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教训

以上这些例子,都不能算是奇迹。更重要的是,都没有提供出一个万应灵方。

日本的情况,肯定是这样。事实上,日本的方法、政策、实践正在迅速地不再适合于日本的社会现实。那些在世界上各个地方破坏着工作和劳动的那些力量也正在破坏着日本的方法、政策和实践。这些力量是教育爆炸和丰裕。教育爆炸正在日本一向从中招募体力工人的集团中迅速地造成劳动力的不足。许多青年,特别是男青年,不再有在十五岁时就离开学校的了。日益增加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已威胁到简单明了的日本传统的工资结构,使得这整套制度即刚进厂时工资很低,按年资保证增加工资,福利制度等,有可能垮台。同时,年青的知识工作者、工程师或会计师,对于那种否认他们流动的自由和按服务年限长短而不是按工作成绩来提升的机会的制度,日益感到愤怒。总起来说,日本在今后二十年,可能正像他在1920年左右首次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时那样,需要在劳动和劳动者的管理方面进行重大的革新。

欧内斯特·阿贝基金会仍在西德拥有和经营蔡斯公司。而蔡斯公司仍在世界光学工业中享有最受尊重的地位。但很久以前,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蔡斯公司已失去了阿贝曾经给予它的那股冲劲。奇怪的是,蔡斯公司相对停滞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欧内斯特·阿贝自己。阿贝的遗嘱把蔡斯公司的绝对所有权为了职工的利益交付给基金会,这就阻碍了从外部筹集资金,从而使得蔡斯公司不能筹集到它成长和进入新领域所需的资本。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人的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雇佣安全已很难再维持下去。该公司目前已有二十六万职工,很难再像四十年以前只有几百名职工时那样保证每个职工有稳定的雇佣。该公司已不得不解雇职工了但至今只限于解雇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而维持体力工作者的雇佣安全。该种制度原来设计的目的也在于保障体力工作者的雇佣安全。

尽管如此,这些政策虽然并不是万应灵方,也不能永远存在下去,但它们肯定已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日本劳动力的精神是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二号工业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蔡斯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并长期维持其领先地位,应归功于其工人集体的力量,工人的热情,工人在产品、生产程序和工具上的创造性。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工业史上是劳动力发展得最迅速的一个公司在1950年还只有几千人,而二十年以后已达到二十六万人。但该公司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劳资纠纷即使在最严重的工业地层区、巴黎红色郊区中的一家主要工厂中,也没有劳资纠纷。它也没有重大的生产问题,即使其劳动力每年翻一番以上,也是如此。唯一的原因是,该公司的职工愿意承担起培训新职工的责任。在电子计算机制造行业中不大有特别高的劳动效率效率很低与经常的变动同时出现而该行业却公认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效率远超过其竞争者,正如汽车工业中的通用汽车公司远超过其竞争者一样。

那么,这些成功的事迹的实质是什么呢?日本人、蔡斯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做了些什么别人没有做的事,而别人又做了些什么他们不做的事呢?

日本人、蔡斯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都没有实行放任管理。日本的管理是极为专制的。没有人会把一家日本公司总经理的命令误认为是一种客气的请求。从各方面的报道来看,阿贝也决不是一个放任的人。他虽然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德国教授先生,并习惯于行使不容争执的权威。汤姆斯·沃森则是一个暴君。阿贝和沃森都要求人们有出色的成绩表现,而不能满足于人们只是有良好的愿望。

这些例子实行的也不是民主的管理,更谈不上参与式的民主了。在一家日本公司,谁是上司是不容置疑的。阿贝和汤姆斯·沃森爵士都会毫不迟疑地独自做出决定。

日本人、蔡斯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都没有采用自由形式组织。典型的日本公司结构非常严密,有着明确的正式指挥线路,并切实遵行。阿贝的蔡斯公司和沃森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是这样。

在对劳动和劳动者进行管理取得成功的这些例子中比起当代的任何主义都说明了一些重要得多的东西。绝大多数有关对劳动和劳动者进行管理的理论包括目前包医百病的放任式或参与民主式讲的都是权力的组织。而日本人、蔡斯公司的阿贝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沃森则在责任的组织的基础上来管理工作和劳动。


[1] 我感谢有关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T述研究著作,查尔斯·沃克(Charles R.Walker)和理查森(F。L.w.Richardson)的《一个扩张中的公司内的人际关系》(耶鲁大学出版社,1948年)。该书写作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正好崛起成为领头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