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金融市场的涨跌停板和熔断机制

    期货市场特有的交易限制已经被沿用到了股票市场。2011年2月1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采取了上限/下限规则——如果每五分钟的市场变化超过10%,那么任何单一股票或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基金也将每五分钟停止交易一次,其目的是控制异常波动的情境,但是,它不会像2010年5月6日发生闪电崩盘事件当天停止交易那样操作。因此,有人怀疑这条规则能否达到目的。

    可能是高度杠杆化的期货市场会使交易所对期货价格的过度波动加以限制,其目的是让处于亏损边缘的交易者有序地满足保证金的要求;相应规则要求交易者账户必须保有与75%的初始保证金等额的最低保证金,否则在某一价位之上,交易者的账户会被经纪公司强制平仓,而客户有24小时的时间来满足保证金的要求。规则上的限制措施也可以防止价格对虚假新闻的过度反应,如果根据谣传所造成的价格大幅波动不是真实的,那么它将在第二天开盘时被纠正并将避免极端行情的产生,因为此种情境可能会破坏许多投资者的计划。

    期货合约会在跌停时限制交易,而这在现货市场不会发生,如此则会造成两个市场之间的严重脱节。另外,诸如咖啡、糖和可可一类的软性商品在纽约和伦敦都有交易,从传统意义上讲,纽约有交易限制,而伦敦没有,如此,在极端情况下,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

    约定俗成的限制规则已经被改变。起初,有一种简单限制就是每蒲式耳大豆是20美分;然后,其又不断地扩大范围:第一天是20美分、30美分、40美分,接下来则没有限制。2008年,在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过后,大豆波动限制提高到70美分,玉米则是30美分,在此之后,限制范围不再扩大。交易只是停留在最高限度,但是,其于第二天则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农产品期货市场均有交易限额。

    22.6.1 交易系统限制措施的影响

    当开发一个交易系统时,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易收盘时测试价格波动幅度的限额,因为这种限额方式已经在这些年内改变了很多次,所以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应用当前的70美分大豆的限额情境将很难让程序在2011年之前看到任何限额的浮动模式。

    识别受限制交易日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如果其开盘时的高低点和收盘时的高低点都是相同的,那么当日则没有发生任何交易;然而,大多数的交易在价格到达极限后停止,因此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是相同的。在相关交易日内,你可以测试前一天的价格变化,如果相对变化很大,比如20美分或40美分,那么就会生成一个极限价格的波动情境;在价格波动受限的交易日内,其允许一个顺势交易系统将多方头寸平掉,进而持有净空头寸,而这样则会生成很大的收益,但也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最近,棉花价格一直处在极度波动的状态。如图22-17所示,巴基斯坦连续两年都发生洪灾,而埃及正处在政治腐败案中,这些与美国南部的干旱等事件彼此竞合给物价带来了巨大压力。2011年2月,行情有时会出现跳空缺口,这就代表了价格的极端波动。图22-18则显示了同时期的收盘价格的变动情境,在不知道日常限制的情况下,程序所呈现的情境与实际情况不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价格在4美元、5美元、6美元,特别是7美元(最高限额)之间均匀地浮动,这里有一个例外,即价格高于8美元(数据错误?)。鉴于前述这些状况,其限制了价格波动的频率,而我们会在各系统的历史测试中忽略它们,但这将给出与实际相悖的结果。

    图22-17 最近棉花期货价格于相应周期内的承压情境

    图22-18 棉花期货行情的日间波动情境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限制价格移动的规则对于每个市场和每个交易所来说都是不同的,而且它们有的时候也会发生改变。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价格波动幅度的限制规则不适用于前一个月或两个月,所以这里重要的是在交易之前,仔细地检查这些规则。

    22.6.2 类似的市场崩盘情境

    市场崩盘的结果是限制价格波动的幅度。如果有一个可比性较强的现货市场,那么它将反映正确的市场行情走势。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价若迅速运动至极端位置,然后开始缓慢地反向运行,但如果你因为波幅限制而不能平掉所持的期货头寸,那么用现货市场来对冲风险是没有效果的,因为现货市场的价格已经跳到被交易者充分抛售的价位,在现货市场做多则更可能增加你的损失。做多期货和现货只会成倍地增加你的投资组合的风险。如果没有价格波动幅度的限制,那么在价格冲击的当天就可以生成全部的损失;一旦有了价格波动的限制测试,那么在退出交易的时候,你就能够缓解当前的处境,从而使损失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