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应用价格行情模式所进行的交易
如果能够发现如图16-1所示的短期模式或行情周期,那么,持续时间为1~3天的交易则可以得到改善,例如,顺势行情项下的周际模式和周末模式,即人们普遍认为周一的行情就是某种趋势的延续,而到了周二(有时周三),新的买家或卖家的实力已经褪去,相关行情会因为缺乏活力以及获利回吐等因素而出现反转情境,而于相关行情重新确认方向之际,其于周三或周四的早盘阶段停滞一段时间。另外,由于某些交易者要获利平仓,且需降低周末风险,周五下午的行情可能会出现逆转。而在一个横盘运行的市场之上,周五和周一的行情方向与前一周的会有所不同,且彼此的情境会经常不同。
16.3.1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变化情境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价格点位对短线交易者而言是最重要的。如果价格行情开始走高,进而变得缓慢,最后出现反转,那么,其间的最高价格即可被认定为一个阻力位——在此种水平之上,价格运行的动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而在专业人士看来,任何后续的尝试接近之前高点的价格都是卖点,他们会在此点位或稍低的位置做空。此外,交易者经常在之前高点之上植入新的买单或平掉之前的空单,以此来应对上破阻力位的行情走势。
上述这种方法非常受交易者和投机者的欢迎,其往往会生成并强化某种价格的支撑位和阻力水平,直至清晰的交易范围被确认之时。在1~3天的周期之内,行情范围可以缩小,但价格的运行幅度受到限制;同时,在此类行情波幅所对应的区间之内,窄幅行情对更多的交易者来说是很清晰的,因此,于某种价格点位所做出的行情反转的预期需要特别及时,这类似于价格持续收窄的上升或下降的三角形态,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时间架构相较于传统图表要短得多。
如果将一日开盘价、高点、低点与昨日的高点、低点以及收盘价相结合,那就可以开发一种交易策略,如图16-1所示。另外,我们还可以于午盘时段出现的支撑位和阻力位附近建仓,因为此时的成交量和波动率往往回落至相关交易日的低点,而价格反转的概率很大。而如果相关行情在午后继续创造新低点或新高点,那么,我们可预期相应价格在当日余下的时间里会延续某种趋势,此种交易策略的规则现存于英航网站上TSM软件内的Midday Support and Resistance程序中,其使用15分钟或30分钟棒线,相关内容是:
(1)所谓“下午”时段被定义为本地时间12:00之后;
(2)自开盘至12:00记录相关行情的高点和低点;
(3)自开盘至12:00记录相关行情的最高收盘价和最低收盘价;
(4)如果我们处于下午时段,那么:
a.如果交易者没有持仓或只持有卖单,同时,相关棒线收盘价格居于早盘行情波幅的25%之下,则需平掉卖单或植入多单;
b.如果交易者没有持仓或只持有买单,同时,相关棒线收盘价格居于早盘行情波幅的25%之上,则需平掉买单或植入空单;
c.如果我们持有多单,而价格向下突破早盘的波幅低点,则需平掉多单,转头做空;
d.如果我们持有卖单,而价格向上突破早盘的波幅高点,则需平掉卖单,转头做多。
图16-2 应用TSM软件的Midday Support and Resistance程序对2011年4~5月的标准普尔交易所进行的测试
上述交易策略应用支撑位和阻力位的概念,同时顾及盘中突破的行情规划了午后的交易模式。而如果我们持仓过夜,且于第二天进行交易,则可大大提高每笔交易的利润。图16-2显示了2011年4~5月标准普尔期货行情所生成的交易信号,其中符号MDlong和MDshort所表明的是午后行情的破位情境,符号MDsup和MDres所代表的是相应走势未能突破支撑位和阻力位所导致的反转情境;同时,其基本形式是以12:00作为中午时段,以25%的触发区来判定相关的支撑位和阻力位。此种交易策略显示2000年1月~2011年5月中旬,交易次数为8404笔,每笔收益为268美元(相对于每份合约而言,且未计成本)。我们并不试图通过改变午盘的时间或触发区域来改善相应的测试结果,同时也没有尝试以上所显示的任何其他的交易规则。我们的目的是要表明:某些交易者所理解的交易规则可以转化成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标准普尔交易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具有更多的噪声以及更高的波动率,如此,则会使相关价格在支撑位或阻力位附近易于呈现反转情境。另外,其他趋势更大的金融工具的表现可能会更好,其行情没有附带午盘反转的规则,但具有午后破位的属性。同样,开盘时段的行情波幅区间的破位模式则更受欢迎,且相关法则会在本章后面的部分进行讨论。相对于利率期货和外汇市场而言,添加一个趋势过滤系统则可以提高相关测试结果的绩效。
16.3.2 泰勒的交易技巧
1950年,乔治·道格拉斯·泰勒出版了一部日内交易方法相关的著作,其中应用了他在股票和粮食市场上使用多年的交易技巧。 [1] 在计算机问世之前,该方法是完全系统化的,而且被清晰地记录在相关著作中。其实,相应系统的本质就是循环,其预测了谷物价格的3日变化情境,3日行情可以在一个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中按不同的模式展现。还有,泰勒对其方法的解析是彻底的,且涵盖了许多相对于全天候交易者而言非常有价值的理念。因此,笔者在这里所做的总结和分析不能代替原始的阅读资料。实际上,3日循环模式对于短期交易来说是成功的,而且,此种短期交易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变化模式于近几年来有一种“死灰复燃”的态势。
泰勒是基于一种理念来开发相应的交易法则的,即相关的市场行情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尽管正常模式的时间间隔是4~5天,而其主导模式则呈现一种附带偶然性,于3天之内重复的情境。同时,泰勒的周期理论主要是基于连续交易日,且不考虑周末和节假日的情况。如果价格处于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中,那么,3日循环周期的变化模式则稍有不同,其中上升趋势被定义为:于选定的一周、一个月乃至一个季度的周期内,相应顶部和底部区间的行情则是一浪高过一浪;降势的情境则正好相反。如此,在一波升势中,我们可以根据如下的序列进行相应的预期,即
(1)如果价格停止下跌,且于行情反弹之前已出现买盘,那么相应交易日当以做多为主;
(2)在空单被出尽之时,相应交易日当以卖盘为主;
(3)如果价格上涨受阻,且于行情反转之前出现卖盘,那么于相应交易日则应卖空。
在第三天之后,如果你植入空单,而相应周期又循环至买盘时段,因为此时上升趋势已被确定,所以,泰勒据此给出了额外的建议,即于相关交易日买盘时段做多(参考上述情境2),并且保有植入空单的考量(参考上述情境(3)),防止升势动能耗尽所引发的行情反转。相对于降势而言,做法则刚好相反,即在行情反弹之前,我们要留出一些额外的时间以规避降势动能耗尽的风险。
相关交易的实际目标是行情所呈现的短期支撑位和阻力位,其通常只是前一天的高点和低点价格,偶尔也可能是3日周期内的高点和低点,它们有可能是同一价位水平。在买盘时段,我们的目标是测试前一天的低点价格是否会被穿透,但是此种测试需要于验证高点情境之前进行。总之,泰勒的方法是一种短期的均值回归策略,其目的是寻找价格行情之不断反转的情境;泰勒的信念是:市场投机会导致某些行情于长期趋势的上下生成不稳定且较大的循环变化情境。
泰勒非常强调每天高低点价格所呈现的次序,而相对于买盘而言,低点的出现是其先行条件,如果相关交易者处于一个升势的买盘时段,那么,他们可于低开盘之后立即下单入场,且不管行情是否达到之前的低点,对此泰勒所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在上升趋势当中,相应交易日开盘-收盘的行情一般都会走强,而于买盘时段出现第一个交易契机之时,我们则必须把握;然而,如果于一个高点出现之后价格开始下降,且于收盘之时出现行情低点,那么交易者于该交易日则不能植入多单。前述这种模式于第二日会呈现低开情境,如此则提供了一个买入的契机。在下降趋势之中,相关交易日开盘-收盘的行情会一直走低,因此交易者相应等到第二天做多,而3日周期循环模式此时又青睐于卖空。
相对于在升势之中平掉多单且植入空单的情境而言,我们要考虑同样的问题,即在同一交易日内,多单入场之后,如果价格大幅回升,且触及或穿透之前的高点,那么,我们会预期第二天将呈现高开的情境,此时的多单可能会被平掉,因为上升趋势中会出现小的回调行情,且可能测试另一个高点,如此则需要在另一天观察其升势动能是否耗尽,而于卖空时段的开盘时刻相关高点被测试之际,相应新的空单会被立即植入;如果卖空时段以低开情境始,以高收情境终,那么,于该交易日则是无单可做。
如果在买盘时段或于第二日卖空时段的开盘时刻植入一张多单,那么所预期的价格变动模式则是一种短期的形态;如果当天价格大幅上涨,我们则需于目标价位获利平仓,记住这个交易路径是很重要的,因为与趋势相反的交易不会提供等待的时间,时间序列的延展路径总是与你的持仓头寸相反。
1.泰勒交易教程所相关的解析模式
泰勒将上述的交易技巧变为讲义,并且在他的一个3英寸×5英寸的螺旋笔记本中记录了所有信息,其教义的内容形式则如表16-4所示,且该表应用了1975年11月的大豆期货合约作为范例。相对于泰勒著作的课程笔记而言,由于页面大小,所以每页只代表一个月;其前5列则包含了交易星期和交易日(合计),然后依次是开盘价、高点价位、低点价位以及收盘价。此外,泰勒应用最初的10天来确定相关周期的起始时段,即扫描每日低点,然后将10日之中的最低点用圆圈进行标注,在本范例的情境之下,最低点对应的是3月19日。接下来,向后和向前查询——每三个低点价格所对应的时段即为买盘区间。同时,在高点价位所在的列当中,2日之间的级数序列被显示出来,其所标识的分别是卖盘时段和卖空时段。文中这个例子特别简单,因为其于一致性的上升趋势之中设定的情境是:相关行情于3日循环周期之中没有什么变化。
表16-4 泰勒交易教程,以1975年大豆期货行情为例
接下来,表16-4的D列和R列是被用来把握相关的交易契机,其中:D表示行情自卖空时段跌至买盘时段而下降的点数;R表示行情从买盘时段至卖空时段而反弹的点数。前述两列所列出的是相应高点价位和低点价位之间的差值,在高低点位以合理的次序呈现之时,这些数值所代表的则是可供交易的最大点数。我们在框中将符号×或√列于高点或低点旁边,用以说明买/卖的契机是第一次出现(标识为×)还是已经出现过(标识为√)。在第一次出现交易契机的情况之下,交易者要于当日进场;否则,泰勒的建议是等待。
接下来的BH和BU两列所显示的是:相关交易日的价格点位相对于买盘而言的风险和交易契机,其中BH列显示的是买盘时段的高点以及入场交易的点位高于前一天(卖空时段)高点价位的差值;BU列所显示的是于低点买入的交易契机,同时记录了前一日低点之下卖盘所对应的差值点数,如果相关低点是第一次出现,那么,相应区间则适用于买单;如果前述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则输入0。
右边的宽列用来表示周线交易之方向性的变化,其所应用的数据是上周五收盘价与本周五收盘价的差值,以此来比较相关交易的绩效(Net)。
通过观察表16-4中的D列和R列,我们可以看出多空双方都有充足的机会盈利,其中只有4月3日所输入的数据是零。另外,BH和BU列所对应的进场、离场的也可以用符号×和√来标注,而为了保持一致性,泰勒设定符号√代表交易者可以于下一个交易日的开盘时刻建仓,其实无论哪种情况,测试结果都很好。
应用泰勒的日间交易方法需要小心地监测市场,而这项工作只适用于一个全职的交易者,其中高点和低点出现的顺序以及新低点是否穿透之前低点等问题必须被列为重点观测对象。此外,如果将这种方法与一个良好的趋势识别模式以及季节性模式彼此结合交融,那会有助于提高在具有压倒性的行情之中选择方向的能力。
2.泰勒的3日交易法则
相对于那些不能经常观察市场的交易者而言,泰勒提供了一个刚性的3日交易法则,此方法对泰勒全面的交易理论进行了修改,即在相关循环周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但买入以及卖出的目标价位需要提前植入,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平衡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形成另一种完善的系统。不过,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对相应高点和低点出现的顺序的把握,然而,此类系统的概念仍然是完整的。
这里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没有正确的行情模式出现并跟进之际,相关的交易技术则得益于某些支撑位和阻力位的破位情境。其他大多数交易方法也采用此种理念,如此,基于行情的突破方向进行交易的模式则变得更加安全。另外,标题项下的交易法则可以为几个成功的范例情境所佐证。但是,此种法则只适用于短线交易,因为其是基于噪声因子,而不是根据基本面经济要素来判断价格的运行模式的。
[1] The Taylor Trading Technique,by George Douglass Taylor(1950),此书已由交易出版社再版,相应的邮箱编号为:P.O.Box 6206,Greenville,SC,29606 in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