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行情模式的判定方法
行情模式的识别方式构成了交易系统的基础,价格的运行模式在传统的交易图表中是最常见的,其中主要是通常的初级识别模式;即使移动平均指标试图以数理的模式与其他方法加以区别,但是,它还是属于可视化的顺势指标。其实,交易者通常都要寻求价格的运行模式,而因为最早的技术人员没有配备电脑,所以,他们的结论被认为是对市场行情的认知,而不是事实。同时,这些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并作为箴言,如“周一上升,周二下降”“当地周五的行情可能上升”以及“注意关键性的反转”。因为前述这三种说法已经存在,所以,它们在本章后面的分析中会被涉及。读者还应注意阿瑟·梅里尔的早期著作,其中著名的模式研究仍然被引用,这些研究在本章也会被引用。 [1]
最早基于行情走势的技术系统的固化模式为:如果价格在经历了一次大幅上涨之后,相应行情未能连续3天保持这种升势,那就要做空。随着电脑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则可采取更为复杂的分析方法,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任意一天的收盘价格,如此则可记录所有形态的较高与较低的收盘价,进而发现其重复的趋势,而一台设备齐全的计算机即可执行这项任务。首先,两日价格变化的组合形态为升/升、升/降、降/降;然后,我们即可追踪在相应的测试结果中哪个概率更大,例如,一个上升日和一个下跌日之后紧跟着一个下跌的交易日;接下来,我们可以测试8个3日价格运行模式的最高概率,然后测试16个4日模式的最高概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你进入更大的序列,如升-升-降-升-降-升,那么每6个连续的价格运行模式都必须被测试,而遵循这种价格波动的运行模式,我们则可以得出结论,然后确认其是否具有任何的预测功能。这种预期收益情境的方法,以及各类事件的组合模式将在本章进行讨论。
其实,行情模式的识别方法可能更像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一个交易行为,然而,它是许多有价值的理念或虚假路径的源泉。作为纽约证券交易所(1854~1959年)的价格图表,图15-1显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可视化的年际价格的运行模式,其中每个方块均代表连续两个月的行情净向数值:既有升势,也有降势;通过观察104年价格行情的所有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明显的模式会再次出现,同时,我们则可提前追寻相应的行情模式,进而检测其预期的功能,例如在1922年、1924年以及1927年,市场行情大幅上升,而之前几年则表现一个V形模式——当寻找所有其他的V形模式时,我们看到3/5的此类形态之后会紧跟着一波牛市行情。另外,图中还有一种突出的模式,即连续两年的大幅上升,如1862~1863年、1908~1909年、1918~1919年、1927~1928年。而在任何情况下,连续三年的涨势是不存在的,且其与之前或之后年份的行情似乎都是不一致的。
图15-1 纽约股市行情图谱
行情的运行模式经常为相应的交易方法或某类技术指标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动机。同时,它们已被应用于价格分析的诸多方面,即依据价格、交易量以及未平仓合约数之间复杂的相关性来确定植入订单的契机。同时,日间的交易契机要依据强势或弱势的收盘价,且根据行情的模式来确定,而这些都要在下一节中讨论。另外,我们要对每周和周末的行情模式以及相应的反转形态和效应进行研究,相关的技术可将周际的价格模式与周末行情的运行模式按顺序进行分析;或者,我们可以对各类模式竞合作用的测试结果进行确认。在本章的最后,我们还探讨了行情模式识别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
在本书的许多交易系统之中,相关的行情模式是隐含的,所以,如果读者正在寻找一个特定的模式,那么,笔者会建议他们去参看索引,例如,盘中的交易量模式将在第17章被涉猎。
[1] Arthur A.Merrill,Behavior of Prices on Wall Street(Chappaqua,NY:Analysis Press,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