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艾伦的球和太空中的井盖
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核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数个事件,意外地为乌拉姆的原子弹推进概念提供了实际证明。1955年,美国空军物理学家卢•艾伦将大个的钢制球体(被其同事开玩笑地称为“卢•艾伦的球 ”)挂在数次核爆的附近,希望能够测试冲击波对于球体内所装的各种物质的影响。艾伦预计冲击波的力量仅会将球体抛出,但是实际结果是球体被推出了很远的距离,比他预计的要远得多。事实上,他找它们时都费了番功夫。它展示了乌拉姆预见到的核爆的推进效应。
另一个事件提供了更为戏剧性的证明。1957年夏季,美国军方执行了一系列核实验,包括位于拉斯维加斯西北方的内华达实验场,进行的数次地下核爆。在其中一次地下实验过程中,爆炸的力量将一块巨大的钢板—直径四英尺,厚四英寸,重量几乎达一吨的钢板—从爆炸竖井的顶部推飞了起来。提前预见到此事可能会发生的工程师们已经将一台高速摄影机对准了井盖,以便计算其飞起时确切的速率,但是它的运动速度太快,以至于仅在胶卷上出现了一帧,就消失不见了。人们再也没找到它。
然而,实验的设计者罗伯特•布朗利博士估计,爆炸的力量与通道会聚力量的效应加在一起,将钢板加速到了逃离地球重力所需速度的六倍多。事实上,这块钢板的加速度可能大到足以离开整个太阳系,直冲太空,就如同一艘由原子弹推进的太空船的微缩版本一样。
太空中的井盖很快就家喻户晓,成为原子时代的传奇之一。那些热衷者们喜欢指出,尽管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人升空到地球轨道的斯普特尼克这颗一百八十四磅重的球形卫星,通常被看作是第一个抵达太空的人造物体,但实际上太空井盖在一个多月前就抵达了太空。可不幸的是,事实上井盖很可能没有进入太空。它的初始加速度肯定足够,但是大气层会使它的速度急剧降低,或者彻底烧掉它,将它烧成了微小的金属颗粒,撒在内华达的广大区域里。但是,想象井盖确实飞出了地球轨道,现在仍然在太空里的场景仍然十分有趣。它可能在冥王星外的某个地方,作为人类第一个,也是最不寻常的使者向着群星继续它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