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动量指标的背离模式

    当两个价格系列开始产生分歧之时,相应的背离情境就会出现,比如当工业板块呈现增长态势,但公用事业板块却处于下降态势时,道琼斯工业指数和道琼斯公用事业指数之间就会出现离散情境,而这两个金融工具之间的背离模式则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低迷经济的领先指标。从标准普尔500指数之中,我们还可以观测到美国10年期国债与长期基准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股票市场,我们通常也会关注各类工具之间彼此配置的均衡状况。而当标准普尔指数以一个较快的节奏反弹之时,我们所预期的就是债券价格将会下降,从而使利率上升,进而抑制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标准普尔指数和债券价格均处于上升态势或者两者均处于下降情境,那么,一些特别的事件可能正在发生。相对于一些因诸如不够平滑的动量指标与MACD指标等技术分析工具所导致的价格背离情境而言,相应的预期是价格的走势会按照动量指标所指示的行情方向运行。其实,相关的可视化情境是:背离模式相关的价格图表就好像是一个圆形顶部的上升弧线,即价格处于升势之中,但相关的速率却变得越来越慢。

    动量指标背离情境的测度方式为:于同一时间间隔之内将价格的运行方向和动量指标线的走势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多数情况之下,当价格上涨(或下跌至底点)之时,我们需要将价格行情的峰值(或者底点)与动量指标线的峰值(或底点)连接在一起,其目的是可以避免源自不稳定数据而生成的相关问题。图9-24则显示了英特尔公司股价行情之下的20日动量指标背离情境所相关的三个范例。

    图9-24 动量指标的背离情境

    背离情境之中的顶背离模式所预期的是价格的下跌行情。因为动量是一个领先指标,所以,当价格上涨而动量指标值下降之时,顶背离的情境就会出现。图9-24的中间部分就显示了前述这种现象。其间,我们会看到:价格指标线2(上部面板)已经大幅地上升,但是,同期的B直线(底部面板)所显示的情境是,动量指标值处于明显的下降过程之中。在接下来的价格行情的运行模式当中,其遵循了动量指标所指示的方向,如此则导致了于2002年12月一整个月的时间之内,价格都处于急剧下降的态势之中。

    反之,当价格行情开始下降而动量指标值开始上升之时,则会呈现一个底背离的情境。在图9-24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两个底背离的模式,即价格线图中的点1和点3以及动量指标线中的点A和点C。

    相对于背离的情境而言,我们所要记住的各项要点是:

    ·价格曲线和动量指标线的移动方向必须是相反的,当动量快速上升而价格是横盘运行或者只是轻微向上的话,我们则不能确认这是一种底背离的情境,价格行情与动量指标值之间必须是反相关运行的。

    ·背离程度越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价格的方向则越有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相对于价格逐渐上升、动量值缓慢下降的情境而言,当价格急剧攀升且动量指标的数值明显降低时,价格的行情方向立刻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当顶背离情境出现时,相应市场行情的表现是价格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每一个成功达成的峰值都会使价格向上迈进一步,但所消耗的时间则相当多,然后会再次连续呈现新的峰值,这就好像是在价格开始下降前,相关图形所呈现的圆形顶部。

    ·相对于几个小时或几天时间所形成的背离情境而言,经过很长时间(比方说一个月)所生成的背离情境将会预测一个更大的行情逆转模式。

    当动量指标始于一个极端高值或低值时,背离度是最好的,其表明相应价格的运行模式将被扩展;当动量值仍远高于或低于指标值的中点或者50或者0时,如果于此时出现背离信号,那么,此种状况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当动量指标返回中性水平之前,我们则可以估测相应的行情价格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整。

    9.7.1 动量指标峰值理念应用于亚马逊网络公司股价的范例模式

    动量指标的背离情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图9-25以亚马逊网络公司(Amazon.com)股票价格为例,同时应用MACD指标所相关的方法对动量指标峰值进行了相应的解析,并且加入了一个附加的规则,其所采用的步骤如下:

    (1)在图中找到波段行情的高点,这一点只要通过简单地观察相应的最高峰值就可以做到。在图9-25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峰值:一个是在1999年1月出现的;另一个是在1999年4月末出现的,其中我们也注意到,在4月初也曾出现一个峰值,然而,其只代表价格运行过程当中的一部分行情且反弹至110便结束了。

    (2)透过1月与4月的峰值刻画一条连接线。

    (3)在价格图形之下的MACD指标线中,存在两个相应的峰值。我们则可于MACD指标线上连接这两个峰值。

    (4)连接图中价格高点的直线明显呈现上升的态势,而连接MACD峰值的直线则明显呈现下降的态势。因此,此种模式所表明的是顶背离情境: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价格便从110美元降至70美元,如此则确定了相关的背离情境,然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下降至50美元。

    图9-25 亚马逊网络公司股价相关的背离情境

    在图9-25中,还有一个没标注的底背离情境,6月和8月呈现的价格底部所对应的MACD指标线则显示出非常缓慢的升势情境,8月的价格走势在呈现低值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一个行情反弹模式。

    9.7.2 背离情境之下的交易规则

    相对于动量指标的离散情境而言,有许多可供选择的交易规则,而且每一项规则都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1.依赖于MACD指标的离散情境所相关的交易规则

    最简单的交易规则就是基于MACD指标的使应用基准构建一个底背离的交易区间,即一旦确认了第二个上涨的价格峰值,那就观察相应MACD指标线的峰值,当MACD线与相应的信号线彼此交叉且调头向下之时,则会出现背离情境相关的卖出信号,这样的信号可以在图9-25中4月末期所对应的部分中被发现。当MACD的指标值为0时,我们则应该平仓离场;或者,我们可以基于价格图形顶部的形状,在相关订单达成交易目标的情况之下,也可以平仓离场。另外,我们也可以等待MACD线再次与相应信号线交叉之时离场,这样可能会扩大收益的规模。其实,与前述程序一致的交易规则也适用于底背离的情境。

    2.动量指标相关的背离情境所对应的一般交易规则

    (1)如果我们已经确认了一个背离情境,那么即使价格尚未达到预想的水平或目标价位,我们也要植入一张空单。

    所谓的顶背离状态在第二个动量指标的峰值生成之时就已经被确认了,因此,如果第一个峰值没有达到极端的情境,那么,相应的动量指标值则有可能接近于中性水平(即中间价格点位)。而中性动量值所对应的是正常的收益目标,因为我们不能指望高动量值再次转换为低动量值,但是我们可以预期较高或较低的动量指标值会调整至中性值或零值。在背离程度极其清晰之时,那就为时已晚了,此时的动量指标或许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正。而另一种替代方法将在下一节中进行探讨。

    (2)当MACD线与相应信号线彼此交叉,且背离情境已被确认之后,我们则可以植入一张空单。

    其实,MACD指标能够提供一个明确的交易信号,即较快的MACD线与较慢的信号线之间所形成的十字星,这是一个基本的买卖交易信号,其适用于动量指标背离的相关模式。

    (3)在当前的动量指标值持续上升,其超过最近期的峰值之时,我们则需要平掉仓中的空单。

    在背离信号生成之后,如果动量指标再次出现新的高值,那么此时的情境则预示着指标与行情的背离模式已经消失,而且相关交易的基础也已散去。相对于大多数的动量指标而言,前述情境所对应的价格点位可以提前一天被计算出来。

    (4)当市场行情已经调整完毕或者收益目标已经达成之时,我们则应该平掉仓中的空单。

    一旦动量指标已经下降至RSI指标值和随机指标值的中点(即50)的水平左右或者其相关MACD指标值为0或者其达到简易动量指标值时,那么,其此时的情境就应该被认为是中性的,且不能再呈现负值状态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应用波动率或者根据支撑位来设定相关的目标价位。

    (5)当MACD线与相应信号线彼此交叉且调头向上时,我们则需要平掉根据MACD指标的背离情境所植入的空单。

    MACD指标基于背离情境所提供的交易信号可以指示交易者长期持仓,也可以提示其迅速离场。在图9-25中,于5月初,MACD线给出了卖出的交易信号,而直到6月中旬之前,其没有给出另一个买入信号来进行平仓,此种状况对交易者来说,则可以增加相当可观的收益。

    (6)我们也可以将动量指标背离情境相关的空方头寸转换为顺势交易系统的空方头寸。

    如果不使用MACD指标,那么,我们则可以应用诸如移动平均线一类的简易型顺势交易模式对其进行替换,即一个偏空头的背离交易信号可以转换为一个顺势交易系统的卖出信号,例如我们可以选取构建MACD指标的两条趋势线中的一条来操作相应的转换模式。

    3.背离情境的预期模式

    当第二个动量峰值被确认,尤其是背离程度比较剧烈时,动量指标值则可能已经接近50的中性水平或趋近于0,如果此时才看到背离信号,那么,对于交易者来说,就为时太晚了。因此,背离情境的预期模式则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交易方法。

    当价格高于其之前的阻力水平的时候,在相应的价格点位之上,我们就可以预期一个顶背离的情境,如图9-25所示,相应的市场行情已经位于水平阻力线之上,而一旦价格走高,则总会有一个潜在的背离情境。如果动量指标的当前值比以前的价格峰值所对应的动量指标值低的话,那么就存在一个预期的背离情境相关的交易信号。而只要价格上升且当前的动量值低于上一个价格峰值所对应的动量指标峰值,那我们就可以植入一张空单。比如说,如果亚马逊网络公司股票的价格持续走高,那么就可以持有空方头寸,而如果动量值持续走高且超过之前的动量峰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平仓离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行情之中则不存在背离的情境。前述这种方法提供了最好的交易契机,其可以从整个降势反转的过程中获利,但却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而如果要想管控相应的风险,那我们就应该把仓中资金分成三个部分,即

    ·当价格出现新高且MACD指标值变得较低时,则将仓中1/3的资金用以植入空单;

    ·当MACD指标值居于其之前高点的15%~20%时,则将仓中第二个1/3的资金用以卖空;

    ·当MACD的价值与相应信号线彼此交叉且指向下方时,则将剩余的1/3的资金用以做空。

    如果让我们只做出一个选择的话,那最好是应用上述第二种模式;如果有两种选择的话,则应用上述第一种以及第二种模式;如果你只使用上述第三种模式做空的话,那么当MACD线与相应信号线交叉时,相应的价格行情已经大幅下降了,此时对相关的入场价格而言,你会感到非常的失望,同时市场也没有什么获利的机会了。

    4.单一背离、双重背离以及三重背离模式

    双重和三重顶背离情境出现的概率是比较少的。所谓双重背离的情境通常是指三个动量指标峰值在逐级地下降,而其所对应的价格却在上升的过程之中。通常情况下,第二个动量指标峰值仅仅略低于第一个动量指标峰值,而最后一个峰值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表明价格不久就会下降。其实,多重背离情境要比单一背离情境更具可靠性,其所代表的是于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之内,价格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慢,且会以圆顶的形式呈现在投资者的面前。

    5.交替出现的背离指标峰值

    常见的顶背离模式是一个较低的峰值会呈现于两个呈下降态势的峰值之间,例如第一个动量指标峰值处于90的位置,下一个峰值则居于60的位置,而最后的峰值则处于75的位置。当我们研究价格和动量图表时,多数分析师会忽略中间较低的峰值,而只考虑90-75的背离情境。在下一节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最近期的动量峰值i和之前的两个动量峰值i-1和i-2,以及它们所对应的价格将其进行自动化的组合。

    9.7.3 背离情境的编程模式

    在解析背离情境之编程技巧之前,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相对于背离情境的确认方式而言,技术分析之中存在很多的选择模式,而我们又很难对它们进行逐一的检验。在一个图表当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并不会总是很容易地被编入计算机的程序之中。在英航网站中TSM软件内的Divergence程序中,我们可以找到TradeStation的编辑语言,其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进场和平仓的选择模式,其中包括多重的背离情境或编辑程序的初始语言,而相应的指令输入模式为:

    (1)背离情境Diverge——1=单一背离,2=双重背离。

    (2)行情波段Swing——应用波段价格的百分比去发现相应的价格极值点位(正常波幅为2%~5%)。

    (3)行情强度Strength——自触发交易信号之指标高点伊始向下移动的最小百分比值(正常幅度为5%)。

    (4)长度Length——随机指标相关的计算周期(通常为5~10天)。

    (5)类型Type——符号0代表正常价格,符号1代表将短期利率转换成收益率,符号2代表债券收益率的近似值。

    (6)平仓符号Exit——自中值50%伊始上加、下减而计算的百分比值,其可以成为离场动量指标(较快的慢线-slowK)的基准(如果exit=10,那么于exit=60之处平仓,其正常值为0)。

    (7)快线符号FastX——较快的随机指标(fastK)的离场模式(通常为20)。

    编程决策相关的第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应的语言模式与动量指标或价格模式是否互相匹配。同时,就相应程序所应用的价格峰值而言,我们可以参照第5章中的行情波段技术予以解析和确认,并且于期间内给出最小的波段系数。相对于动量指标而言,我们常常使用随机指标对其(或MACD指标)进行替代,如此则可使被选择的动量值与极端的价格点位彼此呼应。另外,第二个波段高点所对应的动量指标值必须小于由强度系数计算得出的第一行情波段高点所对应的动量值(相对于一个顶背离的模式而言,比较经典的数字是5)。实际上,在两个价格峰值之间,没有哪个测试能够看出动量值会降得更快。还有,相对于入场交易的信号问题以及交易决策的目的而言,我们可以忽略其他所有的动量指标值——如果动量的峰值下降,而价格的峰值上升,这就意味着存在一个顶背离的情境;如果动量峰值上升且价格峰值下降,那就意味着当期市场存在一个底背离的情境。但是,如果我们对相应的动量峰值不仔细观察的话,那么,一些行情模式就不会被及时地发现。

    当平滑的快速随机指标(%D)值达到50之际,顶背离的模式结束。而如果输入的exit参数值为+10或-10,那么,当动量指标值达到60或40之际,我们就要平掉相关的订单。另外,如果动量值下降很快,且于参数FastX触及20时,那么,此种情境就会触发原始随机指标体系的退出机制。

    除了标准的单一背离情境的编辑之外,计算机程序也承认双重背离的情境,即其会将三个涨势行情下的价格峰值与三个下降的动量指标的峰值结合在一起。

    相较于计算机上的输入程序而言,观察计算机屏幕上的报价图表似乎可以更加容易地找到相应的背离情境。其实,把你所看到的画面输入到一个背离信号相关的系统分析中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你会发现:相应的程序并不能总是那么明显地发现相关的背离情境。而如果没有创建波段高点,且价格的涨势非常稳定,那么,即使此时的动量指标线相应存在一个稳定的下降趋势,相关的背离情境也可能被错过,相对于此种情况而言,我们需要用斜率背离的模式来解决。

    9.7.4 斜率背离模式

    在使用价格峰值和动量峰值的过程之中,我们所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最明显的背离情境会被错过,即此时的价格会稳步地走高或走低且没有太大的波动,而动量指标却在反向运行。前述这种现象会呈现一个非常有序的圆形顶或圆形底的形态,如果使用波段分析的方法,我们就难以确定相关的峰值,从而错过相应的背离模式。

    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我们则应用另一种技术进行替代,即在同一时间间隔之中,同时分析价格的行情波动以及动量指标的运行态势,我们可以通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应用一个电子表格的斜率函数slope或编辑线性回归斜率函数LinearRegSlope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操作。因为动量指标会使价格系列的趋势被销蚀,所以用于计算的周期不应该太长,否则动量的斜率值将趋近于0。

    这里还有一种有趣却更加复杂的方法,即记录过去的动量峰值点位m,由于我们如期地将相应的时间序列向前移动至第t天,因此,则可以找到m-t的动量斜率以及相应的同期价格斜率。如果动量的斜率为负值而价格的斜率是正值,那么,此时就存在着背离的情境。随着t值不断变大,我们确认相关背离情境的信心就会更足——如果在第t天的价格斜率小于第t-1天的价格斜率,且其值仍是正数,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卖出的交易信号。

    我们可以将价格斜率和动量斜率之间任何具有分歧的方向组合模式视为一种背离情境,其中包括:价格上涨的速度比动量指标值上涨的速度快、动量指标值上涨的速度比价格上涨的速度快,或者相反。然而,经典的分析都集中在价格方向变化的领先指标动量之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我们的组合模式如下:

    ·价格上升而动量指标下降(顶背离模式);

    ·价格下降而动量指标上升(底背离模式)。

    顶背离模式的强度值有助于选择那些最适于交易的情境,我们可以确定主要的动量斜率,同时也可以评估价格上升斜率与动量下降斜率之间的净差值。当比较两个斜率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价格运行曲线的角度可以远大于动量指标线的运行角度。

    应用双重平滑模式确定背离情境的斜率

    在本章前半部分所讨论的双重平滑模式代表了动量指标的运行趋势,但是,其不能显示许多的动量峰值,因此,相对于背离斜率而言,其是另一种相关的解析方法。在图9-26中,1999年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呈现一个长期的向上运行模式,同时,价格的波动率也相对较小——在过去的几年中,交易相关的波段值并没有出现这么典型的长时间且波动较小的情况。同时,在动量指标线中,存在一个稳定的下滑势头,其由20-20-20的双重平滑形式来表示(即对一个20日动量指标应用20日指数平滑模式所得到的双平滑数值),如此,价格和动量之间的连线则可以显示相关运行模式的斜率。

    对于上述两个斜率而言,其生成交易信号的相应方法就是监视其相对的运行模式,即当它们保持恒定或正在分离之时,我们不宜进行交易;一旦相应斜率值开始收敛,且超出正常变量的方差,那么此时就生成一个卖空的交易信号;接下来,正常的价格就可以被当作收益目标而使用。如果价格斜率持续下降,那我们就应该选择交易且持仓;如果动量的斜率值上升且高于其释放的卖空信号所对应的数值,我们则应平仓离场;或者,相关斜率开始背离时,我们也要平仓离场。

    图9-26 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关的双重平滑模式所确定的背离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