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基本的买卖交易信号

    趋势所基于的均值总是附带滞后的价格运行模式,这也是该方法的优势和劣势。计算周期越大,其平均值的滞后性也越大。图8-3显示了2010年4月~2011年2月的亚马逊股票价格的40日移动平均线,显然,移动平均的方法使价格趋于平滑,而其背后的基本理念是:将移动平均作为一种趋势信号,进而使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当价格高于均值时,我们可以买入;低于均值时,则卖出,其具体交易规则如下:

    ·当价格穿过并高于趋势线时,买入;

    ·当价格穿透并低于趋势线时,卖空。

    图8-3 亚马逊公司股价所相关的40日移动平均线

    即使有了上述这些简单的交易规则,我们在这里仍然要做一个重要的选择。在交易期间内,如果价格上升,且突破趋势线的话,那么在这时,买还是不买呢?如图8-3所示,在确定价格的最终方向之前,价格可能在趋势线附近来回交叉。如果你赞成并相信当天的收盘价是最可靠的价格,那么,交易信号的数量则可以通过使用如下的规则而被减少,即

    ·当收盘价高于趋势线时,买入;

    ·当收盘价低于趋势线时,卖空。

    另一种分析流派则更喜欢取高价和低价的平均值,或取高价、低价、收盘价的平均值。当(高价+低价)/2或(高价+低价+收盘价)/3的值高于或低于当前的趋势线价值时,则意味着出现了买入或卖空的交易信号。在前述这两种情况下,相应均值不要计算到最后一个交易日,因为不到那个时点,我们无法知道最后的三个值。

    8.2.1 应用趋势线获取相应的交易信号

    趋势线代表了所有的价格网络,其目的是消除影响价格的噪声,并且展示潜在的价格方向,那么,使用趋势线来生成交易信号的解析模式则似乎变得更加合理。从先前的计算到当前的价格,相应的变化值则显示了趋势线的方向,即或者上升或者下降,或者保持不变。相对于生成交易信号而言,趋势线的方向则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预示作用,即

    ·当趋势线的变化值上指时,买入;

    ·当趋势线的变化值向下时,卖空。

    使用趋势线作为交易信号的缺点就是它的滞后性。在图8-3中,我们使用一条40日移动平均线,在趋势线上7月的前几天,价格与趋势线交叉且上指。将趋势线作为信号的好处是,这一趋势的转变是明确的且更稳定。在图8-3中,于7月和11月当中,价格来回交叉于趋势线的上下,但是,趋势线没有改变方向,因此,交易的信号也保持不变。

    8.2.2 基本交易信号的比较

    价格破位穿透模式和因趋势线而生成的交易信号之间的主要差异是:趋势线能生成的交易信号很少,而且这些信号具有滞后性。如果拿亚马逊公司股票的价格作为一个例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拿相同的计算周期来比较前述两种方法的入场方式,并且还可以看一下,两者之间,一种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方法更好;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范例,但它代表了一般性的情况。

    如表8-2所示,其使用了5个计算周期——以5天的行情走势为初始阶段,依此类推,之后的每一个测试周期都比前一周期的时间步长要翻上1倍。在计算周期中,表8-2也维持了百分比的变化,并给出了一个更好的样本分布形式(这在第21章会做进一步的讨论)。在头两个数列之中,其交易数量显示了趋势线的方法只生成26%~37%的较少交易,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较好的绩效。所谓利润因子就是在TradeStation交易平台中将总利润除以总损失,从而得出相应的绩效比例,虽然此种方式不如信息比率或夏普比率,但是,其测试结果允许你对相应的系统性能进行比较。

    表8-2 基于亚马逊公司股价10年的变化而对不同的入场交易模式所进行的比较

    注:其在左侧显示了应用趋势线所得到的交易信号;在右侧,则显示了价格破位穿透模式。

    从表8-2中来看,使用趋势线生成的交易信号模式更好,但是,事实未必如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你需要比较一个广泛的、多样化的市场工具,而不仅仅是亚马逊公司的股票。同时,即使这些测试结果看起来引人注目,然而,我们还是需要确认相关的测试频率,从而得到自信的答案,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此,则可以帮助你充分理解前述这个比较过程。

    虽然看起来放缓的趋势线表现最好且测试结果令人信服,但是,我们没有清楚地看到快速交易的测试结果,而在使用5日移动平均线的情况下,两种方法都交织着一个损失,但价格破位穿透模式所显示的损失更小一些。趋势线的滞后性使交易者要承受很多的负担,从而影响了交易的速度。因此,从这一点上说,价格的破位穿透模式可能显得更好一些,这些问题将在第16章中继续探讨。

    8.2.3 对趋势信号所做的预期

    交易系统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即被测试的系统与交易之中所使用的系统应该是相同的。在本书中,于大部分的计算过程之内,我们所使用的是收盘价;然而,任何开盘价、价格高点、价格低点、收盘价都可以被替代。在生成一个交易信号的正常过程,我们的确要等到收盘之时,然后计算出新的移动平均线或趋势线的数值,看一看收盘价与趋势线是否交叉;或者基于相应的买入和卖出的交易规则,判断趋势的方向是否发生了改变。但是,如果使用收盘价来计算入场信号,那就意味着你能够在收盘的时候入场。

    等待收盘价,执行必要的计算的过程,然后生成一个信号的过程要求——订单必须于盘后市场之时刻植入,或者于下一个开盘时刻植入。截至收盘时刻,在交易即将结束之时,如果交易系统显示了一个新的买入或卖出的交易信号,那么,此时入场则明显是晚了。如果你不进行相应的操作,那你就没有遵循已被测试的系统,对这一困境的切实的解决方法就是:记录收盘之前不久的价格,如若产生了交易信号,那就在收盘时植入买卖订单,并使之得以执行。在偶尔的情境之下,订单可能会是错误的,因为在交易的最后几分钟,价格的方向可能发生改变。但是,与提高整体执行程序的功能相比,离场的成本通常是比较小的。

    另一个替代的方法就是计算,其前提是无论使用趋势线还是使用价格破位模式,都应该有一个生成信号的收盘价。对于一个n天移动平均的计算而言,其计算过程是简单的,即如果今天的价格大于n天以前被剔除的价格,那么,新移动平均线的值将大于其之前的值,因为在平均值里,除了第一个值和最后一个值,所有其他的值都保持不变,所以答案只需要两个值。如果使用40天的平均价格,且最远期的价格pt-0 是30.25,那么,今天任何超过30.25的价格都会导致趋势线上升,而且任何超过30.25的价格也将导致价格向上破位,那么,你的买单可以被设置在30.26的价位附近,从而提前买入。

    上述的问题有多大的重要性呢?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趋势。在第1章中,我们所讨论的市场噪声问题表明:短期利率的噪声在数量上是最低的,而股指市场的噪声最多。我们使用欧洲美元利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作为极端的范例,且进场时采用的策略是当前的收盘价、下一个开盘价和下一个收盘价,如此则可使之与使用趋势线模式进场的方法相比较,从而评价整体收益的敏感度,表8-3显示了相应的测试结果。

    表8-3 于当日收盘时刻、下一个开盘时刻或下一个收盘时刻入场交易的各类模式的比较

    注:随着市场行情趋势属性的变化,相应测试结果是不同的;同时,分析师使用标准普尔指数和欧洲美元利率期货的10年计算周期进行了换仓调整,相关交易结束于2011年2月。

    表中所有欧洲美元的测试结果都显示了:在信号发生之日的收盘时刻进场,相关交易是盈利的;较长期的趋势周期所相关的交易通常是有利可图的,同时,其前提是,这种长期趋势的存在主要是由政府的政策所导致的。如果进场交易的行为被推迟到下一个开盘时刻或下一个收盘时刻,那么,相关的测试结果就会很糟糕,这一点在利润因子当中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因此,我们要衡量风险和回报的相关性,而不仅仅只观测总利润的状况。

    标准普尔指数的情况也很清楚,但是,其不像欧洲美元的走势那样清晰。股指市场是嘈杂的,即我们不能指望其价格会持续数日地上升;另外,一个新的买入信号通常会在一天中价格走高时出现,但是,由于噪声的原因,我们最好等到下一个开盘时刻或者收盘时刻,这一点适用于5日周期之外的所有计算周期。而至于计算周期的问题,我们没有特定的模式;虽然随着趋势周期的延伸,绝对的损失额度会变得很小,但是,我们对这个长期趋势同样要进行谨慎的确认,即判定其是否有利于获利。我们从其他测试和其他市场知道:前述这个有限的范例通常是正确的,但是,市场行情的特点之一就是,总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8.2.4 一个简易型移动平均系统的结构概述

    我们使用移动平均趋势线作为系统信号的基础,同时选择了一个为期40天的计算周期,在识别主要价格趋势时,其往往是最快的一个。这个结构的测试结果是移动平均线系统的典型范例。图8-4显示了以一年为周期的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关交易结束于2011年2月——从趋势线的方向中,系统可以生成相应的买卖信号;同时,这里没有包含交易的费用。

    图8-4 一个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关的顺势交易系统

    注:其应用了40日移动平均线,并且按照趋势线的运行方向所生成的交易信号给出了一个典型的顺势交易系统。

    在图8-4中的交易信号当中,其显示了相对于主要的上升趋势而言,相关信号都被捕获了,但在此之前,于横盘运行的价格周期之内,趋势线的变化有很多虚假信号。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也要给予其足够的尝试,从而使相关趋势平面化,使系统获得很大的利润,这一点类似于本章开始时所讨论的厚尾态势。纳斯达克的结构范例(见表8-4)是典型的长期顺势交易系统,在超过10年的150次交易当中,其只有52次是有利可图的,比例大约是35%。然而,盈利交易的平均数值远大于亏损交易的平均数值,其比率为2.22,也就是说,获利交易的时间要比亏损交易的时间长,这一结果使我们想起了这样的格言:“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另外,最终的测试结果显示连续的亏损还是超过其连续的收益,但是,那是因为其间有更多的亏损交易发生。而系统的相关性能就是:在看清趋势后进场,一旦亏损马上出场,而在趋势继续保持不变或仓中订单持续盈利时,我们可继续持有相关头寸。前述这一类策略叫作资本保护,其功能就是快速砍掉亏损的订单。

    表8-4 纳斯达克10年交易的绩效统计,相关交易终止于2011年2月

    我们可以将顺势交易系统结构的属性归纳为:

    (1)其中的获利交易的百分比较低,通常少于30%;

    (2)获利交易相关的平均利润额必须明显大于平均亏损额——实际上,盈利交易次数只占总交易的30%,只有在收益/亏损之比率为100∶30时,系统才有利可图;

    (3)从平均的角度来看,获利交易的持仓时间长于亏损交易的持仓时间;

    (4)亏损交易发生的频率较高,从而显示了它的连续性。

    有很多分析人士的目标就是要改善相关的统计数值,也就是说,捕捉长期的趋势,从而改善获利交易的百分比,其中,行情少量的成功交易是可能的,但是,改变顺势交易系统的风险特征是不可能的。例如,如果你见利抛售(对此问题的探讨贯穿于本书的始终)或止损(在第23章中会讲到),那你就会减少或消除捕捉厚尾态势的机会,而这个厚尾态势又已经被证明是获取长期利润的一个非常好的、必要的方法。尽管如此,许多交易者并不喜欢持仓的时间太长,因为这样会导致在趋势方向发生改变的时候,其大部分获利会被回吐。其实,不同的交易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另外,用于测试进场规则以及涵盖只许做多的执行程序的选择模式均可在英航网站中TSM软件内的Moving Average程序中找到。