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 价格冲击事件的测试方法

    如果忽略或低估价格冲击事件的影响,那将在现在或于未来某个时刻导致灾难性的损失。所谓价格冲击是指由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所造成的行情变化。价格冲击能够将盈利的历史测试结果转变为亏损,这意味着其会使风险变得很大。遗憾的是,没有人认真想过价格冲击是如何影响测试结果和未来表现的。价格冲击的讨论模式可以很容易地写满一整本书,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也可以被简单地解析。当涉及实际交易之时,预期结果和实际业绩之间的差异(不归因于价格下跌)于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相关事件所造成的冲击程度。

    从本质上讲,价格冲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然而,并非所有的类似事件都会对价格形成冲击。暗杀、绑架或政变很可能会引起价格冲击事件,而作物冻结可以从天气不寻常的变冷中被预期,其也就不能引起价格冲击事件。一些经济报告(比如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0.5%或贸易的平衡态势被打破的情境)将会引起冲击,但是,在稳定的经济增长之后,大豆相关的较低数量的结转供应情境或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模式也是可以预期的。在牛市行情需要良好的经济消息来维持的阶段,任何令人失望的消息都会引起冲击价格的情境。交易者会剖析美联储在会议后宣布当前利率政策之时所使用的每一个词,因为其会引起价格突然而剧烈的变动。市场总是试图预测计划经济报告的结果——当市场预测正确时,价格保持平稳;当预测错误时,价格会与预期结果相差甚远。

    对过去情境的曲解模式

    在本章中,我们主要讨论价格冲击如何影响测试结果,进而凭以选择交易所相关的参数。在价格冲击事件发生之时(比如“9·11”事件),我们事先是不能对其预期的;如果当时恰巧我们在股票上持有空头或债券多头,那么我们的收益情境充其量只是一种幸运,而不是交易技巧。应用历史数据测试某种交易策略时的问题是,历史数据总是包含价格冲击事件,而计算机并不知道通过把握持续运行行情的正确方向所获取的利润和价格冲击所带来的暴利之间有什么区别,它只显示表现最好的参数结果。

    我们现在举例说明,如果在20年的数据中有10个主要的价格冲击事件,那么历史性的测试结果会受益于冲击事件当中的8个情境,如此,你会高估相应的利润,因为其中至少有3个因价格冲击所生成的盈利情境本该是亏损的。更糟的是,你会为自己本该损失的盈利结果而高兴,同时低估了相关风险,而错误地低估风险是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高杠杆的交易模式。

    我们现在考虑价格冲击事件只是由交易者和投资者在相关方向之上平仓或建仓而引起的。同时,如果价格冲击事件支持更低的利率或强势的美元,而大多数交易者已经持有了相应头寸,那么由于存在消息面因素和相对较小的价格波动情境,交易活动将会减少,因为相关信息已经被预期到了,所以市场不会发生价格冲击的事件。只有在交易者所持头寸的方向与价格冲击事件所指示的方向相反时,价格冲击事件才有效。除非你是逆势交易,否则价格冲击更容易生成亏损而非盈利。

    图21-21 价格冲击事件持续地降低了移动平均系统的收益情境(其使用于标准普尔指数),1991~2009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价格冲击对市场行情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测试,即将当前1日行情所生成的利润和损失范围移转至之前10日真实波幅5倍以上的区间。图21-21表明价格持续的冲击情境会对相应的趋势表现产生负面的影响,而那些选择价格冲击事件当中盈利情境所相关的参数的做法是盲目乐观的。

    如何避免上述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查看一系列测试的盈亏格局,如果20日和30日的移动平均系统都显示了10000美元的最大跌幅,但是25日平均系统只损失了5000美元,如此我们便可假设25日均线系统的测试结果与近期测试的降幅是相同的,然而相关测试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区间而避免相应的损失,但近期的其他测试却没能规避此类损失——在交易中,这样的好运气是有风险的。所以,测试中应用最大跌幅指标而导出一系列平均收益的模式则更安全。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主要价格冲击事件相关的列表,这可以通过在电子表格当中寻找至少是近期平均波幅3.5倍的1日价格行情而实现,然后在图表上观察它们并进行确认,同时还要核实相关事件生成多少利润或损失。如果从价格冲击事件当中获取了超过50%的盈利,相应的利润和风险都是错误的——1日利润均值与等额损失的方向是相反的。我们必须确保相关变化模式只在一天之中发生,因为系统会在价格受到冲击之后进行调整。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均匀分布的价格冲击事件的规模——价格冲击事件不仅生成利润和损失,而且它们的规模也应该是可比的。相应系统则可能会应用最小价格冲击所造成的损失和最大价格冲击所生成的利润而显示出良好的测试效果。

    价格冲击事件必须被视为一个严重的风险,否则任何交易账户都可能呈现过度杠杆化和资金不足的情境,这是灾难性损失最常见的原因。造成暴利的价格冲击事件同样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第21.15节中的范例情境显示了预期和现实往往是完全不同的,而进一步深入的范例模式则可以在第22章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