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协力作用的幻想
试图把一个需要资金很多的企业同一个有很多现金剩余的企业结合起来而实行多角化,也是同样靠不住的。一个健全而成长中的企业很少会长期有现金剩余。
一种例外的情况是,一家需要大量资金的制造业公司收购一家保险公司这样的投资企业,从另一方面讲也是有害的。象保险公司、储蓄银行或商业银行这样的投资公司,是一种受托人。它的首要职责是把委托给它的资金为了投保人或存款者的最大利益而投资,完全排除其它方面的考虑。如果投资公司成了一家工业公司的一部分,它就可能受到压力而投资于同它对存款者和投保人的首要职责不符合的项目上去。而受托人的职责是不能使人对它有任何怀疑,它在责任和权益上存在着这样一种冲突。
资金的协力作用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它在纸面上看来很好,而实际上却行不通。要使二加二大于四事实上在企业中即使要使二加二能够等于四除了资金以外,还要许多其它的配合事物。每项工作都需要有金钱而且所有的经济价值都要用金钱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金钱具有普遍意义。但也正因为如此,金钱本身只是一种标志而不是一种经济价值和经济现实。可是,在实行多角化时,经济现实和经济价值必须互相配合,即市场、生产率、技术和管理必须互相配合。
六十年代在美国和英国最盛行的财务战略,即按价格/盈余比率而收购的办法甚至比纯粹的财务花招更不妥当。它事实上只是一种骗取财物的骗局。不是为了一个企业本身有什么意义,而只是为了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而立即获得利益(即以较低的价格/盈余比率买进有较高的价格/盈余比率的股票)才买进一个企业,只是一种财务戏法,它能产生一种杠杆作用,即在经济上升时期的上升市场中提高每股股票的股息并因而提高股票的价格。但是,杠杆作用始终有两个方面。在经济下降时期的下降市场中,它会降低每股股票的股息并使股票价格猛跌。这种收购政策只不过是三十年代在美国极为盛行并在三十年代被理所当然地宣布为非法的连续投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那种连续投机就是一些公司发行债券而用来购买另一些公司的股票。那些把自己的公司出售给财务投机者的人,除非是立即把其所得的债券出售,否则往往很快就会看穿这一骗局。
为多角化而多角化,而不是为了企业的最大利益和提高其成绩和成长能力而多角化,始终是错误的。但是,人心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们常常会说,我们这个行业的资本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六,因而遇到了失败。瞧瞧这个或那个行业,其资本回收率达百分之二十。让我们在那个行业中找一个便宜的企业去买下来。但是,为什么会有一家公司会愿意出卖呢?更不用说会以便宜的价格出卖了。那一定是有道理的。其次,买进来的企业不会长期维持其较高的利润率的。了解如何经营该企业的管理当局往往不会留得住。而买进该企业的公司的管理当局并不了解其业务,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或安置恰当的人员。
同样的,如果多角化的目标只在于通过进入另一个不同的企业来弥补一个企业的缺点和脆弱,也是会失败的。如果这样说,因为我们没有能力管好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最好进入一个我们了解得更少的企业。那显然是不对的。但是,一个公司为了弥补其自己的缺点而收购另一个似乎具有所需要的长处的企业,事实上就是在说上面的话。
前面提到过的那个以玉米淀粉为基础的多国公司,了解到自己缺乏提炼玉米淀粉以外的化学技术,买进了一个聚合化学领域中的小公司,以便获得其显然有高度知识的管理人员。但是,那些聚合化学家在两年以内相继离去这本是被收购的公司的管理当局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做的。于是,玉米淀粉公司发现自己无法管理一个它既不了解其技术又不了解其市场的企业。
在实现多角化时,必须以自己的长处为依据。只有多角化能在一个公司能够做的事情上取得较大的报酬,而且干得好时,才能取得成功。它必须在一个公司已经过考验的取得成就的能力上进一步扩展。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当局在考虑实行多角化时,不论是从头建立新的企业或收购已有的企业,都应该问一下,如果这个新企业碰到了麻烦,我们知道怎么去处理吗?如果其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最好别去进行。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新建立或新买进的企业,可以预计迟早会碰到麻烦,而且往往很快就会碰到麻烦的。到那时,母公司和母公司的高层管理就有责任知道应采取什么行动并实际地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