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开发始终如一的图表模式

    价格图形通常被认为是反映人类行为模式的一种表格,而任何图表分析的目标都是要找到一致的、可靠的以及具有逻辑性的模式,并以此预测未来价格的波动趋势。在经典的制图方法(整合法、趋势通道法、形成相应顶部和底部所相关的测定法)以及许多其他的绘制模式(在类似的情境之下或带着类似的目标)中,相应图表所表现的是由大量交易人群通过不断的重复行为而得到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这里最为重要的图表模式是趋势线。

    直到最近,计算机程序才能够得以参与,且被并入图表模式的构建当中。现在有一本书,即波考斯基所著的《价格形态百科全书》 [1] ,在该书之中,作者比较完整地、综合地分析了各种图表的形态。其实,平心而论,即使对于相同的图表而言,我们也可以有很多更加有效的解释。因此,为了确实形成一个价格图表,在对该图表进行解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的是数据的频率(例如每日或每周),然后确定初始日期和时间的跨度(长期或短期)。如果考虑到选择范围的广泛性,那么在同一时间之内,任意两个分析师都在观看同一个图形模式的情境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关于经常发表在杂志上的图表分析而言,其自身可能就是很多重复性交易模式的诱因。新手投机者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并处理问题,同时常常将一些交易规则视为刚性的铁律来遵循——他们将在两倍及三倍的高点价位做空,在暴跌时做多,而且他们通常为了传播那些能够生存的标准图形而做了许许多多事情。由于有他们的追随,所以对我们而言,知道一些最流行的技术以作为一种防御性措施是明智之举。在第4章中,我们将尽一切努力将相应的图表模式纳入相关的交易系统。

    图表模式生成的诱因是什么

    投机者有很多习惯,包括搜集大量数据,接受被认知的图形模式等。典型的屏幕交易员(不是在交易所)或一个投资者在传递属于自己的订单之时,通常会选了又选。例如在26.00美元购买微软公司股票,而不是26.15美元;即使不使用美元值,他们也会沿用这样的一种思维,就是视50美分以及25美分为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增量。当股票价格高腾时,其与目标增量的距离就会相去甚远,例如投资者会以每股125000美元的价格交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KA)的股票,他们以10美元为增量单位来植入订单,这看起来似乎非常精确。同时,在期货交易中,情况也是如此。在标准普尔指数中,有更多的订单被植入于1310.00的点位而非1306.50;再比如10年期美国国债的订单一般被设在,而不是。

    据说从事金融交易的芸芸众生总是在错误的时间踏入一个牛市的行情。当电视上的财经新闻频道、银团的报纸以及收音机等媒体宣称石油供应即将减少,或一个新的癌症治疗药物即将诞生,或国家的小麦收成遭到破坏,以及罕见的投机者加入了被江恩(Gann)称之为“大恐慌”式的人流当中等,如此,在崩溃之前,市场会出现一波终结者式的“单边行情”。或者说,在投资者重新聚拢之前,市场所面临的是完结式的抛售情境,而这些行为在图形之上,却能很容易地被辨识出来。江恩也会谈及前述这些空转的现象,以及相关价格一掠而过的动量效应;同时,专业交易员也承认,一个快速而无序的价格波动可能要超出其所设定之目标的10%还要多,例如在美元/日元这个货币对价格的下移过程中,其票面价值从1.0000下降至0.8000的支撑位,而即使其穿透了0.0100的底部价位,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件。

    与价格相呼应的行为通常都是合理的。在大的牛市行情中,重复式的价格运行模式,以及离散式的交易时机变化模式都显示了一种迹象,即相应的市场行情要受到大众心理的影响,关于这个主题的经典的信息则来源于查尔斯·麦基(Charles Macka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841年。 [2] 在其1852年版的序言当中,作者有这样的描述:

    我们发现整个社区的人们突然把他们的精神都集中在一个对象上,并对之开启了发疯似的追求,那可真是数以百万计的人同时痴迷于一个幻想……

    1975年,在超市里,糖是被定量供应的,其已知的最高价格为50美分/磅。而公众所担心的是无论以什么样的价格,他们都难以买到足够的糖,因此能买多少糖,他们就买多少。前述这种公共需求的极端情境导致糖的价格出现了制高点,而不久以后,公众发现自己所拥有的高价糖在市场中被源源不断地供应,于是,糖的价格急剧下滑。同样,世界股票市场也往往是大众投资者的心理行为所指向的靶标。而作为美国的交易者,我们从远处看着日本股市从1989年12月的最高点38957崩溃到2003年的7750点,下跌了80%。同时,我们也经历了自己国家的南海泡沫,即纳斯达克100指数从2000年3月的4816的高点下跌了83.5%,截至2002年10月,该指数达到795的低点;又经过了数年,次贷危机爆发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投资都受到了无与伦比之价值下降的冲击;2008年9月,对投资者来说,显然又是一场恐慌的噩梦。通常情况下,似乎是价格突然下降时,给了多头一个很好的买入信号,即做多,然后开始等待价格慢慢地攀爬起来。然而现在,让我们很难理解的是为什么相反的卖空思维却成了一个强大的流行趋势。

    图表是一个需要被仔细研究的,且具有广泛性的议题,而图纸本身及其缩放比例则是争议的来源。附带高点和低点的标准棒线图(或折线图)代表可以按每日、每周或每月的时间间隔进行绘制,从而使价格波动显得平滑一些。同时,棒线图上的价格点位是以半对数和指数的形式、按比例画出的, [3] 其中,在较高的点位,具有较大意义上的波动率是根据其与相对比较平静的低价格段之间的比例、以百分比的变化形式来计算的。另外,图形的每一次变化都为图解专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价格行情走势。还有,图框的形状以及相应高度/宽度比例都会改变图形的角度以及相关的解析模式。标准制图技术可能以45°和30°来勾画图表的趋势线;因此,在屏幕上,如果将相应图表进行一些扩展或压缩,那么其角度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本章使用传统的日线图表以及方形的框图。

    或许,对于今天的图表分析技术流派来说,他们把早期股票市场的那些规则和理念拿来解析当今的图表,其焦点都放在了用均线价值取代各只股票或期货合约的市场价值,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进行讨论。现在,爱德华兹和迈吉二人转移了前述的这个话题,他们指出了“任何的市场价值完全自由地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种供求关系将同样形成图表的形态。他们继续指出:无论是在股票还是在商品的交易环境当中,投机者的心理和目标是基本相同的;同时,战后政府法规所造成的影响就是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有序”,因此在相应的市场之中,同质的绘图技术都可以被采用。 [4]

    [1] Thomas N.Bulkowski,Encyclopedia of Chart Pattern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00).波考斯基的研究结果见第4章的第4.12节。

    [2] 该书于1995年由John Wiley&Sons重印。该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译者注

    [3] R.W.Schabacker,Stock Market Theory and Practice,Forbes(New York,1930),595-600.

    [4] Robert D.Edwards and John Magee,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Springfield,MA:John Magee,1948),Chapter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