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农场中的实验性交配

    汉密尔顿与麦考密克家族闹翻的结果是,灵长类性研究停滞了好几年,但最终得益于汉密尔顿之前的一位同事罗伯特•耶基斯(我们之前曾经短暂地谈到过他,他那顽固的黑猩猩尤里乌斯不肯听他的话)的工作,这项研究继续发展了下去。

    1915年,耶基斯花了半年时间和汉密尔顿一起待在蒙提西托。这段经历使他产生了在美国建立一座全面的灵长类动物实验室的想法。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他都在寻找着实现这个主意的办法。最终,1930年,在洛克菲勒基金的资金支持下,耶基斯在佛罗里达州橙园市建立了耶鲁大学灵长类动物实验站。

    当地居民称它为猴子农场。在它启用时,里面装了十七只黑猩猩和十六只其他猿猴。这座设施现在仍然存在,虽已迁至佐治亚州,并改名为:“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但那仍然是全世界顶尖的灵长类动物实验室之一。

    与汉密尔顿不同的是,耶基斯并没有对异常行为特别感兴趣,相反,他恰恰想要识别出正常行为。这是他科学管理社会的宏大计划的一部分。他计划用实验室的黑猩猩作为人类的替身,从它们身上慢慢收集知识,随后应用于对人类的合理组织上。而性方面的研究,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他承诺,从黑猩猩身上,会源源不断地汲取能广泛改善教育、医疗和心理学的知识—但却是重要的一部分。他想象对猿猴性生活的集中研究会产出“人类社会生物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应用”。

    为实现这一计划,耶基斯和他的工作人员促成了实验性交配,他们将雄性和雌性黑猩猩关在一起,希望能准确地描述制造理想繁殖条件的完美组合:雄性的性欲、雌性的接受和伴侣的可接受度。在1937年5月到8月间,黑猩猩们进行了二百三十三次交配。研究者手拿写字板,小心地观察着不同的黑猩猩组合,测量着它们的性互动。为了令研究尽可能客观,耶基斯将猿猴性交的过程浓缩成了一张标准化计分表上的一系列项目,在这些灵长类动物越来越兴奋时,一项项地勾选这些项目。

    雄性靠近—√

    梳理毛发—√

    雌性展示—√

    检查生殖器—√

    勃起—√

    抽插的次数—21次

    射精—√

    就是从这些实验性的交配中,雌性高潮空白的问题最终冒了出来,像幽灵一样进入了科学的视野。然而,首先注意到其空缺的并不是耶基斯。露丝•赫施贝格尔,一位纽约的心理学家和早期的女权主义者,1944年写信给耶基斯,抗议她在耶基斯的工作中察觉到了持续存在的雄性偏见。例如,她指出,在耶基斯的描述中,雄性猿猴“自然而然更处于支配地位”,而雌性只有处于发情期时,才会表现得更处于支配地位。赫施贝格尔问道:这个意思是指,他认为雌性处于支配地位是不自然的事吗?耶基斯抱怨说,他的术语是出于“便利”而使用的。

    但赫施贝格尔继续说了下去。为什么耶基斯认为雌性猿猴是性方面如此被动的动物?也就是说,为什么他测量了雄性的性欲,但却只是测量了雌性的“接受度”?为什么不同时测量雌性的性欲?就这件事而言,为什么雌性高潮没有出现在他的清单上?那上面没有。为什么没有呢?赫施贝尔格在这一问题上对他施压。她问道:耶基斯或者他的任何一位研究者,曾经观察到过一只雌性黑猩猩有高潮吗?

    耶基斯承认赫施贝尔格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但他并没有答案。尽管他的研究者见证了几百例交配,但耶基斯不能确定他们有没有见过雌性高潮—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去问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