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屋和铜制膀胱
现在,人们终于知道诸神的怒火是怎么回事儿了,他们即刻便开始解放自己内在的闪电之神。其做法是在微缩村庄上降下闪电。微缩模型被称为“雷电屋”。它们本质上是玩具房屋,经常被造成小教堂的样子。通过诸如莱顿瓶等电设备放出的电火花添加一些假闪电,然后砰的一声!电击将木质的嵌片炸飞出来,就像房子爆炸了一样。还有更戏剧化的版本,用火药来制造真实的爆炸。有时候还会为了好玩在模型中加入微缩小人。比如,1753年,富兰克林的朋友埃伯纳泽•金纳斯利,在广告中宣传了一个他新建成的雷电屋,其特点是一束人造闪电“会击中一处小房子,然后向一个坐在椅子上的女性小人打去,然而她会被保护而不受伤害;但另一个站在旁边,看起来离危险很远的黑人形象的小人,却会受到严重影响。”
雷电屋使研究者得以用激动人心的方式演示闪电的作用,同时也使他们能够展示其新获得的能力—保护建筑不受危害,这得益于富兰克林的另一个发明:避雷针。一个电火花可以令一座雷电屋爆炸,但是用电火花击打一座得到细小的避雷针保护的微缩房子,电流则会无害地逃入地下。
设备和模型很快就变得更加复杂起来。1772年,一位伦敦的纺织品商、电学爱好者威廉•亨利认为,如果闪电来自一个真实的云朵—或者看起来类似的东西—将成为一个很不错的修饰。于是他用“最大个头的小公牛的膀胱”制作了一个假云朵,膀胱得自他“足智多谋的朋友”考文垂先生。考文垂先生给牛的膀胱镀了一层铜,随后把它吊在一根木梁上。亨利给镀铜的膀胱充上很强的电,然后用一根铜棒接近它。他这样做时,膀胱“以完整而强有力的电火花”释放出电流。“释放膀胱的内容物”这句话由此有了全新的解释。
根据类似的方法,丹麦科学家马丁•范马鲁姆用充满氢气的膀胱制作了人造云朵,飘在他实验室的半空中。他给一朵云加了正电,给另一朵加了负电。当它们飘近彼此时,一个电火花从一朵云跳到了另一朵云上。有时,为了娱乐观众,他还在两朵通了电的云中间升起第三朵没有通电的云。当一个电火花穿过它时,它会发生令观众满意的爆炸。
1777年,对模型的这种狂热达到了高潮,在伦敦工作的研究者本杰明•威尔逊造出了一个能生成闪电的装置,长一百五十五英尺,用绳索挂在距地面五英尺高的地方,他将它安置在牛津街的一座舞厅“万神殿 ”里。由于这一闪电装置个头太大,难以移动,他转而将微缩房屋移向机器,用一根棍子将房屋推近,直到叉状的闪电打下来劈中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