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致死
上吊的方便操作性和可逆转性可能使它成了调研濒死体验的首选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人接近死亡的边缘,而研究者们也尽职尽责地探索了这些方法。尤其是剑桥的生理学家约瑟夫•巴克罗夫特爵士,他将这些实验称为他的“临界科考”,获得了所谓的“抗拒死亡实验专家”的名声。
巴克罗夫特第一次在实验中与死亡擦身而过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他自愿暴露在氢氰酸(即普鲁士酸)气体中。毒气室里一条和他在一起的狗九十五秒后死亡,但巴克罗夫特等了十分钟,才踉跄地走出来,胳膊里抱着那条狗,宣布他感觉头晕眼花。1920年,他将自己关在了一间密闭的玻璃笼子里,测试生存需要的最小限度的氧气量。他的同事将空气调到相当于一万六千英尺海拔高度的稀薄程度,巴克罗夫特在这个环境中待了六天,直到他的整个身体都呈深蓝色。之后,仍然是在那十年间,他在一个空气中含有7.2%二氧化碳的房间里待了二十分钟,这使他得了严重的头疼,失去了方向感。他说他可不想再重复那个实验了。然而,他与死亡最近距离的擦肩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他决定冷冻自己。
巴克罗夫特把身上的衣服脱光,躺在一个冷冻室的沙发上,窗户开着。一开始,他瑟瑟发抖,弓起身来保持温暖。他发现很难意志坚决地留在房间里。他不断地想:“我可以现在就走出去。”但是他留了下来,在大约一个小时后,一种奇怪的心理变化发生了。1936年,在耶鲁大学的一次讲座中,他描述了发生的事:
当我在冷室里光着身子躺着时,我一直哆嗦,我的四肢弯曲着,像是要缩成一团,我感到很冷。然后有一刻,我伸开双腿;寒冷的感觉不见了,继而出现了一种温暖的美好感觉;“享受温暖”这个词最适合用来描述我的情况:我在寒冷中享受温暖。
他的感受表明他离死亡非常接近了。这种现象经常在致命的低体温症的病例中见到。
在死前不久,随着神经末梢陷入混乱,人会感到强烈的热度,就好像身体着了起来一样。寒冷的受害者经常撕下他们所有的衣服,在冰雪中爬来爬去,努力尝试给自己降温。生理学家管这种行为叫“悖论式脱衣”。对巴克罗夫特来说幸运的是,他的一名助理注意到有什么不对劲了,然后带着一条毛毯和温热的饮料冲进去救了他。巴克罗夫特活到了七十四岁,最终在下班回家乘坐的公交车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