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词汇
A
Aesthetics 美学 有关对作为判断艺术作品的标准的“美”或“美的”概念的分析的哲学分支。
Agnostic 不可知论者 指这样一种人,他既不相信上帝存在,也不相信上帝不存在,因为无论哪一方面都得不到确实的根据。
Analytic statement 分析陈述 一个由于谓词已包含在主词中而必然为真的陈述——例如:“所有的狗都是动物”,在这句话中,“狗”这个词已包含在“动物”这个概念之中。
A posteriori 后天 字面意思是“后于经验”;后天知识是来自于经验的知识,与“先天”知识相对(详后)。
Appearance 现象 某物将自身显现于我们的感官的情状,与它真正的实在相对。例如,桨在水中显得是弯的,但它实际上并不是弯的。
A priori 先天 字面意思是“先于经验”;先天的知识是在经验之前或独立于经验的知识。例如,根据某些哲学家的看法,即使我们并没有经历一切事件,我们也知道“每一事件都有一个原因”。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当代的一种理论,它试图在计算机中模拟人的心灵的认识活动的状态。
Authority 权威 我们的神学知识的一个来源,尤其是对那些坚持信仰的奥秘超越人的理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而言。
Autonomy 自律 字面意思是自我规范,独立于外部的权威;意指为自己的行为立法或确立行为规则的自由,与他律( heteronomy )(服从别人制定的规则)相对。
B
Becoming 生成 在黑格尔思想中,生成的世界是指我们日常经验、人与事物在其中形成和消灭的世界。
Behaviorism, logical 行为主义,逻辑的 一种关于心—身问题的当代理论,与吉尔伯特·赖尔将心灵的事件还原到感觉的输入与行为的输出有关。
Being 存在 形而上学的一个一般术语,指终极的实在或实存。真正的存在在柏拉图看来,就是永恒理念的领域。
C
Categorical imperative 定言命令 在康德的道德理论中,定言命令是无条件的道德法则,它被理解为任何理性存在者的责任。定言命令与假言命令( hypothetical imperative )相对,后者允许例外。
Categories 范畴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用语,指人的心灵带给认识的概念,如原因与结果、空间与时间。
Causality 因果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一个事件必然跟随另一个事件之后发生。
Cause 原因 具有在另一事物产生一种变化、运动或作用的力量的某事物;这种变化(结果)能根据原因的活动加以解释。Change 变化任何事物的变更、某事物的各个部分的重组、以前不存在的某物的形成、某事物的衰退和消亡。
Chinese RoomArgument 中文房间 论证由约翰·塞尔( John Searle )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旨在反驳强人工智能倡导者认为被恰当编程的机器能产生认知性的心灵状态这一论断。
Cogitatum 所思 指思想的内容;因而,思想( cogito )也就是思想某物( cogitatum )。
Cogito 我思 拉丁语的字面意义是“我思想”( I think ),笛卡尔用它来描述作为一个思想者的自我。
Cognition 认识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指知识或认知的活动。
Cognitive meaning 认识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者和分析哲学家的用语,它所涉及的陈述的真要么是由定义所决定的,要么是由经验实证所决定的(参见, Verification principle,“证实原则”)。
Contingent 偶然事件 一个并不必然的事件,即,它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这取决于其他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的事件。
Cosmological argument 宇宙论证明 一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它建立在这样一种观点的基础上,即,整个宇宙的存在一定有一个最初的原因。
D
Deconstruction 解构 与德里达有关的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它试图表明在哲学体系中所有两极对立概念实际上是自我反驳的。
Deconstruction 演绎 指一个推理的过程,通过它,心灵将一个命题的真和另一个命题的真联系起来。其方式是推出第二个命题的真包含在第一个命题中,并因此来自于第一个命题(参见, Induction,“归纳”)。
Determinism 决定论 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每个事实以至整个宇宙都是由先前的事实或事件决定或引起的;人的行为和历史事件严格遵循因果律或必然联系。所以,根据这种观点,人并不具有自由意志或产生独立或真正选择的能力。
Dialectic 辩证法 对话(苏格拉底)、对立面的斗争(黑格尔)或物质力量的冲突(马克思),能产生动态的变化。或建立在对对立命题分析基础上的推理过程。苏格拉底使用辩证方法进行教学,在意见和知识之间作出区分。黑格尔和马克思发展了历史的辩证法概念,对黑格尔来说,对立的理念是关键,而对马克思来说,历史被解释为物质力量的冲突。
Dionysian 酒神的 尼采的哲学概念,指生命的力量。对尼采而言,真正的文化是酒神和日神因素的统一,后者是对形式和美的爱。
Dogmatism 独断论 不经理性论证或经验论证就进行肯定断言的做法。
Dualism 二元论 一种持下述观点的理论:存在两种独立的、不可通约的实体,如心与身、观念的精神世界和可见的物质世界,或者善与恶的力量。二元论与一元论和多元论相对。
E
Empiricism 经验论 这种理论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因此,它否认人具有先天的知识,也否认人可以只通过运用理性来推出知识。
Epistemology 认识论 研究知识的本性、起源、范围和有效性的哲学分支。
Essence 本质 主要特征;使一个事物是此而非彼的属性或必然功能。
Ethics 伦理(学) ( 1 )人的行为的一套规则;( 2 )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可取和不可取这些判断的研究;( 3 )关于责任或义务或我们为什么“应当”以某种方式去行动的理论。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 20 世纪的一种哲学运动,其主要代表是萨特和梅洛–庞蒂。对萨特来说,存在主义的中心论题是“存在先于本质”,即在人作出具体决定并选择做什么事情从而规定他们自己之前,人并没有被给定的身份。
Extension 广延 在笛卡尔那里,指自然物由于具有时空维度而具有的性质。
F
Fintude 有限 具有可规定的限度。
Form, theory of 理念,理念论 柏拉图的观点,认为最高的实在存在于精神的领域中,它包含事物的原型,如:“三角形本身”“人性”或“正义”等。
Free will 自由意志 主张在某些情况下意志独立于先前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作出决定或选择的理论。
Functionalism 功能主义 当代的一种关于心—身问题的理论,主张心灵的事件依赖于心灵过程的网络、通道和相互联系,但并不依赖于构成它的任何特殊的物质材料,如神经元( neurons )。功能主义主张承认这样一种可能性:心灵事件可以在非生物的系统中(如在硅片上)发生。
G
Gestalt theory 格式塔(完形)理论 20 世纪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主张我们的知觉经验是同时由形式、结构、感觉、意义和价值等一整套特性构成的。
H
Herd-mentality 畜群精神 尼采哲学的一个观点:人们常常被降低到庸人的普通水准。
I
Idealism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终极实在的观点,与将整个实在看成是由物质组成的唯物主义相对。
Identity theory 同一论 当代关于心——身问题的一种理论,与之有关的人物是大卫·阿姆斯特朗( David Armstrong )和 J. J. C.斯马特( J. J. C. Smart ),他们主张将心灵事件还原为大脑的活动。
Illusion 幻象 一个错误的印象,如一个视觉的幻像,或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指从一个深层的愿望中产生出来的虚假信念。
Impression 印象 休谟的术语,由感觉和心灵的反映所构成。
Indeterminism 非决定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意志不依赖先前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而作出决定或选择。
Induction 归纳 从对一些特殊事实的观察到对所有相关事实的概括(或结论)的过程(参见,Deduction,“演绎”)。
Innate ideas 天赋观念 天生就有的观念,我们不需要来自经验的证明便知道这些观念。
Instrumental 工具性的 一个事物、属性或行动,当它只是达到别的目的的手段时,就是工具性的,与“内在性的”( intrinsic )相对,后者描述为自己而存在的事物、属性或行动。
lnstrumentalism 工具主义 杜威提出的理论,认为就思想产生实践的结果来说,思想是工具性的。
Intrinsic 内在性的 如果一事物、属性或行动为它自己存在,则它是内在性的,它与“工具性的”( instrumental )相对,后者是指一事物、属性或行动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Intuition 直觉(直观) 对自我、外部世界、价值或形而上学的真理的直接的无中介的认识,不需要界定观念、论证结论或建立推论。
Logical positivism 逻辑实证主义 20 世纪分析哲学传统中的一场运动,它建立在证实( verification )原则的基础上。
M
Materialism 唯物主义 这种理论认为物质构成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基础。所以物质和物质力量的结合可以说明实在的一切方面,包括思想的本性、历史和经济事件的过程,以及建立在身体感官愉悦和物质充裕基础上的价值标准;它反对将精神或心灵以及自然中的理性目的置于首位的观念。
Metaphysics 形而上学 关于实在的最高本性问题的哲学分支。与致力于研究自然的不同层面的科学不同,形而上学超越特殊的事物去追问更加一般的问题,如:自然的背后是什么,事物如何形成,事物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是否存在一个不发生变化因而是知识确定性的基础的领域。
Monism 一元论 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实体的观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一元论。一元论与二元论和多元论相对。
N
Nihilism 虚无主义 认为不存在任何价值的观念。在尼采看来,“上帝之死”所带来的是对绝对的价值观念和客观、普遍的道德法则的否弃。
Noumenal world 本体界 与现象界相对的真实世界。根据康德的看法,本体界是不可知的。
O
Ontological argument 本体论证明 一个来自安瑟伦( Anselm )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认为上帝被定义为可能有的最伟大存在,所以他必然存在。
Ontology 本体论 对存在的研究,它来自于古希腊语“ontos”和“logos”,前者的意思是“存在”( being ),而后者的意思是“科学”( science ),这一研究与形而上学领域有关。
P
Participation 分有 柏拉图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念,指现实世界的事物是对理念领域中的理念原型的模仿。
Perception 感知 我们借以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性途径。
Phenomenal world 现象界 在康德理论中,现象界与超越我们认识的本体界相对。
Phenomenology 现象学 20 世纪由胡塞尔开创的一场哲学运动,在对认识的说明方面主张,我们不应超越由现象提供给意识的材料。
Pluralism 多元论 这种观点主张,构成世界的实体不止一种或两种,这一理论与一元论和二元论相对。
Positivism 实证主义 19 世纪由孔德所开创的一场哲学运动,它主张我们应当反对任何不以直接观察为基础的研究。
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 当代大陆哲学的理论,它反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的这样一种假定:世界能以一种统一的系统来加以解释。
Post-structuralism 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立场的激进延伸,主张小说和哲学的文本是完全封闭的系统,而它们的意义来自于个体的读者赋予文本的东西。
Postulate 公设 指在康德理论中所说的一个不能证明的实践的或道德的原则,如上帝的存在、自由意志或不朽,这些只能信仰,为的是使我们的道德责任成为可能。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20 世纪的一场哲学运动,与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它主张,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的哲学理论没有什么价值。
Prime mover 第一推动者 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一个观点,认为存在着一个一切事物的第一因,而它自己并不需要一个原因。
R
Rationalism 理性主义 这种哲学观点强调人的理性无须借助感觉印象而把握世界基本真理的能力。
Relativism 相对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知识,真理对于每个个体、社会群体或历史时期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是相对于认知主体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S
Scholasticism 经院哲学 中世纪诸学派在宗教和哲学上的治学方法,它强调演绎逻辑和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大人物的权威。
Sense-data 感觉材料 我们通过我们的感官而接收到的信息要素。
Skepticism 怀疑 论怀疑知识的基本成分的倾向。还指与柏拉图学园、皮罗、塞克斯都·恩披里可( Sextus E mpiricus )有关的古希腊学派。
Solipsism 唯我论 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solus”和“ipse”,前者的意思是“独自”( alone ),而后者是“自我”( self )的意思。唯我论主张一切存在的知识的本源完全只是自我,它有时会导致这样的结论:自我就是唯一的实在。
Sophists 智者 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的一些四处活动的教师,他们主要训练年轻人从政,所以他们强调修辞学和说服听众赢得辩论的能力而较少关心追求真理。
Sovereign 主权者 独立于任何其他的权威或管辖权的人或国家。
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 当代大陆哲学的一种理论,它与费迪南德·德·索绪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名字是分不开的。这一理论认为,一个事物的意义是由它的背景文化结构所规定的,这一结构又是以两极对立的概念——如光明和黑暗——为基础的。
Substance 实体 一个分离的、独立的物;它构成现象的基础;是作为事物的其他属性的基础的本质。
Syllogism 三段论 一种推理的形式,例如:一切人都是要死的(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
Synthetic statement 综合陈述 在康德的理论中,一个综合的陈述给主词增加了它本来并不包含的观念,例如,“一条狗能帮助猎取狐狸”,但这并不是对所有的狗都是真的。综合的语句与分析的语句相对,在后者中,主词包含谓词。
T
Teleology 目的论 它来自于古希腊文“telos”,即“目的”。它是对人性的目的和历史事件的目的的研究。
U
Utilitarianism 功利主义 一种伦理学理论,与边沁和密尔有关。这种理论主张,一种行为如果产生和任何其他可选择的行为一样多的或更多的善,那么它就是道德上善的。
V
Verification 证实 论证或通过证据或推理的形式规则证明某件事是真。
Verification principle 证实原则 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原则,主张一个陈述是有意义的必须满足:( l )它断言某事是真,只是因为所使用的词必然或总是要求这个陈述是真(如在数学中);或( 2 )它断定某事能通过经验的证实被判断为真或假。
W
Wager, Pascalʼs 赌博,帕斯卡的 帕斯卡提出的一个主张:当理性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上帝存在的时候,我们应当被这种信仰产生的好处所推动去信仰上帝。
此说不确,应为“后者是有条件的命令”。——译者注↩
格式塔理论主要针对英国经验论所提出的“心理原子主义”( the classical atomistic psychology )的。心理原子主义认为:先有某些基本的感觉要素(如简单观念、简单印象等)被“给予”我们,然后这些东西再层层加合成并“给予”我们复杂的感觉观念和各种经验。格式塔理论则认为,知觉经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感觉和对感觉的理解是同时进行的——甚至就是同一个过程,我们究竞把某个东西“感觉”为什么东西(例如把“鸭兔图形“看成鸭子还是兔子,从而该图形的某个部分究竞是鸭子嘴还是兔子耳朵),要看我们基于经验的整体而进行的理解和解释。因此任何知觉经验都并不是互相孤立的知觉元素的简单加合,而是一开始就受到整体规定的东西,是被“建构”的东西,而不是纯粹被“给予”的东西。——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