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读者
当1972年这本《实践理论大纲》出版时,布尔迪厄已经出版了不止一本书了。后来成为经典的《继承人》[与帕斯隆(Jean-Claude Passeron)合著]已经于1964年出版。《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工作和工人》和《失根》三本中描述的20世纪6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对于布尔迪厄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他曾经学习的地方,也是他的思想经过验证逐渐成熟的地方。今天来重读《实践理论大纲》这本书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本书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卡比尔民族学研究三种,写于60年代中期,有着与民族学既成制度的决裂所必需的自由和大胆的精神,并以经验的方式系统地批评了当时在巴黎知识分子们心中有着至高无上地位的结构主义。
一个与“学科之王”——哲学——保持距离的年轻人,在阿尔及利亚的冲突中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正是在这里,作为民族学家,而后作为社会学家的“使命感”生根发芽。在支持独立事业的同时,人们应该竭尽全力地理解并尽可能地让更多人理解这一支离破碎的社会的悲剧,而不仅仅是狂热地在政治上无条件地支持。我们在政治上还能听到一些抗议的呼声,但是知识界的辩论却被禁锢在由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和结构主义组成的排他系统中。因此,正是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在知识界的论战氛围中,布尔迪厄通过对卡比尔人的亲属关系、经济和仪式的研究,建立了其主要概念以及他对于社会世界的理解。这一理解逐渐形成了《实践理论大纲》一书,这是在方法论和问题意识上的首次总结;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他为摆脱既定思维而做出的努力,这一努力在八年后被系统地整理为《实践感》一书出版。
1980年《实践感》的出版并没有使这部1972年的作品显得过时。今天再次出版这一作品不仅提醒人们阿尔及利亚在布尔迪厄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它作为布尔迪厄的作品本身的重要性也使再版成为必要。这部作品要展示的并不是深层的统一性(在《回答》《实践理性》和《帕斯卡式的沉思》已于近日出版的今天,已经没有这个需求),但是,从更深层面上来说,这部作品在我们看来是批判态度的基石,更是对人类社会的观察视角的一次革命,其出版可以使更多人了解这部作品。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部作品在今天仍然可以很好地发挥方法入门的作用。最后,这部作品可以通过为自己解释,和其他文章一起,或者通过反对,或与其他文章相结合,描绘自己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是避免“忘本”的一种方法,而一直以来起源(genèse)对于社会学家都是十分珍贵的主题。
在历史学科向行动理论转向,人类学家以世俗的实践经验视角来重新发现仪式和传说,经济学家感觉到与人类学家结盟的必然性的今天,重读《实践理论大纲》的意义之一是重新感受这一作品一直以来不为人知的影响,而作品本身今后也必将在人文科学的中心位置上有其一席之地。
理查德·菲吉耶(Richard Figu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