哲学方法论的支配地位。对文本的直接接触也产生了一种对语言的深深热爱。
古希腊和罗马文献的发现产生了一个结果,那就是鼓励了一种新的写作风格,这种文风没有中世纪作者的文本那么正规,而且它的表达日益以本国语言的形式出现。随着本国语言的运用,这些文献越来越成为民众的财产。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本国语言的做法,由于使民众得以直接接触《圣经》的内容,终于在宗教思想中造成了广泛影响。谷登堡
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最为有力地促成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它使书籍成为容易得到的了,变得更小、更容易携带,价钱也便宜了。印刷厂很快在巴黎、伦敦、马德里以及意大利的苏比亚科( Subiaco )修道院出现了。书籍的制作和本国语言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哲学写作的方式,隐含在这些活动之中的解放的意义导致哲学家们更多地去进行原创性的思想构建,而不是仅仅对权威思想家的思想加以评注。最后,近代的哲学家们将以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来撰写他们的论著,因而洛克和休谟用英语写作,伏尔泰和卢梭用法语写作,康德则用德语写作。
随着对柏拉图哲学重新开始关注,人们也重新燃起了对伊壁鸠鲁、斯多葛主义甚至怀疑论的兴趣。一种新的哲学也诞生了,这就是人文主义哲学,它着重研究古典著作家以及人的理性在发现真理和构成社群方面的核心作用。人文主义哲学家并不拒绝宗教,而只是断言,通过并非直接得自宗教的方法和假设,可以对人的本性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文艺复兴期间发生在思想方面的其他变化也影响到哲学。欧洲许多国家开始进行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科学家从一种非宗教的观点出发研究物理世界的构成。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怀疑主义和科学革命等方面的哲学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