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调整两个时间框架,使它们能够彼此协调

    贯穿于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讨论了各个独立性系统和方法所具有的优点。当使用动量指标时,分析师就会寻找特定的RSI指标值或随机指标值,及时显示相应的趋势变化或超买和超卖的状况,进而生成最大的收益。然而,几乎没有一个指标可以单凭自己的分析来构建成功的交易系统,各类指标都需要和其他指标相结合,同时根据相关的趋势线或背离情境而生成交易信号。

    一旦你决定将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例如,用移动平均线来确定长期趋势,而使用RSI指标或随机过程来显示入场契机,那么,你就必须同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另外,如果通过RSI系统所获得的信号不再对应最好的入场时机,那你可能更愿意选择一个较短期的指标,而不再应用计算趋势所需的时间周期。例如:如果你的顺势交易系统显示了一个月的持仓周期(约23个工作日),那么,你就会希望在相应交易的初始3天或者5天(总周期的10%~20%)之内,相应的震荡指标能够及时提供一个更好的入场契机。

    每平均5天即可得到一项达到超买和超卖水平的指标,如此,你只需要使用不到5天的数据来计算相应的指标值。如果把所有的买单和卖单合计起来,所显示的收益仍然是负数的话,那也没有关系,因为程序的获利部分来自长期的趋势。相对于顺势交易来说,最有可能的是,在一个典型的持仓期间,震荡指标将生成五个超买或超卖的情境,但是,其中只有一个会被使用,即新的入场信号之后的第一个信号。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选择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作为入场时刻,从而提高获利能力以及相应策略的风控水平。读者也许还记得,琳达·拉舍克的第一交叉模式曾使用过前述这种技术。

    图19-1给出了一个定时的范例模式,其需要将一个短期的随机指标与一个长期的顺势指标相互协调,同时在图的顶部显示了欧元期货(欧洲美元)的60日移动平均线。正常情况下,当趋势线上指或下指时,相应的交易信号就会生成——在第一种情况下,于7月30日的1.2986点的收盘价之上,行情呈现出向上的趋势;在12月16日的1.3152点上,行情则向下调头且收益金额为2075美元。而如果我们使用中心面板的3日原始随机指标,且于其上指时等待第一个超卖状态的出现,那么,我们就会于8月11日的1.2810点入场,且于12月31日的1.3306点清仓,如此则可获利6200美元,与此同时,相关交易的方向将与当前的价格行情相反,且相应的利差费用也会降低。

    图19-1 相对于一条60日移动平均线而应用随机指标设定入场的时效,其所应用的是2010年7月~2011年3月的欧元期货,且中心面板是3日原始随机指标,底部面板为14日原始随机指标

    我们再次应用中心面板进行定时,2010年12月31日植入多单;于2011年2月22日的1.3600点之上,相关的趋势方向发生了改变;但在3月10日的1.3736点上,我们等到了一个超卖的状态——如果价格仍然按照原来的方向坚挺地向上移动的话,那就会导致相应空单的亏损。总而言之,使用短期动量指标,在价格反转时进场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改善获利能力,并提高收益的比率。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入场点都是好的。

    我们现在参考底部面板标准的14日随机指标,如果使用它来进行定时的话,那有可能会错过一些交易,因为在超买-超卖这段较长时间的计算过程中,波动率几乎非常少,而等到这些信号发生时再根据趋势进场交易则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