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1日行情模式

    在所有图表模式当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识别发生在某一天之内的行情,其中包括缺口、峰值、岛形逆转,逆转天数、盘中行情、天际行情、较大时间跨度之下的行情以及较小和较大波动幅度所相关的时间序列等。这里,有些价格运行模式在其生成之时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他的模式必须由另类因子所确认。

    3.6.1 缺口

    当交易所收盘之时,如果出现重要的新闻,且其对市场行情产生了影响,那么,价格就会出现相应的缺口。订单会被大量的积累,并在第二日开盘时得以执行。而如果当天的低点高于前一天的高点,那么,就存在一个向上的缺口。而对于24小时都在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而言,我们会看到一个快速的、稳定的价格运行模式,但不是一个缺口,例如针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交易,相应市场存在三种流行的方式,即

    (1)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自上午8:30至下午3:15(美国中部时间);

    (2)在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交易的ETF式Spyder [1] 的交易时间与上同;

    (3)标准普尔迷你电子期货合约自周日晚上6:00开始至周五下午3:15为止,一直都在全球电子交易系统(Globex)的平台之上进行交易。

    只有在使用主要交易日(交易所的营业时间之内)时才会出现所谓的缺口。大多数业余的场外交易成交量比较清淡,其在图表上可能被忽略不计。然而,欧洲市场是一个例外,它们有一个延长的交易时段,即从原来的下午4点收盘(欧洲时间)延长至下午10点或10:30收盘,而此时正是美国市场的开盘时间。接下来,欧美混合交易的市场收盘,然后,于正常欧洲市场营业日的初始时刻再次开盘。相对于欧洲市场而言,相关交易者最好使用联合的交易日,即从上午9:00开市,持续至晚上的10:00。

    美国政府公布经济报告的时间是上午7:30(美国中部时间),此时刻比标准普尔指数开市交易的时间要早,也比SPDR基金的交易时间要早,但是,其与标准普尔迷你电子交易的时间同步。因此,这里的电子交易不存在缺口,但其他市场将大幅高开或低开,从而会调整当期迷你电子交易的行情点位。当金融类的新闻节目为股票市场开盘而提供预期数据之时,其所应用的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前一日的收盘时刻和当日电子交易时段之间的“空挡”,如此,在相关的市场之中,于开盘的时刻,会不断地呈现缺口式的行情走势。

    在股票或期货市场当中,为了防止相应支撑位与阻力位被穿透,故在其附近的点位集中了大量的订单,于是缺口也就因之而生成了。在交易的期间内,有可能也出现一个缺口,而之后会立刻伴随一个乐观的经济报告,或者出现一则符合预期的新闻事件,于是,就会出现大量的买盘,而几乎看不到卖盘。另外,也会有某种罕见的事件发生,从而冲击金融市场,进而产生缺口,比如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9·11”事件等。

    在图表之中,基于当期的价格运行模式,发生在不同情境之下的缺口会被有差别地解析出来。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缺口是一种信号,即表明一种价格的持续运行模式,但是,在另外的情境之下,一个缺口则被预期为某种价格运行模式的终结。在亚马逊公司(Amazon.com)股票价格图3-13中,我们列出了四种主要的缺口形式。

    图3-13 亚马逊公司股票价格图表所展示的价格缺口

    1.普通缺口

    此种缺口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空间,没有特定的属性,它不会出现在任何有特定意义的点位之上。如图3-13所示,1999年的5月就出现了一个普通缺口,此时的行情向下方运行。

    2.突破型缺口

    此种类型的缺口一般出现在比较清晰的支撑位或阻力位附近的点位之上。如果价格运行至阻力线之上或支撑线之下,且有大量的买单或卖单植入,那么就会出现此种缺口。当大多数分析师刻画出相应的水平支撑线和阻力线时,如果价格经历了长期的横盘调整式的行情走势,那么,此种类型的缺口就会经常性地呈现出来,而且图形结构越清晰,横盘调整的周期越长,就越有可能出现一个大的突破型缺口,而这种缺口需要等到事后才知道,因为它仅适用于一种行情,即缺口出现之后,应该有一个持续性的价格运行模式紧紧相随。

    在图3-13中,有两个突破型缺口:在新高点出现之后不久,第一个缺口就出现了;而在图形的中间,价格打破了上行的通道,并形成了一个陡峭的下降趋势线,在靠近图形右端之处,一条清晰的趋势线被第二个突破型缺口撕裂开来。

    为了依据此类缺口进行交易,我们必须在价格接近支撑线或者阻力线之时,于可预见的缺口出现之前,就开始营建相关的仓位。一旦建立了一个多头的仓位,而相应的价格出现向上的缺口,那么,你的交易就会得到“免费的午餐”,即你从缺口当中获取收益,或者说,此轮快速的行情波动对你有利。而如果价格没有产生向上的缺口,其最常见的走势是向下漂移,这时,我们就要承担因之而产生的小额损失,平仓离场,然后再重新建仓。

    3.衰竭型缺口

    此种缺口生成于一种持续运行的、不稳定的价格运行模式的终结之时,同时,此类缺口也确认了一种反转的行情走势。衰竭型缺口通常出现在升势行情之下,最高价格出现的第二天。然而,在图3-13当中,其于一天之后就出现了,因为此类缺口代表着有大量的订单急于平掉买单仓位,这时,所有的行情“苗头”都与衰竭型缺口相关。

    4.逃逸型缺口

    此种缺口在不同的价格点位都有可能出现,其表明此时的行情非常明确,且相应趋势也被予以定性。因为在一个逃逸型缺口形成之后,相应行情呈现反转态势,所以,此类缺口似乎没有任何的实际用途,而且其将被重新命名为一个“岛形”的顶部,或者被称为某种其他类型的形态。当我们持有多头仓位时,向上“跳开”的逃逸型缺口会迅速增加相关的收益,但也意味着极端的风险。

    缺口相对于交易而言,也可以成为一种障碍。当你持有多方头寸之时,如果出现向下跳开的“突破型”缺口,那么就会引发止损单,从而使相关价格远离你的订单价格。而如果一个向上突破的情况所相关的交易量不大,那么这说明该突破或许为“假突破”。另外,如果你持有空方头寸,要是幸运的话,价格会回落至破位点,然后继续走低;如果不幸的话,在较高的价位,你的空单会被平仓。总之,如果缺口式的破位行情代表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么,此时你应该立即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而当价格迅速移动且没有回落迹象,那么,与行情相反的订单将被一次性平仓;另外,在高交易量情境之下出现的突破型缺口通常象征着一个强大的价格走势及持续变化的运行模式。

    缺口的填补

    从传统意义上讲,价格的运行模式会追溯既往,从而填补之前所生成的缺口。很自然,如果时间足够,那么相应价格将恢复到大多数情境之下的水平,因此,几乎所有的缺口最终都将被填补。但是有些时候,具有最重要意义的缺口是不会被填补的。

    缺口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即价格的运行已经脱离了其之前的模式,且已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突破型缺口所生成的点位往往略高于其之前正常的或已经建立的价格水平。对大宗商品来说,一旦短期需求失衡的情境已过,那么价格就应该回到与正常水平相接近的点位(有时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比原价略高),但也要略低于缺口。当基于收益报告、新产品声明或并购传言等因素而导致相关股票价格向上“跳开”,进而形成相应的缺口时,那么,相关价格则可能不会回到之前的水平。

    对于开盘跳空式的缺口所进行的计算机研究以及相应执行程序的编辑工作将在第15章进行深入的探讨,其显示了在对广泛的金融工具进行选择的基础之上,鉴于不同规模的缺口,随之而来的价格运行概率是如何分布的。波考斯基对缺口问题有大量的论述,其中一些将在第4章予以介绍。

    3.6.2 缺口所相关的交易规则

    (1)一个普通缺口的规模很小,而且在其发生之时,相关的交易量也比较低,同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诱发此类缺口,也就是说,它不是由明显的、令人惊讶的新闻发布所引发的结果。活跃的交易者将根据缺口的方向,确立相应的头寸,他们期望价格会发生反转,且填补相应的缺口,如此则可使他们获取收益;如果在几天之内缺口没有被填补,那就平掉相关的头寸。

    (2)突破型缺口是因在明显的支撑位或阻力位附近埋有大量的订单所致。当一个清晰的横盘运行模式已发展成熟,交易者会在阻力位之下植入相应的买单,以期价格向上“跳开”形成缺口之时获取收益(获取免费的午餐)。而如果在行情突破的情境之下出现缺口,那么,价格将会继续上涨。

    (3)一个逃逸型缺口往往出现在一个重大的价格运行模式之中,其相关价位点被认为是“添仓”的绝好位置,因为逃逸型缺口能够确认某种价格的运行模式,并提供额外的潜在收益。

    (4)一个衰竭型缺口能够提供最好的交易时机,因为它可以被逐渐地填补,而即使在这个阶段,此类缺口也面临高度的风险。在价格向上移动期间,我们可以做空,同时在之前行情的高点附近设置止损单;如果前述这种模式失败,那么价格可能会以一个爆炸性的模式继续上涨,如果你顺势而为,那么相应的收益也会非常之大。

    波考斯基的缺口应对法则

    波考斯基对突破型缺口、持续型缺口以及衰竭型缺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前述三种缺口情境之下所做的统计工作完全符合如表3-1所示的预期模式要求。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当价格走出横盘调整模式以外之时,相关的预期是会生成一个突破型的缺口,如此则可印证一个新趋势的开始;衰竭型缺口(实际上,直到行情反转才能见到此类缺口)则代表了一种行情趋势的终结;至于持续性缺口,其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缺口,只有在现存趋势的情境之下才能被定义之。

    表3-1 以100只股票为样本,一周之内能够被填补之各类缺口所占的比重

    突破型缺口形成之后,相应的反驰比例应该在1%~6%,如此则可以确认相关行情的持续走势。而我们则可以利用N天的突破式行情进行波段交易,相应策略则是以突破点为轴心进行规划,至于相关的观察期限,需要大于40天,这是确定宏观趋势的最低标准。

    3.6.3 峰值

    价格峰值一般会出现在孤独的、高度波动的那一天,其间,相应价格的走势会远高于或远低于其近期的波幅区间。峰值只有在一天之后才能被确认,因为在其后的一日之内,波幅会变得非常小。在市场行情之中,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显示相应的峰值,比如美国30年期国债,其对经济报告所做出的反应非常频繁,如图3-14所示,每四周会出现三个峰值。

    图3-14 美国国债价格所相关的一系列峰值

    注:2002年6月~10月,美国国债价格显示了三个局部高点的峰值;峰值展示了明确的阻力价位,而且,其于一个升势的情境之中生成了一种独特的交易模式。

    在图3-14中,升势情境下的峰值属于一种局部高点,因为峰值出现之日的波动率高于其平均的水平,且必须被两个较低价格之日所衬托。在图3-14中的三个范例显示,峰值代表了至少是一个星期的高点,而由于峰值是一个显著的高点,当价格开始再次上升之时,其通常在峰值的顶部会遇到一些阻力。图表分析师通常用峰值的高点来画一个水平阻力线,进而在此点之上植入空单。在图3-14中,每个峰值之后都标有“测试失败”(failed test)的字样,其意是指基于之前峰值而刻画的阻力线已经被突破。峰值并不会阻止某种趋势的形成,但它确实可以诱发一种独特的交易模式。

    峰值的量化问题

    峰值只有一个主要特点,那就是其价格点位要比近期的更高或者更低;同时,其所对应的必须是较高的波动率。最简单的用于识别顶部峰值的方法是:价格飙升当日的交易区间要与之前的交易区间以及随后的交易区间进行比较。对此,我们可以使用TradeStation平台上的true range(真实波动区间)函数,同时令其编辑的约束条件为:峰值出现之日的价格高点要大于之前和之后时间段的价格高点。前述程序可以通过相关因子k乘以n天之内的平均波幅区间来编辑相应指令,程序语言如下:

    在上述这段编程代码之中,峰值是一个true-false的逻辑变量。出现于昨日的峰值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这里[1]指昨天,[2]指两天前),即该峰值要高于之前n天的价格高点;另外,其还要大于因子k×n天之内平均的真实波幅区间后所得出的数值;同时,它还要大于今天的价格高点与k相乘所得出的数值。我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标识[2]指的是在峰值出现之前真实价格波动区间的终止时刻,而k值应大于0.7,峰值的满足因子k大于1则会更加理想,但出现的频率不高。

    在Excel中,价格真实波动区间TRn函数的公式为:

    上式之中,n指的是当期价格所在的矩阵行;m指的是前期价格(第n-1行)所在的矩阵行;高点H、低点L以及收盘价C分别位于B列、C列与D列之中。

    3.6.4 岛形反转

    一个岛形反转或一个岛形顶的形状由一条或一组棒线组成,其居于价格运行的顶部高点,且由缺口形态将其与之前、之后左右两边的棒线走势孤立开来,在高波动率的情境之下,此种形态是重大拐点的明显标记,而且岛形顶部的右侧缺口可以被视为一种衰竭型缺口。图3-15显示了2003上半年的平均移动范围(AMR),其中,在4月的中期有一个岛形反转:相应价格是一个独立的、波动率较大之日的价格低点,但比之前一天和之后一天的价格高点要高,而且,其仍然是下周的高点。但是,它最终还是让位于另一个高波动率伴随之下的一轮升势行情,于是岛形底部也因之而生成,只是此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

    图3-15 2003上半年的平均波幅所显示的典型的岛形反转模式及其他的日间行情运行模式

    1.枢轴点反转及相应行情波段

    一个枢轴点指的是一个交易日或一条价格棒线,其价位高于或者低于之前与之后交易日的相关点位。如果整根棒线高于前一天与后一天棒线所标识的价位,那么枢轴点的反转模式与岛形反转就是一样的形态;如果枢轴点出现之日存在一个非常动荡的升势行情,但其相应价格低点不在周遭棒线所标识的价格高点之上,那么,其呈现的是峰值形态;如果相关交易日的波动率不大,那么,其呈现的是一种弱式峰值形态。如果你要测算一波行情的高点和低点,那么,升势中所呈现的枢轴点反转之日的棒线高点常常会变为波段行情的价格高点;同时,我们通常需要将其与之前和之后任意两天或两天以上的价格高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一波行情的高点价位。在天图的模式之中,高点棒线的左右两侧并不重要,我们只要关注中间棒线最高价点即可。当我们使用很多的天图来识别轴心点之时,其中所揭示出来的反转行情会更有意义,但是,反转的行情走势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判定才行。

    根据科尔比和迈耶斯所做的测试 [2] :如果将枢轴点所对应的高点或低点被突破之时的行情作为入场交易的基础条件,那么,我们将此种交易模式称为“枢轴点价格通道法”,其比基于枢轴点形态最近一期棒线的收盘价,且按照行情反转的方向植入订单的简单做法要更加可靠一些。从交易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他们对短线的交易策略不感兴趣,那么,以枢轴点反转的模式确定入场下单之时机的交易方式对长线交易而言,是有所帮助的。

    最近,科尔比对枢轴点反转交易系统进行了测试,并且确定了如下的规则, [3]

    (1)当相应价格抵至枢轴棒线底部,且当日收盘价高于前一日的收盘价时,我们做多(或平掉之前的空单)。

    (2)当相应价格升至枢轴棒线顶部,且当日收盘价低于前一日的收盘价时,我们做空(或平掉之前的多单)。

    我们选取了道琼斯工业指数(DJIA)截至2000年12月为止101年的历史数据,应用上述的交易规则,一共进行了近7000笔交易(大约每年70笔交易),所获取的利润相当可观,而关于枢轴点相关问题的其他测试方法可在第4章中查找。

    2.杯形底与帽形顶

    枢轴点反转形态的另一个名称是杯形底与帽形顶,其分别由三条价格棒线所确定,而另一个形态也具有相同的属性,即“带把儿”的杯形,类似于一个长期的圆形底,后跟一个横盘调整或轻微下降的行情,然后是突破向上的走势。前述短期形态与适用于最短时间框架的,且应用于识别枢轴价格通道的交易规则是相互协调的。虽然有些文献反向理解这些形态,但是,当趋势上升之际,“帽形顶”的形态给出了一个做空的信号;相反,在下降趋势中,杯形底的形成则提供了一个做多的信号。同时,一旦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我们用当天的收盘价和最低价,就会发现一个帽形顶,即对于任何升势情境之下连续三天的行情而言,中间一天必定有最高的收盘价或最高的低价点,而在杯形底的价格运行模式当中,相对于任意连续3天的行情走势而言,中间的一天必定会有最低的低价点,或者最低的收盘价。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于两侧棒线所在交易日的高点和低点的定位并不重要,我们只关注当中那天的行情变化,其价格偏低的话,就是杯形底,而价格偏高的话,就是帽形顶。

    杯形底所给出的买入信号相关的交易规则是:

    (1)相应杯形底部是降势之中的最低点;

    (2)杯形底形成三天之后才能生成买入信号;

    (3)当前的收盘价高于杯形底行情中的最高价(中央棒线所指)。

    在上述情境之下,如果价格运行模式与预期不符,并且收盘价低于杯形底行情的低点,那么,信号就是错误的,之前的降势将会持续,这种模式只能预期两天的降势行情。然而,价格运行方向的每一个变化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于是,其所形成的状态就能提供一个边界,比如一个帽形顶的状态,其交易规则与杯形底形态的正好相反。

    3.6.5 行情反转的天数与关键反转日

    当某一天来临之际,相关行情出现了一个新高,紧接着又出现一个较低的收盘价,这一天即被认作是降势反转日,而向上反转的行情日是,一个新低出现后,紧跟着一个更高的收盘价。如罗素(Russell)2000指数期货图3-16所示,行情反转日是经常出现的,其中有些已被证实,但是,你可以在图3-13~图3-16中找到许多不同的范例。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行情反转的研究成果,其可以确认于反转日进行交易的重要性,然而,这些研究成果都缺乏权威性。在第15章中,关于行情反转日期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在对行情反转模式和其他组合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后续价格运行方向的概率分布问题得以解析。其实,行情反转日本身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除非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下,其与一个更大的价格运行模式相链接,比如其伴随一个大幅波动的、明朗的行情趋势,或者,伴随着一个过去几周行情之内的最高价或最低价。

    1.关键性的行情反转

    关键性行情反转日的确定方法是一个更具选择性的模式,并且,其已被赋予了伟大的预测能力。另外,出现关键性反转行情的时刻被称为外展型反转日(行情变化超过之前、之后的波幅),其所呈现的是一种比较弱式的岛形反转形态。一个关键性的向下反转行情一般出现在这样的一天,即在上升趋势当中,行情第一次达到了一个新高点,然后出现反转,价格降至一个比之前的低点还低的点位,而且,其当日的收盘价低于之前的收盘价,同时,其与高波动率相关联。关键性反转日的范例可以在图3-14和图3-15中看到,当相关行情趋势已经被完整地构建之际,此种反转模式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

    就行情反转时刻的确认方法而言,相关的研究将关键性的反转日期作为唯一的交易指标,进而得出了比较复杂的结论;其中,最完整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所谓反转的行情具有一种特点,即“此种行情给人的印象不深”, [4] 尽管相应的测试结果没有证明其重要性,但是,交易者仍然密切关注那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反转行情。由于这种模式具有特定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交易当中的其他要素会不知不觉地自行融入关键性行情反转的模式之内,成功交易者的感觉是不应被低估的。另外,前期趋势的运行程度和运转速度、流动性的变化、一个安静市场的基调或者一些外部的消息等,都可能是确认重要反转行情的关键性因素,而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就是找到这些因素,并把这些因素转换到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当中,其中,最好的起始方法是先行关注那些视行情反转为重要模式交易者的态度,如前所述,我们将在第15章对行情反转的时间问题以及其他的模式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

    图3-16显示了2002年1月罗素2000指数期货快速下降行情所相关的一系列反转日期。在图中的三个模式中,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发生在2002年7月和10月,于两个极端低点之处的反转行情,而在它们之间的8月,则出现了相应的价格高点。尽管有许多其他的反转时刻被嵌入到价格运行的模式之中,然而,与大多数其他的时刻相比,低点时刻呈现的反转行情显然具有更高的波动性,并且非常锋利,价格下降的速度也非常的快。而终结于8月的中央高点并不具有这些特性,然而,使它形成顶部的模式并不是主流,其只是在前一个持续的下降趋势中的一个向上的反弹。如果关注这些于极值点位出现的行情反转模式特点,我们会发现在所有的行情反转的时刻当中,在此类反转模式基础之上所做的预期会取得成功的效果。

    图3-16 2002下半年罗素2000指数期货价格运行所展示的行情反转时刻、关键反转日、行情波幅之内的时刻、与行情波幅之外的时刻

    2.关键性行情反转时刻所相关的编程问题

    我们可以用一个计算机程序来识别和测试一个关键性行情反转所相关的日期,在Tradestation平台中的简易语言(EasyLanguage)情境之下,降势相关的关键性行情反转所对应的编辑指令为:

    在上段编码当中,第1阶段测试的是一个超过n天的上升趋势;第2阶段测试的是在相同的期限内,当期价格是否居于最高的点位价格;第3阶段测试的是相对较低的价点是否已经产生;最后的阶段所测试的是是否出现较低的收盘价。我们可以在Excel程序之中使用max函数(取较大值)以及min函数(取较小值),以之替代highest函数(取最高价)以及lowest函数(取最低价)。同时,TradeStation平台用于识别关键性反转行情的函数为TSM Key Reversals [5] ,此函数可在相关网站的骨外软件平台上找到,并且能够生成一个同名的Excel电子表格。

    如果添加一个波动率因子,那么,此举能够使我们更加容易地看到关键性行情反转之日的波动率明显高于之前的波动率,那么此种选择模式则是非常重要的。在电子表格之中,我们以2005~2011年的燃油价格为例,使用相应的基本交易规则即可获得边际收益。但是,我们需要一个交易相关的过滤器,即确定今天价格的真实波幅要大于以前的20日价格真实波幅平均值的1.5倍。

    3.双线型行情反转模式

    马丁·普林格 [6] 曾经呼吁要关注一个特殊的双线型反转模式,此种形态常常引领着一个强大的转市行情。前述这个模式包含两个交易日:从本质上讲,此二日彼此互为镜像。现在假设市场价格一直稳步地提高,其间:第一天,相应价格于开盘时刻靠近低点,然后向上波动,于收盘时刻靠近相应价格的高点;第二天,价格按昨日收盘价格开盘,交易量略高(相应价格靠近前一天的高点),然后价格突然大幅下跌,于靠近低点处收盘,如此又返回了前一天的行情。

    在降势当中,如果出现双线型的反转形态,那么接下来的几天内,相应行情则不应该居于该图形模式的中间点位之上,其反驰的幅度越小,就越能提供一个卖出的信号。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对上述模式进行解析:第一条棒线表示多方看涨的直觉比较强烈,而第二条棒线则被视为在价格无法达至更高水平之时,买方所表现出的挫败感;如此,在相应行情重新检验相关高点之前,我们还须观察几天。而更多的交易者则可能认为,此时存在一个潜在的大逆转行情——如果交易量很大,那么,我们可以确认。同时,此种价格运行模式的性质取决于之前的行情趋势和相关波动率,而且在预测强势反转行情方面,有四个关键性的要素,即

    (1)之前的趋势性比较强劲;

    (2)此双线模式的波幅较广、波动率较大;

    (3)此种模式所对应的交易量比之前要大;

    (4)双线模式出现之后,反驰的幅度不大。

    3.6.6 宽幅波动时刻、内敛型波动时刻、外展型波动时刻

    宽幅波动日的波动率远高于最近几天的波动率,但是,该时刻没有要求相关价位必须高于或低于其他几天的行情走势;外展型波动日则必须有比前一天更高和更低的价位,而内敛型波动日则体现了波动率被缩紧的现象。前述所有这三个模式都很常见,但其表明市场行情会发生一些特别的状况。在图3-17之中,某种模式都有其相关的例图。而图3-17所展示的是美国泰科公司股票于2000年7月之前一年以内的、活跃的交易时段,其后,该公司的会计丑闻则浮出了水面。

    图3-17 美国泰科公司股价图所显示的宽幅波动时刻、外展型波动时刻以及内敛型波动时刻

    1.宽幅波动时刻

    宽幅波动的行情走势可能是价格冲击的结果,也可能由意想不到的新闻或者由大量订单彼此触发而生成突破型的态势所导致,其相关的波动率会大大地增强。宽幅波动时刻可能演变成一个峰值或岛形反转的状态,因为高波动率是不能够持续的,所以我们可以预期:在宽幅波动日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行情的反转或者至少是一波稍显停顿的行情走势。当行情宽幅波动之日来临之际,相应的收盘价所指的方向(如果收于高点或低点附近)则具有强烈的可持续性。

    宽幅波动时刻很容易出现在一个图表之上,因为相较于前一个交易日而言,其波动率至少要达到两倍或三倍以上。在此时刻,就近期的价格运行模式来说,我们没有要求相关行情出现一个新高或新低;同时,宽幅波动日的收盘价也无须接近高点或低点,它仅仅是相关行情走势非常动荡的一天。

    2.外展型波动时刻

    外展型波动日通常要引领一波反转式的行情走势。外展型波动日的波动率如果很高,那该日也可以被认作是宽幅波动日,而如果该日的波动率较低,且相应棒线的规模比之前的稍长一些,那么,这是一个微弱信号。相较于其他很多类型的图表模式而言,如果某一日的交易区间非常小,而紧随其后的是一个正常波动的外展型波动日,此种模式所能提供的信息很少。因此,确认此种模式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3.内敛型波动时刻

    所谓内敛型波动行情是指该日棒线的高点较前一日高点低,低点比前一日低点要高,也就是说,内敛型波动日的行情高点和低点被前一日棒线所相关的交易区间所包裹。

    内敛型波动模式反映了一种整合式的行情走势以及较低的波动性。不过,话又说回来,低波动性常常伴随的是某种价格运行模式的终结。在一轮汹涌的、爆炸式的上涨行情之后,价格已经到达一个特定的点位,此时,多方已经入市,而价格太高,且对更多的买家失去吸引力;于是,交易量下降,波动性下降,如此我们就会经历一轮内敛式的行情走势,而内敛型波动日之后通常要伴随一波转市的行情,但是,是否转市无法定论。我们只能确认此时推动价格上涨的事件已经结束了;之后,如果有更多的新闻浮出水面,进而引发一轮价格的行情走势,那么,相应价格下一步的运行模式就可以很轻松地确认下来。

    在图3-17当中,有两个内敛型波动日,位于泰科股价图左上角的峰值点位:第一个内敛波动日所伴随的是一个波动更小、价格更低的交易日,之后的交易日则小幅走高;接下来,第二个内敛型波动日相继出现。而在图的右上角,在另一波急跌之前,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内敛型的行情波动日。

    一些分析师认为,低波动性所引发的突破式行情比高波动率所引发的要更加可靠一些。如果读者对此种行情模式感兴趣,那么,对宽幅行情波动模式、内敛型行情波动模式以及外展型行情波动模式的量化研究将在第4章中予以体现。

    4.关于日间交易模式的一些注意事项

    日间交易模式是很常见的,因此,交易者都倾向于有选择性地使用。作为一种群体模式,重复使用经常是不可靠的,需要结合其他类型的模式。而那些发生在高波动性或低波动性时刻,且伴随高或低交易量的行情模式可能也不可靠。

    反转行情显然是在一天之内形成的,其可以于相关交易日的终结时刻被确认,且能瞬时形成一个行情缺口,而其他类型的大多数行情模式直到第二天才能够被弄清楚。同时,升势中的峰值以及降势之中的枢轴点反转行情都需要,第二天的高点要远低于峰值或枢轴日的高点,而岛形反转形态于第二日必须有一个缺口,在相关形态生成之日的结束时刻,虽然相应的行情模式不能被应用,但是,这些形态能够合理及时地成全一位灵活的交易者。

    [1] 简称SPY,ETF式保护性看跌期权。——译者注

    [2] 关于枢轴点反转和枢轴点通道的测试可参考Robert W.Colby and Thomas A.Meyers,The Encyclopedia of Technical Market Indicators(Homewood,IL:Dow Jones-Irwin,1988).

    [3] Robert W.Colby,The Encyclopedia of Technical Market Indicators(New York:McGraw-Hill,2003),510-514.

    [4] Eric Evans,“Why You Can’t Rely on‘Key Reversal Days,’”Futures(March 1985).

    [5] TSM:存储管理软件。——译者注

    [6] Martin Pring,“Twice as Nice:The Two-Bar Reversal Pattern,”Active Trader(March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