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
在决策之中必须包含有一种反馈制度,以便对照着实际情况持续检查决策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决策很少按预先设想的方式实现。即使是最好的决策也会碰到波折、未所预料的障碍以及各种意外事件。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最终也会变得陈旧。如果没有决策结果的反馈,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这首先要求明确规定预期的结果并且用书面形式。其次,要求组织力量从事执行情况的追踪。而这种反馈是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就拟订出来。
当艾森豪成尔将军当选为总统后,其前任杜鲁门总统说:可怜的艾克,当他是将军时,他发出的命令会被执行。现在他将坐在大办公室中发命令,但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什么事都不会发生的原因不在于将军们比总统们更有权力,而在于军事组织早就知道绝大多数命令不会有结果,因而组织了反馈制度来核查命令的执行。他们早就知道,亲自去视察是唯一可靠的反馈。[4]报告没有多大用处,而美国总统一般所依靠的只能是报告。所有的军官早就知道,发布命令的军官应该亲自去检查命令是否被执行了。他至少要派他自己的副官去检查,而从不依赖于执行命令的下属的报告。这并不是他不相信下属,而是他根据经验不相信通信联系。
人们必须组织情报资料以便获得反馈。人们需要报告和数字。但是,如果一个人不以接触实际为依据来建立自己的反馈如果他不对自己提出亲自视察的要求他就会陷于无结果的教条主义而得不到效果。
总而言之,决策不是一种机械的工作,而是一种冒风险的事,并且是对判断力的一种挑战。正确的答案不是问题的中心,而且通常也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中心在于对问题的理解。还有,决策不单纯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还需要动员组织的见识、力量和各种资源,以便采取有效的行动。
[1] 见《日本的战争决策,1941年政策会议记录》,由池信高翻译和编辑。(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67年。)
[2]这当然不是什么新的看法,只不过是玛丽·派克·福莱特看法的复述(见其《动态的管理》一书, 亨利·麦特卡夫和厄威克编,哈珀罗出版社出版,1941年)。而福莱特又不过是发展了柏拉图在其修辞学伟大对话中提出的论点。
[3] 并见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