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多重趋势与市场共识

    如果凭两条趋势线可以提高交易质量的话,那么,它就应该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即三条或更多条趋势线的效果应该会更好,获利也应该更多;但是,如此则可能诱发很多问题,而许多分析师也赞成前述这种观点。其实,分析工具越简单越好,单一移动平均线所生成的交易可能没有很高的收益比率;但是,较长的计算周期却能够捕捉价格分布的厚尾形态。

    随着两种趋势均线被频繁地使用,不同周期组合的交易模式得以快速地扩张。那么,慢线和快线之间存在最好的相关性吗?换句话说,我们到底是以快线周期为主,还是以慢线周期为主呢?当然,一个38日-40日均线的组合模式不会提供太多的价值,但10日-40日的均线组合模式就是正确的吗?

    我们再考虑一下其他因素:如果一条10日趋势均线显示盈利,而20日趋势均线却显示不盈利,每条趋势均线各自承担其损益。如果将两条均线结合使用的模式显示盈利,那么,我们需要依据此类模式进行交易吗?这些问题将在第21章中进行讨论,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清楚一些概念。如果通过计算机测试,我们试图将2条或者3条趋势均线结合使用,且使此种交易模式有利可图,那么,你能够按此方式交易吗?似乎不太可能,除非这个组合模式能够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收益。其实,每一个趋势均线的组合模式都会按照一个特定目的而构建,并且,其需要采用可以达到相关目标的计算周期。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长期顺势交易系统的目标是追踪宏观的基本经济政策,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其是可以获利的。其实,相对于某种趋势而言,较长的时间周期则是一个很好的选项。但是,此类交易模式需要持仓几个月的时间,而你又难以坚持,因此你需要选择一个较短期的顺势交易系统来确认何时进场,何时平仓,且按照长期的趋势方向持有相关的仓位头寸。我们使用过去20年的6日和20日的欧洲美元利率期货相关的趋势图表,同时设定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为40美元,如此,表8-7则显示了相应交易系统绩效性能的变化情境,即两个独立趋势图表的性能都很好,但是,60日趋势图表所显示的平均持仓天数为31,也就是说,其平均的持仓天数要超过一个月;20日趋势图表的性能会好一点,但每笔交易的平均利润只有62美元。我们通过将前述两种趋势结合在一起,且只按照长期趋势图表所指示的行情方向进行交易,那么,其每笔交易所生成的利润会跃升至92美元,同时,其持仓天数与20日趋势图表相关的时间周期是相同的。总体而言,此种组合模式的性能比单纯依据长期趋势的交易模式的略差,但交易的持仓时间却缩短了一半,如此,在你只植入多单而不进行多空双向交易的情境之下,这种交易模式是有意义的。

    表8-7 1990~2001年欧洲美元利率期货相关的两个顺势交易系统性能的比较 [1]

    两种顺势交易系统的结合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相关交易者在场的时间会缩短一半,如此则降低了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尤其是降低了价格冲击震荡的风险,这个优势是值得重视的。

    8.7.1 三种顺势交易模式的组合模式

    将超过两种以上的顺势交易模式组合在一起的方法理性吗?如果以长期趋势来显示市场行情的方向,以短期的顺势交易模式来减少持仓的时间,那么,第三种顺势交易系统就可以作为一个入场交易的定时器,此系统的趋势图表可以非常快捷,也许只有3天时间。杰拉尔德·阿佩尔把三个价格变化率(ROC)所相关的指标叠加在一起(实际上,相应的动量=今天的价格-n天前的价格),并应用标准普尔综合指数(SPX),同时将所有的交易工具都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出来。 [2] 阿佩尔建议:当综合指数居于4%以上时买入,当综合指数居于4%以下时卖出。而如果虑及标准普尔指数的升势偏好,那么,4%的临界点就不是任意值了。

    8.7.2 三重交叉系统的修正模式

    结合使用三个顺势交易系统的理由是:当价格运行的实际方向与即将构建的头寸的方向相反时,一个或多个慢线系统可能会在同时生成既买且卖的交易信号,当两条移动平均线相交叉而不是价格穿越平均水平之际,系统如果要生成交易信号,那就有可能发生前述的这种情况。因此,我们需要依据第三条3日快线的斜率、即MA3t -MA3t-1 来确认价格方向,从而避免相关交易进入误区。我们可以应用下列规则将此类过滤器添加到任何一个或多个移动平均交易系统当中,即

    除非能够确认移动平均线的斜率是上指还是下指(从前一天至今日的移动平均值的变化值来观察),否则,不要植入多单(或空单)。

    第三条趋势线的速度是用来确定其与相应交叉系统所使用的最快的趋势线相比,是快还是相等。另外,测试将三个顺势交易模式相结合的应用方法的相关编程语言可以在英航网站上TSM软件内的Modified 3MA Cross程序当中找到。

    将三线交叉系统模式与两线交叉系统模式进行比较的最初结果显示:三线系统加入了定时功能,且降低了交易的次数,同时提高了每笔交易的收益,但总体来看,两者的盈利能力是相同的。

    8.7.3 4日-9日-18日交叉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4日-9日-18日交叉系统模型很受欢迎。在那个年代,选择4天、9天和18天的系统模式似乎是一个有觉悟的行为,其稍微领先于移动平均交易系统经常使用5日、10日、20日的计算周期;它也可能是计算机应用于交易后的第一个测试结果。即使是现在,高频交易者仍然在继续寻找最小的周期边际,从而使其自身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除了少量的较快的计算周期而外,每条移动平均线的运行速率(几乎)都是前一条均线的两倍,从而识别不同顺势交易系统的独立性,而前述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周期的跨度,从而保持一个恒定的差值比例。

    这里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比较三种顺势交易系统中的一个或两个趋势,我们以1990~2011年中期的欧洲债券为范例做一个小的测试,即假设相应金融市场存在某种行情趋势,且这样的一个小的测试也并不反映大局;然而,表8-8所示的结果是意想不到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与20世纪70年代的情境相同,近年以来,较快的顺势交易系统起不到多大作用。在对欧洲债券的测试过程中,我们选取了40日与80日的周期进行比较,同时,分别采用40日-80日的交叉系统模式,以及20日-40日-80日的系统组合模式。从中我们发现:3线交叉模式优于其他所有的方法,但是,因为其过于强调趋势的方向,从而降低了相关交易的次数。

    表8-8 以欧洲债券为范例对2线和3线移动平均交叉模式与单独顺势交易系统绩效所做的比较,1990~2011年中期

    [1] 依赖于60日均线和20日均线的两个系统。——译者注

    [2] Gerald Appel,Technical Analysis:Power Tool for Active Traders(Upper Saddle River,NJ:FT Prentice Hall,2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