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娱乐性的胡言乱语

    为了制造骗局,教授们决定从十年前《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博弈论的应用和误用》的文章入手。这是一篇及其深奥的文章,但它面向的却是非专业人士。随后教授们对其做出调整来适应自己所需。他们虽然保留了术语,但是去掉了术语的含义。然后训练福克斯谈论这一主题,“大量运用含糊其辞、旧词新义、不当推论,以及相互矛盾的表述”—同时混进大量的插入语法幽默。当他们确信福克斯已经掌握了表现“不相关、自相矛盾和毫无意义”的艺术时,他们就放手让他去做这次演讲了。

    福克斯担心自己能否成功,但他其实用不着担心。在这一个小时里,他用自己的才智和幽默感征服了观众。观众们因他的笑话而开怀大笑,并对他的解释会意地点头。在即兴表演的杰作之后,他又答疑了半个小时。

    福克斯在十一人的观众面前做了现场的演讲,随后,教授又将讲座录像放给几组人看。加起来,共有五十五个人观看了福克斯博士的表演。在每次讲座之后,教授们都当即要求观众填写一份由八个问题组成的问卷,从而评估他们的反应。在这里有一个坏消息:50%的观众说福克斯博士阐述了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好消息是:90%的观众说他以一种有条理的方式演讲,100%的人说他激发了他们思考。一个人在评论区写道:“出色的演讲,听得很愉快。有亲和力。很流畅。看起来充满热情。”另一个人很奇怪地声称曾经读过福克斯博士的一些著作。没有一个人注意到福克斯博士演讲的内容纯粹是“垃圾”—研究者用了这个词来描述它。

    为什么观众对福克斯博士的反应如此积极?研究者将其归因于光环效应。爱德华•桑代克是第一位于1920年描述了这一现象的心理学家。他发现人们给其他人的某些特点评分存在困难。相反,我们倾向于对一个人形成整体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就像光环一样,影响着我们对他或她的所有观察。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不喜欢的同事,我们会批评他所做的每件事;或者,如果有一位教授,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好人,我们会忽视他对所授课程一无所知的事实。纳夫图林、韦尔和唐纳利沮丧地总结道:“学生们对学习的满意度能体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比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实际上子虚乌有的东西多那么一点点罢了。”他们略带挖苦地推荐—教授应由受过训练的演员取代。

    而对观众群体来说,他们对最终听说的这一欺骗表达了困惑。他们中的很多人坚称即使福克斯博士是个假老师,他仍然激发了自己对这一主题的兴趣。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还写信给研究者,要求得到讲座的基本材料—《科学美国人》原文的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