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闪电战

    即使仇恨训练有效,也不过是预防措施而已。它对那些精神已经崩溃的人毫无用处。特别是,在1940年不列颠之战期间,德军用炸弹轰炸英国城市,造成数千名男人、女人和孩子神经崩溃,它帮不了他们。为了治疗这些现有病例,军队的心理医生F.L.麦克劳克林和W.M.米勒提出了“去条件反射”的理论。其想法与使士兵免疫于战争恐惧的概念相仿,但这将是在战争恐惧已经成为事实之后使之免疫。医生们假设病患可以通过熟悉感去除恐惧。他们会将病患安置在安全的环境中,让他们听令其害怕的声音—空袭的尖啸声(或被称为“呻吟米妮”)、步枪的发射声、炸弹的爆炸声。很多病人太过紧张,就连房门的吱嘎声也会让他们陷入慌乱尖叫的状态,但是医生们希望,不断重复地暴露在这些攻击性的声音中,能够很快使他们脱敏,不再产生恐惧的反应。

    由于缺乏声音设备,麦克劳克林和米勒一开始用一个小型便携式战场警报器和“各式各样的锡盒和棍子”来模拟战场的声响。这些尝试并没有在患者那里引起多少反应。但随后,他们得到了由英国广播公司的技师安在全国各地的麦克风而录下的德国轰炸时真实战场的录音。这些录音被证明有效得多。午夜,在光线调暗的医院病房,医生们播放尖啸的警笛和持续不断的枪声。病人们从他们的房间里尖叫着跑出来,但是医生们仍然继续播放。他们站在被恐惧袭击的患者身边,握着他们的手,耐心地重复着这句话:“这些不会伤害到你。”他们的耐心得到了回报。几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小孩子通过录音‘去条件反射’的效果太好了,以至于他们到了真实的轰炸环境中,仍然继续玩他们的玩具”。不过,也许这治疗稍微有点儿过头了。

    尽管医生们可以再现战场的音效,但医院病房的环境却不够真实。麦克劳克林和米勒想知道,如果在更真实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因此他们安排了一次大规模的现场实验。1941年9月,他们带领一群受爆炸惊扰的神经症患者—包括男女老幼—进入到伦敦的一个地下防空洞。在那里他们给患者播放“仿真的空袭轰炸声”。扬声器放出炸弹爆炸声和空袭警报的尖啸声。出席实验现场的一位《联合报》的记者对场景做了描述:“声音在黑暗的地下室越来越响。枪声不断响起,接着是大炸弹爆炸。枪声又继续。更多的炸弹爆炸。随后响起火焰的噼啪声。接着消防车的声响加入了进来,其他声响继续着。”

    记者拿着一盏手电,晃过黑暗的地下室,看到了很多紧张和焦虑的面孔。但是,并没有人晕倒或者大叫。所有人都保持着平静。因此研究者放大了音量。仍然没有人神经崩溃。高兴的研究者宣称这一实验证明了他们的理论,即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暴露在“仿真闪电战”的声音里,从而转变为在空袭时对恐惧免疫的状态。

    在美国,医生们没有像欧洲的同事那样,遇到平民被炸弹惊吓的问题。然而,美国军方确实也在南太平洋开了一家类似的“战斗噪音学校”,由海军中校乌诺•赫尔格松领导,让经受战斗创伤的士兵在此康复。赫尔格松将焦虑不安的士兵置于战壕、地洞和掩体中。随后,正如《针对急性战争神经症的紧急治疗手册》中所述,他让他们听“模拟低空扫射,地面矿井爆炸,以及仿真的俯冲轰炸攻击声”。一旦被认定已获治愈,这些人就会被送返战场战斗。很遗憾,治愈的统计数据最后并没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