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电流的较量
19世纪末,电不再止步于科学趣味,它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一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廉价、性能可靠的电灯,并在1879年首次向惊讶不已的公众展示了这一发明。当然,如果没有电,电灯将毫无用处,而爱迪生对供电也有自己的构想。他的公司,爱迪生照明公司(Edison Electric),于1882年在纽约珍珠街建成了其第一座发电厂,很快就照亮了纽约下城区很大一部分地区。其他城市强烈要求得到爱迪生的服务。他的电力系统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爱迪生对市场的占有并没有持续很久。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乔治•威斯汀豪斯。威斯汀豪斯因为发明了一种新的火车制动系统,而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原有的火车制动方法要求制动员在每个车厢都进行刹车操作,他们必须穿梭于车厢间完成列车的制动。威斯汀豪斯开发出了一种压缩空气系统,使所有车厢可以同时被制动。赚得盆满钵满的威斯汀豪斯确信—很大程度上缘于爱迪生的成功—这是绝不能忽略的赚钱买卖,所以决定进军电力生意。同时,他也自认为知道打败爱迪生的方法。
输送电流有两种方式:直流电(DC),其电流方向不变;或者交流电(AC),其电流往返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每秒改变多次。爱迪生的系统用的是直流电。这是经过验证的可靠技术,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不能长距离传输电力。发电厂需要离终端用户很近—在一英里之内。然而这并没有让爱迪生感到担忧,因为出于他的想象,每个城镇都将拥有自己的发电厂。
威斯汀豪斯认为自己可以用围绕交流电设计出来的系统来打败爱迪生。这一技术更为复杂,也不大受人理解—爱迪生认为它过于复杂,不可能派上用场—但威斯汀豪斯赌上运气,认为如果他的工程师们能让它运作起来,它会廉价得多,因为交流电可以非常经济地跨长距离传输电力。这样,一个发电厂就可以给一大片地理区域供电。另外,威斯汀豪斯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他最近雇用了一名聪颖的年轻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承诺自己有办法解决交流电系统存在的很多技术挑战。
于是,这场为了争夺电力市场控制权的历史性较量,对战双方就这样定了。这将是交流电对阵直流电的比拼,爱迪生的队伍站在直流电一方,威斯汀豪斯的阵营位于交流电一方。历史学家将这场比拼形容为关于电流的较量。
较量的首战胜利属于威斯汀豪斯。特斯拉兑现了他的承诺。到了1888年,威斯汀豪斯建成了他的第一座发电厂,业务供不应求。这令爱迪生,以及所有生意依赖于直流输电的人们极为担忧,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用了很快就会过时的技术。
但是直流电的支持者们并不打算不战而降。也许直流电单在技术优势上无法打败交流电,但是还有其他非常规的方法,可以令舆论重新倒向支持直流电的一边。1888年6月5日,《纽约邮报》上发表了一封信,它标志着这场争斗进入了更血腥的新阶段。
这封信的作者名叫哈罗德•皮特尼•布朗,是一个年方三十、默默无闻、自学成才的电气工程师。他落笔毫不留情。“交流电,”他声讨道,“该用令人厌恨,或者更强烈的字眼来形容。”他承认,使用交流电确实比直流电成本低,但是让交流电线穿过社区,人们是在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命置于险境。他警告说:“头顶上的一根交流电线,就像‘火药厂里燃烧的蜡烛’一样危险,不可避免会有人因此丧生。”接着,他又坚称,“一根直流电线绝对安全。人们真的愿意为了多攒下几块钱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这封信引发了激烈的论战。交流电的支持者称他的指控毫无根据,但是爱迪生意识到机会来了。他想,也许布朗觉察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也许让顾客确信交流电有危险能使他们远离交流电。这个策略值得一试。最起码,暗中给布朗点钱,让他为自己摇旗呐喊,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而沉浸在自己刚刚获得的名声和关注中的布朗,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