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交易系统概述
在开发一个交易程序之时,我们有相当多的步骤需要考虑。简单来说,一些问题是系统风格的选择,而其他问题则是能否保证相关交易运行成功,这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里列出相应的程序,同时进行一些简要的讨论,而当你继续创建或选择一个交易系统之时,你要将各类项目铭记于心。
1.12.1 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系统的适用期限
市场不是静态的,其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发展。在过去的10年里,相应市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参与者结构的变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
当代金融市场的所谓技术主要是指通信、交易设备(主要是计算机和手持设备)、电子交易以及订单的输入规则,这些创新加速了交易过程,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报价制度,以及瞬时植入订单的电子化程序,而电子化交易市场改变了订单流的性质,并且使买方和卖方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另外,新兴的市场机制加速了价格发现的过程,改变了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模式,同时也促进了高频交易的发展。
1990年以来的历史性“牛市”使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规模得以迅速增长。同时,财经新闻网络的扩散、交流沟通渠道的畅通以及更加快捷的计算机都没有受到始于2008年之经济危机的干扰。更多的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使相关个股和期货的噪声水平得以改变,而且在指数交易的市场,噪声属性尤其明显,相应的噪声又反过来诱发大量的订单常常由无关的原因而被随机地植入。
就全球化的问题而言,其主要是依赖于先进的、可靠的通信设备。我们不仅可以在世界各地同时看到相同的新闻,而且相应的电子系统也能够迅速传递必要的信息,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无须担心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因为相关的预期是,我们的电话、互联网、无线的链接系统的运行过程不存在任何问题。因此,当从事交易的时候,我们会很爽快地投入自己的资金。
对交易产生主要影响的是相关佣金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而此种状况又开启了快速交易的契机;同时,对大客户所收取的佣金是可以协商的,比如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股票交易的每股的佣金可以是非常小的一个百分比,而对于大众交易者来说,任何人每做一单都可以得到10个美元,如此则不仅有利于快速交易,而且也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金融交易,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盈利”。
针对交易者而言,其所面临的挑战是要找到一个交易系统,而此种系统无论如何都要适应未来的变化,然而,大多数变化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它们会逐步地反映在价格变化的模型之上(与偶尔的价格冲击模式交替进行)。随着机构投资者交易量与散户投资者订单之间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相应的价格运行模式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另外,整体金融交易的参与者数量的增长会影响到相关市场的噪声级别,同时也影响了相应价格的波动率和由此而产生的风险。此外,交易方式的选项也在发生多元化的变化,ETF基金、共同(ETF)基金、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原生及衍生产品构成了复杂的、相互依赖的金融市场,而且,无论各成分股票中的个股基本经济面的情况如何变化,指数套利与ETF式行业基金会迫使其总体价格按某一既定方向运行。总之,创建你自己的成功的交易程序可能会是一个最简单的过程,同时,此程序也应该包含一种交易策略以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即相应的交易程序既能够经得起挑战,也要有一个较长的适用期限。
1.12.2 数据的选择
决策系统的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是有限的。虽然某些特定股票或期货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可能具有明确的标准,但是还有众多的、其他的以及有效的统计信息也可以使用,其中某一些方面的数据是很容易获取的,比如来自同一行业或工业集团各类公司的价格数据或当前收益率曲线的关联属性,但是,就一些其他的统计数据(诸如美国经济的广泛数据和每周能源库存的变化)而言,虽然其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效应的稳健性,但它们可能不那么容易获取,或者说,不能够及时获取。
1.12.3 交易的多元化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交易者对从事多元化交易的问题都感兴趣,因为多种金融工具的混合交易在限制风险的同时,往往会减少相应的收益。相较于将一些通用的技术应用在更多元的市场之中的做法,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市场可能会生成一种专业的方法以及更好的交易结果。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元化的交易方式是,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特的交易策略应用于同一市场,而不是在广泛的金融市场使用同一个交易策略。
1.12.4 交易系统的选择
虽然交易系统定期生成一些交易的信号,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将其全部输入。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过滤方法选择一个交易信号且放弃另一个信号,而这些工作也可以在另一个技术或系统中进行,即确定一个适用于任何一种交易、任何一项外部信息以及当期交易量所诱发的风险的限额。前述这些额外的规则在与现实交易相接触的过程中可以生成一个自动化的程序,但是,你可能会发现,如果过滤法则的应用次数过多,则会出现“矫枉过正”或“无交易”的局面。
1.12.5 程序检测
在测试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一个错误,那么相应的结果则会导致你的交易策略失效,或者使你丧失一个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在确认或验证你的交易策略之时,回测系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如果像以前那样对各种技术指标进行大量的扫描,进而意欲“发掘”一种成功的交易模式,那么相关的测试程序就会误导其使用者。我们进行测试的目的是验证一种交易思路,同时展示一种稳健的交易风格,即相应的交易方法以类似的形式在各种情况下均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而言,此种交易模式还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相关预期。一个适用于许多股票或类似金融市场稳健的交易方案永远不会出现,在这一方面,对个股进行优化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是,如果对同一行业之内的所有股票应用同一交易系统,那么,此种做法则会使你拥有一个更加真实的评估预期,以及一个更好地进行成功交易的机会。
1.12.6 风险控制
交易之所以能够延续主要是基于其风险能否得到控制。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配以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几乎任何交易系统都可以盈利,这也意味着任何系统都可以因没有风控机制而最终导致毁灭,相应的风险必须从各个层级进行管理。风控机制可以始于个体交易,但也必须映射于各个板块的所有交易;同时,此机制不仅适用于控制单一系统投资组合的风险,其最终目的还是要控制整体系统投资组合的风险。另外,交易风险可以通过止损机制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对冲波动率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期货交易者还必须注意相关的杠杆比率。此外,风险管理机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程序,但它需要设置诸多的层级。
1.12.7 交易成本
有些交易系统在“纸上谈兵”时表现良好,但在实际交易中却可能表现平平。具体来说,系统中的部分交易程序是把握如何入市和离场以及对现实交易成本的佣金和点差进行预期,而短期的、快速的交易系统对交易成本的反应最为敏感,因为其预期的每笔交易利润都很小;对于价格上升时做多、价格下降时做空的定向交易策略而言,其利差比均值回归型交易模式要大得多。
被夸大的交易成本在解析过程中同样有害。如果相应的交易系统被配以不切实际的费用,那么,由此而生成的测试结果可能显示损失,而不是收益,进而导致你拒绝一个成功的交易方法。
1.12.8 交易系统性能的监控与反馈
当你开始交易之时,相应系统还没有更新,其只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监控实际的交易结果,并预期相关的交易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地运行。而实际运行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利差或点差很可能会使你对相关系统的规则做出一些更改,或者调整相应交易头寸的规模。同时,性能监控需要成功地提供必要的反馈。我们要清楚的是,即使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完善的测试程序有时也会呈现糟糕的情境,但是,适当的监控却可以跟踪相应的行情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