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使命的社会革命
1915年创办廉价零售店的四位表兄弟西蒙·马克斯(Simon Marks)、伊斯雷尔·西夫(Israel Sief)、哈里·萨契尔(Harry Sacher)和诺尔曼·拉斯基(Norman Laski)在二十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开设了一些营业很好的大型联合杂货店。他们满可以满足于他们的成就并享受他们可观的财富。但是,随着西蒙·马克斯于1924年访问美国并仔细地研究了西尔士公司之后,他们决定重新思考他们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他们决定,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业务不是零售业,而是社会革命。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认为,十九世纪英国的阶级结构正在崩溃,所以他们把自己的企业重新规定为,要按劳动的中下阶层能获得比上等阶层的质量更好的商品,而其价格则是中下阶层完全能负担的水平。
在二十年代的英国,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迅速的社会变革中的巨大机会的,决不只是马克斯斯宾塞公司一家(另一个当代的例子是蒙塔古·伯顿Montague Barton的五十先令服装店)。使马克斯斯宾塞成为独一无二并取得成功的是它把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定义转化成为清楚、具体、有效而多样化的目标。
这首先要求决定一个经营的中心,即一个基本的战略目标。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曾经是一种杂货店联号,像其它许多杂货店一样,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商品除了价格低廉这一点以外,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在决定经营中心时,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决定集中于经营衣着类商品(其后不久又增加了毛巾、窗帘等家用纺织品)。
这是一项合理的决策。在当时的英国,衣着还很受阶级地位的影响,而且阶级区别也最能从衣着上看出来。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欧洲都在讲究时装。与此同时,已出现了大量生产质量好而价钱便宜的纺织品和衣服的设备,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制服的大量需求的结果。市场出现了人造丝和醋酸纤维这些新的纺织纤维。但是,当时英国还没有向广大群众出售剪裁好、新式而便宜的衣服的大量销售系统。
新改组的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在几年以内就在英国的衣着和纺织品销售业中占了领导地位,并把这种领导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在1972年的销售总额中有四分之三属于衣着类的销售,达到32,700万英镑(约合8亿美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又把同样的想法应用于一个新的重要产品领域:食物。以前,英国人以顽固拒绝在食品方面进行革新而闻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开始接受新的食品了。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在1972年的销售额中其余的四分之一就是食品方面的销售。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在二十年代早期,甚至直到三十年代早期,还是一家成功的杂货店联号,但它有意识地把自己改造成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销售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销售者。
经营中心决策使得马克斯斯宾塞公司能够确定特别的市场推销目标。这项决策使得该公司能够确定它的顾客是谁以及应该是谁;它需要哪种存货以及什么时候需要;应该有什么样的价格政策;市场占有率的目标是什么。
马克斯斯宾塞的下一步是确定它的创新目标。它所需要的服装和纺织品当时并不存在。它像其它大的零售商一样,从质量控制开始。但它很快就把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建成为研究、设计和发展中心。它发明了新的纺织品、新的染料、新的生产程序、新的混纺品等。它提出了各种设计和时装式样。最后,它出去寻找合适的制造商。它常常必须协助这些制造商着手进行工作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老式的制造商并不急于把自己的命运同那个试图告诉他们如何经营其企业的暴发户结合在一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马克斯斯宾塞公司从事于现成食品、面包糕点和奶制品营业时,它把这同一种创新方法应用于这门新的行业。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在市场推销中确定了创新目标。例如,它在三十年代早期就开辟了消费者研究这一工作[1]。当时这还是一个新创的工作,以致马克斯斯宾塞公司不得不制定需要应用的一些技术。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还为关键资源的供应和发展制定了目标。它很早就模仿并改进了西尔士公司招聘、训练和培养管理人员的那套程序。它为财务资源的系统发展及其运用的控制手段制定了目标。它还为其物质设备即其零售店的发展制定了目标。
在为其各种资源制定目标的同时,也制定了生产率的目标。马克斯斯宾塞公司最初引用了美国的衡量标准和控制手段;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早期开始制定它自己的持续提高其关键资源生产率的目标。
其结果是,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资本生产率特别高这肯定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还有一点通常不大为人注意,但却十分重要的是,马克斯斯宾塞公司零售店的生产率很高,据我所知,超过了任何其它地方,包括西尔士罗贝克公司以及被公认为美国零售业界零售店管理能手的克雷斯吉公司。
直到二十年代晚期,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扩展主要是由于开设新店;但从三十年代以来,主要是由于使每个零售店的生产率更高并提高每平方英尺销售面积的销售额。从它所拥有的零售店数字来说,马克斯斯宾塞公司还是一个小型的联合零售公司它只有二百五十家零售店。零售店本身也并不大,即使以英国标准来看也并不大,每一零售店平均只有两万平方英尺的销售面积(而大的美国超级市场达十万平方英尺)。但是,这些不大的零售店每年每店平均销售400万美元左右,超过了其它公司高度成功的零售店的销售额好多倍。其唯一的解释就是不断改进每一零售店的营业,即改进其商品、陈设和每一顾客的销售额。零售店的销售面积是每一零售商的控制性资源,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取得成就的中心因素就是成功地提高了销售面积的利用率。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为它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有重大影响的领域即它自己的劳动力和它的供货者,制定了目标。它在零售店中设立了职工女经理来照顾职工,关心人事问题,保证职工能受到明智而同情的对待。人事管理仍归属于零售店经理的工作。设立职工女经理是为了表明公司的人性。
同样的,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制定了它同它的供货者之间关系的目标。一个供货者同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协作愈是成功,则他对公司的依赖性就愈大。保卫供货者免受公司的剥削,是公司管理当局关心的一个问题。 它制定出了一套外包制度。这套制度同十八世纪早期英国前工业时期的制度不同,不是使供货者贫穷和更无保障,而是使供货者富裕并更有保障。
但是,利润目标又怎样呢?其回答是,从来没有一个利润目标。利润目标在马克斯斯宾塞公司中是被人嫌弃的。显然,该公司利润很高也很关心利润。但它并不把利润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要求,即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项必要条件。按马克斯斯宾塞的观点来看,利润是正确行事的结果,而不是企业活动的宗旨。它首先是由达到公司各项目标的需要来决定的。利润率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服务时执行其职能好坏程度的一种衡量标准。利润首先是一种限制因素;除非利润足以弥补企业的风险,公司就无法达到其目标。
我不知道马克斯斯宾塞公司早年的、二十年代末期和三十年代早期的高层管理当局对他们当时所做出的决策的充分含意是怎样认识的。可能并没有一个总计划。但是,在那些年代进入公司并担任创新或制定生产率目标和标准这些新工作的年青的重要的经理人员却完全了解他们的公司是致力于其企业是什么这一定义的而他们也知道这个定义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充分意识到公司的社会目标和企业目标。他们知道,这些目标对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在成绩目标、成绩标准以及对他们自己的贡献要求方面,意味着什么。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从开始时起,就把各项目标转化为各人的工作安排。它深入思考在每一个目标领域需要一些什么成果和贡献。它为了获得这些成果,把责任分配给某人并要他对此负责。它又对照目标来衡量工作成绩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